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高醫醫訊月刊

 
淺談肝硬化之發生與處理
 
 
肝膽胰內科 葉明倫主治醫師 王良彥副教授(102年2月)

某日門診時間一新病人就診,在對病患簡短自我介紹後開始以下對談。

醫師:「許先生,請問你今天有哪裡不舒服,什麼原因求診﹖」

病患:「醫師,我有B型肝炎但從來沒看過,最近這一陣子開始吃不下,肚子越來越大,腳也腫,臉色越來越黃。有人說我可能是肝硬化,醫師我是不是肝硬化而且末期了呢。」



所謂「肝硬化」是指肝臟因為某種原因引起長期發炎與壞死,因而導致肝纖維組織與再生結節增生,使得肝臟變硬,萎縮。會造成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慢性B型及C型肝炎,長期酗酒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變等。

肝硬化的病患在早期肝臟代償功能仍然良好時,通常並不會產生症狀,病患必須透過腹部超音波等等的檢查才能得知肝硬化的狀態。但是一旦發生肝硬化代償功能不良時就會產生明顯嚴重的症狀,包括黃疸,茶色尿,腹水與下肢水腫,營養狀況不佳,四肢肌肉萎縮等症狀。更嚴重的病患甚至可能發生胃食道靜脈瘤出血,自發性腹膜炎及肝昏迷,肝腎症候群等等的病況需緊急處理。另一方面肝硬化的病患產生肝癌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很多,因此必須每三個月定期接受追蹤檢查,如果發現肝結節就必須積極診斷與採取必要之治療。

在肝硬化的治療方面,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直接治療並恢復至無肝硬化狀態。因此治療最主要是針對造成肝硬化的原因,如B型及C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戒酒、減重等等。不過目前新的研究已經顯示肝硬化病患接受長期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仍然有恢復至無肝硬化狀態的可能。但對於代償功能不良的病患,治療方面除了根本原因的治療外,便是以併發症的控制為主,病患可能必須服用利尿劑來控制腹水,降門脈高壓藥物來控制、預防胃食道靜脈瘤出血與軟便劑來預防肝昏迷等。同時也必須評估病患需要接受肝臟移植的可能。

在幫病患許先生進行檢查後,我們確認了病患肝硬化合併黃疸,腹水的狀態。除了對病患肝硬化併發症進行藥物治療控制,同時我們也給予病患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與肝硬化的衛教。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控制,病患黃疸與腹水順利的消除,恢復至肝臟代償良好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