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栓塞治療

如何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栓塞治療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設法塞住供應肝癌細胞營養的血管,餓死癌細胞。肝臟有很特殊的供血系統,其所需要的營養主要由肝動脈與肝門靜脈兩大血流供應,其中肝動脈所佔了20%,肝門靜脈約佔80%。特別的是,肝癌腫瘤的血流供應,通常都只來自肝動脈,而非肝門靜脈,因此只要有效阻斷肝動脈的血流,就能讓癌細胞因「斷糧」而萎縮壞死。

哪些人適合接受栓塞治療

不適合開刀者,在癌細胞仍未轉移、腫瘤較小、病情許可的情況下,醫師會優先建議病患先接受酒精注射或較新的射頻治療,若不適合,就必須考慮進行栓塞治療。

肝癌患者可接受栓塞治療的條件必須符合肝門靜脈通暢、病情分類屬於肝功能較佳的Child氏分類A與B級,即患者肝功能、黃疸、白蛋白等各項指數都不能太差,病患也不能有嚴重的凝血問題。栓塞治療標的的腫瘤大小以不超過5公分效果最佳。

此外,如果肝癌已侵入門靜脈者也比較不適合栓塞,主要是擔心病患如果靜脈血流已經受阻,此時如果又將動脈塞住,血流不足下,肝臟恐怕會負荷不了,會因正常組織缺血壞死,而引發肝衰竭,危及生命。

栓塞治療過程

醫師在為病人做栓塞治療時,會先將導管由鼠蹊部送進股動脈,進行血管攝影,然後進入腹主動脈,然後將導管送到肝內的動脈分支,儘可能接近腫瘤,再經由導管,將抗癌藥物(通常用Adriamycin)與油性顯影劑Lipiodol混合後注射到血管內,接著再將可以堵塞血管的Gelfoam止血棉(Gelfoam經人工剪碎成碎末,大小約1公釐,浸泡於顯影液後使用)經導管送到肝癌的血管內,讓「小巷」與「大馬路」先後堵死,確保動脈血流被完全阻斷,癌細胞無法獲得養份供應,就會逐漸壞死,1次治療時間大約1個小時。

栓塞治療的效果


在栓塞治療上,只要藥劑能深入腫瘤,都能發揮不錯療效,也因此這項治療的技術與經驗很重要,若能儘量將導管送到越接近腫瘤的動脈分支,栓塞的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但如果肝癌發現較晚,腫瘤已經長出其他畸形的新生血管,且此血管形狀彎曲細小,則導管可能「不得其門而入」,此時就無法施行栓塞治療,必須採用其他的療法。

需要栓塞幾次?視個人病情而異。如果肝臟的左、右葉都有腫瘤,有時必須分開多次治療。治療後休養一段時間,等肝功能恢復後,再進行另外一邊的治療,若兩葉同時做栓塞,因為受影響的肝臟面積較大,引發肝衰竭的風險較高。

栓塞的治療前評估相當重要。栓塞後對肝功能多少會有暫時性影響,因此如果病患本身因嚴重肝硬化、肝炎控制不佳導致肝功能太差,治療後出現併發症的危險性就大幅提高。

術後追蹤 嚴防併發症

近年來由於血管攝影技術與醫療器械的進步,栓塞療法的安全性大幅提高,如果治療前經過審慎評估,事後出現消化道出血、膽囊炎、肝膿瘍、肝衰竭等併發症的比例很低,只有極少數的個案會出現肝衰竭,可說是相當安全的一項治療。

栓塞引發的細菌感染,細菌可能是體內原有的細菌,也可能是手術過程中器械受到污染,嚴重時會引發肝膿瘍。有些病患是因為本來就已有膽管炎,細菌會沿著膽管進入肝內,因為動脈被塞住而逐漸壞死的腫瘤組織,便成了滋養細菌的溫床,細菌在此繁殖引發膿瘍,症狀包括腹部不適、發冷、發熱。

此時可使用抗生素治療,或用穿刺將膿汁引流出來,肝膿瘍發生率很低,唯一旦發現就必須謹慎處理,因為嚴重時會引發危險的敗血症。

栓塞後 仍需持續追蹤

理論上,只要導管能夠伸入到營養肝腫瘤的血管內,栓塞或多或少都會有效果,但療效可能會有不同,一般若導管越近腫瘤,栓塞的效果越好。通常只做1次栓塞,腫瘤很難完全壞死,因此治療後一定要密切追蹤檢查,必要時再做第2次栓塞,以防殘餘的腫瘤又復發。

至於多久會復發?結果往往因人而異,很難一概而論。所謂的「復發」,有時是栓塞沒有完全殺死腫瘤,有時卻是周圍殘存的癌細胞還相當細微,隨著時間又慢慢變大了,形成新的腫瘤。

相對來說,外科手術是切除較大範圍的肝臟,然後等肝臟再生,雖然病患所受的痛苦、風險與併發症較高,不過因為整個連根拔起,周圍看不見的腫瘤也可被一併清除,所以若手術成功,肝癌復發的機率比較低。

不過,如果以單顆的小型肝癌來說,栓塞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可達50%,基本上跟用外科手術切除的不相上下,兩者的存活率相當,不過如果腫瘤越大、越多顆,栓塞治療後將來再發的機會也越高,唯即使再復發,只要依醫師指示定期追蹤,儘量早期發現,大部分還是可以再做栓塞,將腫瘤有效控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