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願為你癌格把關
 

肝癌名醫》肝癌常見迷思
 
 
文/陳健弘(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肝病每年在台灣奪走一萬多條人命,這也使得肝癌總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第二順位之內,更是連續長達二十餘年,由於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只能靠定期篩檢,方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面對肝癌,請不要慌張,甚至把自己當成「白老鼠」亂吃藥,而是應具備正確的知識,方能聰明面對治療。

Q1 肝癌會遺傳嗎?

答:基本上來說,肝癌不是一個遺傳性的疾病。不過由於肝癌很容易有家族群聚的現象,當一等親有家族肝癌病史的時候,其他家人患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0倍以上,而B型肝炎帶原者本身罹患肝癌是一般人的30至100倍,所以常常會讓民眾誤以為肝癌是具有遺傳性。

至於,為何有些家族容易發生肝癌尚不太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或共同的生活環境有關,與家族性肝癌相關的基因目前在研究中。

Q2 誰是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

答:B型肝炎帶原者、慢性C型肝炎、各種原因造成的肝硬化、及有家族肝癌病史者⋯等,都是台灣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

Q3 有B肝抗體、C肝抗體就不會罹患肝癌?

答:會造成肝癌的原因,並不只有B型或C型肝炎,所以沒有B型或C型肝炎並不一定表示就不會罹患肝癌。任何原因的肝硬化,比如說:酒精性肝病,都是日後可能會造成肝癌的原因。

有的病人是在年輕時是B 型肝炎帶原者,隨著年紀的增加,有的B 型肝炎帶原者的血液中B 型肝炎表面抗原會消失,變成不是帶原者。不過當B 型肝炎表面抗原消失時,如果肝臟已經有明顯纖維化或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仍然是存在的。

Q4  B肝帶原者有很高的機會罹患肝癌,「B肝帶原者」該如何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答:每個人都應主動篩檢自己是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一旦確認為B型肝炎帶原者則應該「每6個月」接受「肝癌篩檢」,包括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查胎兒蛋白。如果有肝硬化,則可以增加篩檢的頻率,約「每3~6個月」定期篩檢。

如果慢性B 型肝炎病人符合治療條件,則建議應該積極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慢性B 型肝炎,以減少肝發炎及肝纖維化,來降低日後併發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

Q5 為什麼男性比較容易罹患肝癌?

答:男性比較容易造成肝癌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是非常清楚,不過根據最新國內外的研究報告指出,B型肝炎病毒會與男性荷爾蒙接受器有交互作用,這個交互作用使得肝癌容易發生在男性。

至於,降低男性荷爾蒙的量,或者除去男性荷爾蒙接受器,是不是就可能會降低男性肝癌的發生率,在動物試驗確實是顯示有這樣的功效,不過在人體試驗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資料。

Q6 肝癌與「肝硬化」有什麼差別?

答:「肝硬化」顧名思義就是肝臟變硬了。當肝臟發炎太厲害,超過了肝臟本身的修復能力時,便會由纖維組織來加以修補;纖維組織越來越多,肝臟就越來越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種瀰漫性的病變,一旦有肝硬化的情況產生,就表示整個肝都硬化了。肝硬化是肝癌的高風險族群,也可以想成是肝癌的前身,不過肝硬化並不等於肝癌。雖然肝癌的病人大部分都有肝硬化的現象,但是「肝硬化」與「肝癌」是兩種疾病,換句話說,病人可能有以下的情況—有肝癌也有肝硬化、有肝癌但沒有肝硬化、有肝硬化但沒有肝癌。

 

Q7 「肝腫瘤」會不會演變成肝癌的可能?

答:肝腫瘤與肝癌並不是同義字,肝癌是肝腫瘤的一種,但肝腫瘤不一定是肝癌。打個比方說,台灣人是人,但是人不一定是台灣人,也有可能是美國人等。

「腹部超音波掃描」目前是診斷肝腫瘤的第一線工具,醫師會依據腫瘤在超音波所呈現的圖像來判斷這是何種肝腫瘤;肝腫瘤可分為是「良性肝腫瘤」,如:肝血管瘤;「惡性肝腫瘤」如:肝細胞癌。

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肝腫瘤都具有明顯的特徵,可以在超音波檢查時就「一目瞭然」,所以當醫師從超音波看到肝腫瘤時,實際的情況可能為—

肝腫瘤,疑似肝細胞癌。若是肝細胞癌,則應由專科醫師來判斷,應採取何種治療最恰當。

肝腫瘤,疑似肝血管瘤。若是肝血管瘤,大部分的情況下,定期追蹤即可,不必吃藥或開刀。

肝腫瘤,疑似轉移性癌。若真的是轉移性癌,則須尋找原發性癌在何處,再決定如何治療。

肝腫瘤,性質未知。須進一步檢查才知道。

肝腫瘤,疑似局部無脂肪肝。若是局部無脂肪肝,定期追蹤即可,不必吃藥或開刀。

肝腫瘤,疑似局部脂肪堆積。若是局部脂肪堆積,定期追蹤即可,不必吃藥或開刀。

肝腫瘤,疑似肝硬化本身的再生性結節。再生性結節還不是癌症,不過有一些再生性結節,以後可能會惡化成肝細胞癌,請務必謹慎定期追蹤檢查。

由於有這麼多的可能,所以當確診為肝腫瘤,請先不必緊張,必須配合其他的檢查方式,如:血液中的甲種胎兒蛋白、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血管攝影⋯等,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若是這些檢查也無法做出結論,就必須要做「肝穿刺檢查」才能知道最後的診斷。

 
腹部超音波掃描儀

Q8 肝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答:肝癌在早期、中期大都沒有症狀,所以很多民眾就會說:「我能吃、能喝、能跑、能跳、能聽演講,不應該輪到我得肝癌。」然而,肝癌早期沒有症狀,到晚期才有症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事實上不只是肝癌,其他肝病,例如:肝硬化、肝炎⋯等,大部分都是沒有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大多已是疾病晚期。而肝癌到了末期時,可能會出現肚子痛、全身倦怠、食慾差、眼睛黃、體重減輕、腹部摸到腫塊或發燒等症狀。

 

Q9 大家都說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我該如何知道自己有無肝癌?

答:首先要先知道自己是不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要知道自己的肝有沒有問題,可檢查的項目為—B型肝炎的表面抗原、C型肝炎的抗體、肝功能檢查(GOT、GPT);如果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則需要加做胎兒蛋白(AFP)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Q10 罹患肝炎是否就有引爆肝硬化、肝癌的可能?

答:有一部分的慢性肝炎病人,的確可能進展到肝硬化、肝癌,不過並非每一個病人都會進展到肝硬化、肝癌。更何況近十年對於慢性B、C型肝炎的治療有很大的進展,早期治療就有可以降低肝炎惡化到肝硬化、肝癌的機會。

Q11 當醫師確診為「肝癌」,是否代表預後狀況不佳?

答:不一定,預後的好壞要看肝癌的分期而定。一般的癌症分期大多都是依據TNM來做分期,也就是根據腫瘤大小、淋巴腺有無轉移、及有無其他遠處轉移來做分期,通常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較為早期,第四期為最後期別。

可是肝癌分期並不是那樣簡單,目前為止對於肝癌分期共有九至十種,哪一種肝癌的分期方式是最好的,目前仍有爭議。為什麼肝癌的分期有這麼多種,是因為要預測肝癌病人的存活,除了得看肝癌本身之外,也需要評估肝癌以外的肝組織情況。也因為大部分的肝癌患者都是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這些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情況也都會影響肝癌病人存活率。

除了TNM 之外,較為常用於肝癌分期的有兩個,一個為CLIP,是由義大利發展出來的分期系統。另一個是最近幾年被美國肝病醫學會所背書的BCLC分期系統,這是由巴塞隆納所發展出來的;此BCLC 將肝癌分為五期,0、A、B、C、D,第0 期為極早期,A 期是早期,B 期是中期,C 期是後期,D 期是末期。如果診斷肝癌時,是BCLC 的0 期或A 期,一般來說治療效果是很好的。

Q12 為了避免增加肝臟負擔,真的得做到滴酒不沾,甚至連「紅酒」也不行嗎?

答:一般所說的酒精性肝病,是指男性每天喝酒超過60公克以上,女性超過20公克以上,比較可能罹患酒精性肝病。不過這個數值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有的人不用喝到這麼多,就會有酒精性肝病,所以上述所說的每天酒精量,並不是安全數值量。

至於,每天只是喝一點點的紅酒,理論上應該不會造成酒精性肝病,不過這也要看你對「一點點」的定義。

總而言之,對於肝病病人,我們建議是:「都不要喝酒」,是因為怕大部分的人都無法節制,今天一小杯、一小口,幾個月之後可能就會變一整瓶,這樣就會過量了。

 

Q13 何謂「黃麴毒素」?它真的對肝不好嗎?哪些食物含黃麴毒素?

答:黃麴毒素(a­atoxin)是一種真菌毒素,黃麴毒素與肝癌發生有關。

黃麴毒素會直接攻擊細胞中的遺傳密碼DNA,使得這些密碼變成「亂碼」,密碼「亂」掉之後,有的細胞便不再受到約束,隨便亂生亂長,因而產生肝癌。有些花生或花生製品及豆瓣醬、豆腐乳、臭豆腐等發酵食品,以及玉米、穀物等,如果保存不當,很容易遭受黃麴毒素的污染。請注意,我們所說的是指「保存不當」,並不是所有這些製品一定都會有黃麴毒素。

 

Q14 據說喝咖啡有助抑制肝病惡化,這是真的嗎?

答:有很多的文獻報告指出,每天喝3杯以上的咖啡,可以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關於咖啡有抑制肝病惡化的真正機轉仍不清楚,這只是從流行病學上的調查所得到的結果。以目前的證據來講,還不足以這樣的數據來推薦病人喝大量的咖啡以預防肝癌的發生。

Q15 市面上有許多保肝產品,是否具有保肝的效用?

答:市面上現有的保肝食品,不管是叫什麼名字的,目前都沒有足夠的臨床數據來證實這些東西對肝臟是有保肝的作用。所謂的保肝丸、保肝片,事實上就是一些酵素的補充劑,也沒有足夠的臨床數據來顯示這些藥丸可以修補肝臟,改善肝功能,至於,對於治療B、C型肝炎,更是沒有實質的幫助。

內容摘自原水文化出版《圖解肝癌診治照護全書》一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29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