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大紀元新聞網
 
腹腔鏡膽囊切除 揮別膽絞痛
 
 
大紀元記者林秀蓮台灣雲林報導

68歲固定服用高血壓藥物的高先生,過去未曾接受過手術。最近2、3年來,陸陸續續出現右上腹部悶痛的問題,每次痛的時間不超過一天,尤其特別容易在吃完大餐或是半夜時發作;有時會伴隨著噁心嘔吐的症狀,甚至痛到背後。經醫師診斷是膽囊結石併發膽絞痛,建議開刀把膽囊摘除,不過因對開刀有所遲疑,所以一直遲遲未接受手術。

今年八月底,同樣的症狀又再度發生,不過這次的不適卻持續了兩天,經急診醫師檢查後,診斷為急性膽囊發炎,接受了一般外科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從此再也沒有類似的不適困擾著他。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一般外科洪健齡醫師表示,膽囊結石其實是相當常見的,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症狀,但有些病人卻會像上述病患出現上腹不適,也就是所謂的膽絞痛,因為痛的位置在上腹部,所以也常會被誤以為是胃痛而白吞了許多胃藥。一旦有類似的症狀出現,醫師就會建議病人將膽囊摘除以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如:肝炎、胰臟炎、膽囊炎、膽道感染甚至是敗血症等問題。

洪醫師表示,民眾對膽囊切除手術有些常見的誤解,認為膽囊拿掉後就沒有膽汁而會消化不良,其實膽囊只是儲存膽汁的地方,並非製造的場所,因此即使摘除後並不影響膽汁製造,術後因為缺乏儲存的地方,一開始因無法適應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加的狀況,不過幾個月後就會慢慢調整回來,日後只要注意飲食,不要吃太油的東西,基本上對日常生活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洪健齡醫師指出,傳統的膽囊切除手術必須沿著右側肋骨下開一條十多公分的傷口,術後病人傷口疼痛且恢復較慢;而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已經是相當普遍的手術,只需要3個約一公分的傷口,利用腹部充氣漲大以製造手術器械運作的空間來切除膽囊,不僅傷口小較美觀,同時因為比較不痛,所以病人術後可以較早下床活動,恢復也比較快;近來又因為醫療設備及技術的進步,幾乎所有膽囊發炎或是膽結石的病人都可以用腹腔鏡處理,只有約3~5%的病人會因為發炎太嚴重、組織沾黏仍需由腹腔鏡手術改為傳統開腹。

(責任編輯:王愉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