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談肝癌與B型C型肝炎的關係
 
 
吳肇卿教授/林成俊教授
 
大家都知道肝癌造成每年每十萬人有二十到三十人的死亡,尤其是在非洲、大陸、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可知肝細胞癌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惡性腫瘤之一。它的可怕不只是高死亡率,而是在發現時常常已經是癌症的末期。身為台灣人的一份子,當然得對它有進一步的認識。

造成肝癌的原因一般認為與病毒的感染及肝硬化有關。其中B型與C型肝炎病毒正式被認為引起肝癌得主要元兇。B型肝炎與肝癌之關係的確認是經由流行病學、動物實驗模式以及分子生物學實驗上觀觀察出來的。首先就流行病學的觀點而言:B型肝炎病毒的高流行地區在世界上的分佈集中在中國、東南亞與南非洲;肝癌的盛行地區與上述B型肝炎流行區域大致相似。顯示B型肝炎與肝癌有極大的關係。台灣B型肝帶原者約佔15-20%;肝癌患者的帶原率也高達80%。學者Beasley曾在台灣作大型追蹤研究,發現3454為B型肝炎帶原這有40人死於肝癌;相對的,同時其19253為非帶原者中只有一位死於肝癌。他進一步記算出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機會是非帶原者的98倍。而B型肝炎併有肝硬化者罹患肝癌的機會比正常人多出千倍。近年來台灣地區全面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現在B型肝炎在台灣小孩的盛行率已經明顯下降,同時也觀察到兒童肝癌的盛行率也明顯地減少,這也是支持B型肝炎感染是肝細胞癌重要病因的有力證據,

在動物實驗及分子生物學證據上也支持B型肝炎與肝癌的關係:例如B型肝炎病毒同屬hepadna病毒的土撥鼠病毒(woodcheck hepatitis virus)感染土撥鼠,3年後全都發生了肝炎。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發達,更是觀察到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細胞中可以發現有約80%的HBV DNA嵌入肝癌細胞DNA中。此外,也觀察到許多B型肝炎病毒在肝癌細胞中造成基因重組、致癌基因活化或者是造成抑制癌基因(P53)移位失去活性而造成細胞生長失去控制。由以上種種證據顯示,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與肝癌有密切的關係。

另一個與形成肝癌有關的病毒是C型肝炎。早期研究發現,輸血後引起非A非B型肝炎有可能引起肝癌。後來研究顯示大部分的非A非B型肝炎就是C型肝炎。C型肝炎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流行率約1--2%,特別是在日本及南歐地區。在這些區域有中等程度的肝癌盛行率,肝癌患者併有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比率高達50-70%。歐美日的研究顯示,非B型肝炎的肝癌患者中約70-86%有C型肝炎感染的證據;在台灣,則也有63%的非B型肝炎的肝癌患者併有C型肝炎感染。C型肝炎造成肝癌的機轉與B型肝炎不同,它不會嵌入人體染色體體中,而可能是經由病毒本身的致癌性或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造成。病毒感染後,據估計70%患者發生慢性肝炎,20年後約有20%病人發生肝硬化。目前初步觀察估計,約有1.9至6.7的慢性C型肝炎患者以及有約9.6至33.5%的C型肝炎肝硬化者在20年內會發生肝癌。由於大部分C型肝炎的感染是因輸血或不潔針頭所引起,因此所引起的肝癌較大年齡群(60-70歲);相較之下B型肝炎可以經由垂直感染,其所引起的肝癌患者多是在50-60歲之間。而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非癌部份肝細胞的發炎程度也比B型肝炎引起的厲害很多。

造成肝癌的原因還有很多,大部分是經由肝硬化所造成。例如D型肝炎對B型肝炎的重複感染也會增加肝臟發炎的活性及肝硬化的機會,也可能造成肝癌。酒精雖然不是致癌物,但是對B型及C型肝炎病毒致癌性有加成作用。而且酗酒者容易發生肝硬化,發生肝癌的機會也跟著提高。血色素沉著症(hemochromatosis)患者易合併肝硬化,這些患者本身就易罹患肝癌,一但合併B型或C型肝炎的感染,則產生肝癌的機會更高。此外,黃麴毒素(alfatoxin B1)普遍存於熱帶地區(特別是非洲)儲藏不量的穀物或花生米中。研究顯示黃麴毒素在肝臟的代謝物可以跟人類腫瘤抑制基因(P53)作用,產生突變而導致細胞生長失去控制,一般認為黃麴毒素也是造成肝癌的輔助因子之一。

大部分的肝癌患者被發現時僅有很輕微的腹部不適或腹脹感(76%),只有少數患者有體重減輕(4.4%)、消化道出血(4.4%)及黃膽(2.6%)的症狀。而大多數肝癌患者到有症狀才診斷出來時已經是末期階段,因此針對肝癌產生原因的高危險群(如B或C型肝炎帶原者或是肝硬化患者)進行定期篩檢是早期診斷尚無症狀小肝癌的不二法門。目前在臨床上用篩檢肝炎的工具是藉由腹部超音波及血中胎兒球蛋白(α-fetoprotein)的濃度測出。一般而言,超音波發現肝腫瘤或血中胎兒球蛋白濃度增加(大於20ng/ml)的患者就應該住院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或肝穿刺組織切片檢查。但是超音波通常無法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腫瘤。根據統計肝癌細胞的雙倍期平均約110天,所以小於1公分的肝癌要長到3公分大的腫瘤時大概須4至5各月,因此一般建議對於高危險群患者最好美4至5個月接受一次肝癌篩檢。

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有切除手術、經肝動脈拴塞、經皮酒經注射、化學治療以及立體隨行放射治療等等。只有手術切除腫瘤可以提供根除性的治療。但是很遺憾的誓約只有10至15%的肝癌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其他的病人不是癌細胞已經蔓延就是肝功能已經變不好而不能接受手術。根據台北榮總研究顯示肝癌手術後病人平均5年存活率約30%,小於3公分者則提高至49%,其中無症狀者更以提高到70%以上。因此也更顯示早期篩檢無症狀之小肝癌的重要性了。至於肝臟移植手術雖可以提供治療肝癌一些希望,但是在於一「肝」難求以及B型肝炎盛行的台灣是可遇不可求的。

腫瘤已經擴散或肝功能不好的肝癌患者,只能接受支持性療法。此類病患平均存活期只有2至4個月而已。而小肝癌且俱有良好肝功能患者若是拒絕治療,則第1、2及3年存活率分別有90%、55%及12.8%。

由以上分析可知肝癌治療的困難以及少有症狀來提醒患者,所以對於高危險群患者以定期篩檢來提高肝癌患者得存活率,是防治肝癌的重要方法。但若想斧底抽薪來根絕肝癌之為患,只有由杜絕肝癌發生的原因著手。預防B型肝炎的傳染已經在台灣成功第全面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現在B型肝炎及肝癌在台灣小孩的盛行率已經明顯的下降。然而C型肝炎病病毒的預防雖尚無疫苗可用,但是對輸血血品之C型肝炎病毒進行全面的篩檢以及使用拋棄是針頭,也可減少C型肝炎傳染的機會。相信這些防治工作的努力,可以提供防治肝癌一線曙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