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華泰銀行
 
肝病防治專欄
 
 
資訊提供: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大陸洽商旅遊,需防肝炎感染!

Q:最近公司調我去大陸工作,我個人很有意願,但太太耽心大陸傳染病很多,聽說以前有人去大陸住一段時間就感染了肝炎,真的這麼危險嗎?如果將來小孩在那兒出生,要如何避免他受到感染呢?

A:大陸的衛生環境仍落後台灣許多,尤其鄉下地方。在肝炎方面,經口食入傳染的有A型及E型肝炎,因此,食物要入口前最好先煮熟。A型肝炎有疫苗可以注射,建議您可以先檢驗有沒有A肝抗體(成人九十%有抗體,小孩九十%無抗體),如果檢出沒有抗體,則可先注射A肝疫苗。

此外,大陸B型肝炎人口也非常多,尤其在沿海地區,B肝及C肝的傳染途逕都是經由皮膚黏膜的傷口進入人體,所以在大陸要注意不要隨便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會讓皮膚有傷口的行為。性行為也是傳染B肝的一大途逕,也應注意防範。而根本之道,也是檢驗自己有沒有B肝抗體及抗原,兩者都沒有者要趕快注射B肝疫苗;一旦產生B肝抗體,就不怕被傳染到B肝。

而如果你有B肝,當與某人有體液或血液的接觸(特別是雙方都有皮膚傷口時),若對方不僅有B肝、也有D肝,那麼你就有可能被傳染到D肝,進而加重你B肝的病情,所以前面提到的一些危險行為仍要避免。至於C肝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使用,只能從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萬一小孩在大陸出生,也應該在出生後注射B肝及A肝疫苗,其他的預防方法則跟大人相同。

 

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沒有肝病!

Q:前幾天收到健檢報告,上面密密麻麻的各種數字,實在讓人看不懂。其中,抽血檢查項目中,有所謂的「肝功能指數(GOT及GPT)」,但請教醫院的護理師時,她卻告訴我「肝功能檢查正常,不代表沒有肝病」,真是讓我一頭霧水,如果是這樣,幹麼做這項檢查?

A:GOT及GPT是肝細胞內最多的兩種酵素,當肝細胞有發炎、壞死時,這兩種酵素就由肝細胞內跑出來,流出到血液中,抽血檢查GOT及GPT就會升高,因此,這兩種指標的數值若不正常,便表示肝細胞有發炎、壞死,所以是檢測血液時,肝細胞有無發炎、壞死的一種簡便又重要的指標。

然而,如果以前肝臟曾經發炎過,現在發炎停止了,則GOT及GPT顯現出的數值往往是正常的;因此,即便肝臟已經硬化,抽血檢測肝指數GOT及GPT也可能是正常的,甚至在初期、中期的肝癌,肝指數也不太會升高。所以,肝指數GOT及GPT正常不代表沒有肝病,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完整的肝臟檢查除了肝指數GOT及GPT外,還要做其他肝功能檢查,包括:A/G(白蛋白╱球蛋白)、Bil D/T(直接╱總膽紅素)、甲型胎兒蛋白,B型肝炎抗原及抗體,C型肝炎抗體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等。如果這些檢查的結果都正常,才能說肝臟是正常的。  

肝病多半無徵兆,揪出病灶靠定檢!

Q:生意愈做愈大,我的鮪魚肚也愈來愈可觀,本來我不太在意,但最近經常感到上腹部脹脹、悶悶的,到底是肥油太多造成的?還是肝臟有問題,才會出現這種奇怪的感覺?該看病嗎?

A:有很多原因會造成肚子脹脹的,可能是肚皮下的肥油太多,或是胃、十二指腸潰瘍,也有可能是膽囊結石,或是胃、肝臟或大腸長了東西,因此,如果症狀一直存在,就要趕快去檢查。

檢查方面可以先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來判定膽有沒有結石、肝臟有沒有長壞東西、腹腔內有沒有腫塊等。但胃或腸子的腫瘤除非已經很大,否則超音波是檢查不出來的。

如果超音波檢查正常,那就要做胃鏡或大腸鏡檢查。如果排便的習慣改變,例如有便秘或不規則排便,則大腸長腫瘤的可能性增高。過去很多人怕做大腸鏡,現在有無痛大腸鏡檢,打麻藥後在睡著的狀況下做檢查,讓受檢者完全沒有痛覺。不然也可以先抽血驗CEA(癌胚胎抗原),如果指數上升,則大腸癌的可能性就很大。

肝臟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得了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初期,通常不會有感覺。而如果上腹脹是肝引起的,常表示肝癌很大了,或者肝癌侵入門靜脈(收集由胃腸吸收的營養,進入肝臟的血管),引起胃腸充血而引起腹脹,此時通常大勢已不妙!

保肝飲食原則─均衡、適量、新鮮!

Q:我太太的二位阿姨、一位表哥都有肝病,這讓她非常緊張,常四處打聽那些食物可以保肝,像前陣子聽說蜆仔可以保肝,就連續煮了一個多月的蜆仔湯;最近聽說韭菜可以強肝,又天天炒韭菜;昨天聽說枸杞也可補肝,今天就抱回一大桶…,這樣的吃法讓我跟兒子很受不了,也很疑惑那些食物是真的可以補肝?

A:肝臟具有重要的代謝功能,食物進入體內要經過肝臟處理,才能成為人體可吸收的營養素;同時肝臟也有解毒的作用,對於不慎食入或是消化吸收過程中產生的毒素,也必須靠肝臟把它們分解成無害的成分,並予以排除。所以食物與肝臟的關係,非常密切。

而到底怎樣吃,對健康最好?一般來說,飲食均衡、適量,食材新鮮、少油膩,是保肝飲食的基本原則。如果吃太多大魚大肉,營養攝取過度,容易形成「脂肪肝」;常吃發霉或醃漬加工食物,因含黃麴毒素或防腐劑,可能造成肝臟損害;拚命吃某些食物,想對肝臟「大補特補」,有時可能適得其反,加重肝臟負擔,以致形成傷害。

所以建議這位讀者,好好跟太太溝通正確的飲食概念──各類營養素均衡攝取,不偏食、也不暴飲暴食,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需要特別提醒,您的太太娘家有多位親人有肝病,在台灣這種情形大都是B型肝炎垂直感染引起,也有一些人是C肝引起的,因此,最好了解一下,是不是她家有家族性的B肝或C肝帶原病史,主動幫太太及其家人安排抽血檢查,如果有B、C肝,就要接受完整肝臟檢查,包括甲種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提醒她務必定期進行肝臟追蹤檢查。

保肝守則,遠離菸與酒!

Q:我有B型肝炎,這半年來肝指數高高低低,不太穩定。醫師說現階段只能持續觀察,同時勸我不要太勞累,飲食要均衡,菸酒則最好戒掉;由於我有二十多年的菸齡,很難說戒就戒,況且吸菸、喝酒跟肝病有什麼相干?真有需要戒除嗎?

A:肝指數高高低低有很多原因,常見的原因是肥胖或血脂肪過高引起的脂肪肝。肝臟有脂肪囤積時,肝指數會高高低低,但通常在一百以下。此外,各種藥物,包括:中藥、西藥、草藥、健康食品等也可能使肝細胞發炎壞死;而喝酒會傷肝更是眾所皆知,所以如果常常喝酒,肝指數也會升高。

如果以上這些因素都沒有,大概可以確定肝指數升高是B肝引起的,此時可以檢驗血中的病毒DNA,如果病毒量高,則可以考慮用抗病毒藥治療。

酒喝進體內後要經肝臟代謝,經過轉化,最後變成二氧化碳及水,一瓶台灣啤酒喝下肚,大約需要三小時才能完全解毒。如果長期過量飲酒,超過肝臟所能負荷,久而久之引起肝細胞發炎(醫學上稱為酒精性肝炎),然後進一步演變為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

至於抽菸,不僅傷肺,也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原因在於香菸裡有一、二千種化學物質都要經過肝臟處理。根據研究顯示,B肝帶原者有抽菸者比沒有抽菸者更容易發生肝癌,因此,戒菸及戒酒是保肝的另一重要法則。

無B肝抗體,最好及早接種疫苗!

Q:我服務的銀行,新任總經理很關心員工健康,從今年開始大幅增加員工健康檢查項目,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及肝功能檢查都含括在內。前幾天檢查結果出來,我的肝臟檢驗部分完全正常,解說報告上還提醒我最好去打疫苗。不過,我今年已經五十二歲,還需要打疫苗嗎?會不會有副作用?

A:要預防B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施打B型肝炎疫苗。注射前需先抽血檢驗,如果是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體(anti-HBs),就表示對B型肝炎病毒沒有抵抗力,最好趕快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B型肝炎疫苗從一九八四年的第一代血漿疫苗,發展到目前的基因工程型疫苗,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安全性相當高,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現今二十二歲以下的年輕人幾乎都在新生兒期接種過B肝疫苗注射,但在民國七十三年七月以前出生的成年人,大多沒有注射過B肝疫苗,自然感染B肝的可能性就比較高。

而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如果沒有B型肝炎帶原及抗體,是不是應該要打疫苗?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延長(男性為七十四歲、女性七十八歲),五十二歲並不算老,且最重要的是在台灣B型肝炎人口非常多,平均每五至六人就有一位是B肝帶原者,因此男性很容易因身體皮膚黏膜的傷口而感染到急性B性肝炎。

過去也曾經發生過五、六十歲才得到急性肝炎,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的例子。因此,國內的成年人如果沒有抗體,還是應該及早接受疫苗注射。

至於C型肝炎,因為病毒變異性較高,較難掌握,疫苗目前仍在研發中。現階段最好的防範方法就是避免與他人共用針具、刮鬍刀、刺青等。

B肝帶原婦女,也可正常生育!

Q:我家是B型肝炎帶原家族,我在大學體檢時也發現自己有B肝,因為本身健康狀況不太好,延誤了終身大事,一直到去年年過四十才找到真愛。先生很期待能有自己的孩子,不過,我這些年來肝功能指數高高低低,且醫師說我已有輕微肝纖維化現象,這種情形還能生育嗎?

A:在以前沒有B型肝炎疫苗的年代,母親如果有B型肝炎帶原,則孩子出生後很容易從母體垂直感染到B型肝炎,而成為帶原者。但民國七十三年以後,台灣出生的新生兒全部接受B肝疫苗注射,大部分的孩子都因此產生了抗體,得以免除受B肝感染的威脅。同時,也因為孩子有了抗體,所以吃母奶也不用怕會受到媽媽的病毒感染。

有B型肝炎或肝臟有輕微纖維化,是不至於影響生育的。除非母親本身的肝硬化很厲害,或其他原因導致肝機能嚴重異常,懷孕過程中肝臟功能無法負荷胎兒成長的需要,或影響到胎兒的發育,否則是可以不用擔心的。

無論如何,有B型肝炎且肝指數高高低低,表示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應該找肝膽科醫師,評量是否需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或干擾素治療,但需注意女性患者在治療期間及治療後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老公皮癢,肝功能出問題?

Q:有人說肝不好皮膚會癢,我先生這兩年每到夏天就特別容易皮膚癢,每晚總像孩子一樣要我幫他抓背、抓腳才能入睡。這幾天天氣變熱,他癢得格外厲害,而且從臉上到四肢,膚色都很黯沈,不知道這是不是肝病的徵兆?要到那兒做檢查才能知道結果呢?

A:皮膚癢有很多原因,例如:皮膚過敏、接觸性皮膚炎等。如果跟肝有關,通常是因為血液中的膽紅素,無法順利地從肝臟經膽管排到腸子,血液中的膽紅素升高,刺激了末稍神經,而引起皮膚癢。

膽紅素升高的原因很多,例如:肝臟嚴重發炎或是嚴重肝硬化,都會使膽紅素升高,引起皮膚癢。不過,這時候通常不會癢得很厲害,厲害的皮膚癢,往往是因為膽紅素已經由肝細胞排出,但肝內膽管或肝外膽管(總膽管)不通,膽紅素逆流到血液內,才會引起劇烈的皮膚癢。

此外,有一種稱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病,是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膽管引起的膽管發炎、壞死,膽管發生狹窄,引起黃疸,最後甚至導致肝硬化。這種病在初期就會有皮膚癢的現象。

而肝不好的人,的確皮膚會較暗沈,色素可能沈積在臉上,但也有些人臉色沈暗是因為曬太陽或是體質因素所致。建議這位讀者可以帶老公去做肝功能及超音波檢查,如果都正常,那就可以判定皮膚癢與肝臟無關了。

關心黃臉婆,疑有黃疸應求醫!

Q:我太太年輕時妖嬌美麗,我是打敗了一缸子追求者,最後才把她追到手,不過,婚後她變得很拉塌,最近更成了名符其實的黃臉婆,不僅眼白黃濁,皮膚也黃黃的。但再怎麼醜,畢竟是跟我一路苦過來的糟糠妻,我看她黃成那副德性,也很擔心她是不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症?需要治療嗎?

A:「黃臉婆」有不同的意思,女性不打扮,或是整天在外日曬雨淋,紫外線傷害加上飲食不注意,導致皮膚老化,因色素沈澱而呈現黃黃、黯沈的顏色,這是一般人所謂的「黃臉婆」。

而肝不好的女性也可能成為「黃臉婆」,患者的眼白變黃、皮膚也變黃,甚至連尿液都是茶黃色的,這是血液中膽紅素過高引起的,醫學上稱為「黃疸」。除了肝不好會引起黃疸外,膽管阻塞也會使膽紅素鬱積在血液內,形成黃疸。此外,各種可能因紅血球遭到破壞(例如:輸錯血或蠶豆症)血紅素生成過多,血中膽紅素跟著升高,也會有黃疸。

除了以上真的黃疸外,有些人膽紅素不高,手掌及腳底也會變黃,但其他部位膚色及眼白都正常,若有這種情形可能是柳丁、橘子或木瓜等富含橘黃素的水果吃太多,造成色素沉積在四肢末端所引起的,與肝病無關。

不管如何,變成「黃臉婆」一定有原因,你最好帶老婆去找肝膽專科醫師詳細檢查一下,是否真的肝臟有問題,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感染B肝後有抗體,仍需定期做肝臟檢查!

Q:新聞報導台灣的肝病問題嚴重,約三百萬人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應該要定期檢查肝臟健康,但之中很多人卻不自知。我本身做過健康檢查,只知道自己「已經有B肝抗體了,不會再被感染」,過去一直以為自己很安全,但聽到這則報導後我很疑惑──是不是我也是屬於應該要定期接受檢查的那一群?

A:感染B型肝炎的人,發生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大一百五十倍,因此,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台灣地區成年人每五至六人就有一位B型肝炎帶原者,所以全台約有三百萬人有B型肝炎帶原;除了B肝帶原之外,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有B型肝炎的抗體,但抗體大都是自然感染產生的。

這些自然感染產生抗體的人,血液中雖然檢不出B型肝炎抗原,但大多數人在肝細胞內仍有少量的B型肝炎病毒存在,因此仍有可能會發生肝癌,雖然機率比帶原者少很多。因此,台灣地區的成人,即使有了B肝抗體,如果抗體不是打疫苗產生的,仍不可掉以輕心,最好每半年抽血一次檢驗胎兒蛋白,同時每一年至少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亂服偏方草藥,易引起肝炎急性發作!

Q:我先生是一家知名跨國企業的亞洲區營運總監,前陣子因異常疲累而就診,發現肝指數高達500多,胎兒蛋白也升高到85,醫師診斷是B型肝炎急性發作,經醫師開予干安能服用二周後,肝指數很快降下來。這是我先生第一次發作,雖然恢復的狀況還不錯,但我很擔心他,身居要職工作繁重,若太勞累是不是還會再反覆發作?未來要怎樣保養?

A:B型肝炎帶原者是指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存在,但每個人變化不同,有些人一輩子肝指數都正常,超音波檢查也正常,醫學上稱為「不活動型帶原者」;但也有些人肝指數就像股票行情一樣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醫學上稱為「慢性肝炎」。

為何會有如此差異,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在台灣,引起肝炎急性發作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服用各種藥物所引起的,例如偏方、草藥、中藥、西藥、保健食品等,尤其國人愛好服用增強免疫的食品,例如靈芝等,都有可能會刺激免疫系統,引起肝炎急性發作、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

至於工作勞累是否與肝炎急性發作有關?醫學上還沒有直接證據,但日常作息正常、飲食均衡,的確是保肝的不二法門。

此外,還要提醒B肝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如果肝炎發作,近期內大約每一至二個月應看診一次,等到肝指數回復正常後,大約每三至六個月看診一次,之後每半年要做一次胎兒蛋白檢驗,以及每一年至少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