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優活健康網
 
腹水、黃疸、下肢水腫 已是肝硬化晚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中心報導
  
署立花蓮醫院內科龔子翔醫師指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心器官,在人體腹腔的右上側。它負責的工作包括:合成身體所需的蛋白質、製造膽汁、代謝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與藥物。因為病症初期大多無症狀,因為也被稱為「無聲的器官」。正常的肝臟在一般狀況下具有自行修補的能力,然而當肝臟發炎太劇烈或長期發炎,就像傷口結痂一般形成纖維組織,產生所謂的「纖維化」,甚至在形成硬化結節,這個現象就稱為肝硬化。

肝硬化的成因包括:病毒性肝炎(B, C型肝炎最常見)、酒精、藥物、代謝性或自體免疫疾病、膽道疾病、心衰竭及肝吸蟲感染。而前3項是國人肝硬化最常見之原因。

肝硬化初期並無特別症狀,常見為疲倦無力、厭食,有時會合併腸胃道不適:便秘、腹瀉、腹脹、噁心、嘔吐或伴隨右上腹部不適。等到有特別症狀如腹水、黃疸、下肢水腫、腹壁靜脈曲張、消化道出血、腹痛發燒、意識混亂或昏迷,經檢查後診斷肝硬化常常已經是晚期並有合併症的出現。

 

龔子翔醫師表示,臨床上診斷是否有肝硬化,首先在病史上需先知道患者是否有病毒性肝炎、飲酒、藥物使用史。再藉由血清學檢查肝功能指數AST(GOT)與ALT(GP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凝血酶原時間(PT),膽紅素(serum bilirubin)。肝功能指數可以代表肝細胞發炎被破壞的程度,而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可代表肝臟合成的能力。若為慢性肝炎或是肝炎急性發作,便需接受抗病毒藥治療。其次影像學的檢查可藉由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而又以超音波為最俱時間與經濟效益,可對肝細胞癌做初步的篩檢。

肝硬化的併發症,以胃、食道靜脈瘤出血、凝血功能異常、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肝性腦病變(肝昏迷)、肝癌、及末期出現的肝衰竭、肝腎症候群與肝肺症候群。臨床上這些併發症都很難根治,且病人常因這些問題反覆住院,無形或有形對國家與家人造成負擔。

龔子翔醫師說,
目前尚無可以根治肝硬化的藥物,因此治療的目標在阻止肝硬化的發展與預防合併症的發生。除了戒酒之外,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建議每3個月至1年接受血清學與腹部超音波追蹤。已有肝硬化的患者,需定期接受胃鏡追蹤胃與食道靜脈瘤。日常生活上需限制水份、鹽份的攝取,避免便秘,必要時需投與利尿劑、緩瀉劑。

肝臟移植雖說是根治肝硬化的方式,以台灣各大醫學中心技術成熟的今天,仍受限於肝來源不易找尋,因此並非每位患者皆適合。

肝硬化之所以倍受重視,是因為晚期肝硬化所帶來的併發症會帶給病人及家人莫大的痛苦與負擔;且病毒性肝炎在台灣的高盛行率,肝細胞癌也長年在10大癌症的排行榜內,不管從病人自身的或是從國家公共衛生與經濟效益來說,肝硬化都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