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臟陰影難遁形

撰稿/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王太太40歲,今年4月做了生平第一次體檢,發現乳房長了惡性腫瘤,打算作手術切除,手術前順便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也有1顆2公分的陰影,王先生及太太嚇到了,會不會是乳癌轉移了,肝臟有陰影到底代表什麼?一定是惡性的嗎?

近年來,腹部超音波檢查日益普遍,超音波就像照妖鏡,許多人肚子在超音波ㄧ照之下才發現肝臟出現了不正常的陰影,心中忐忑不已。

有陰影代表肝臟長東西

正常肝臟除了少數血管之外,絕大部分是呈現很均勻的結構,但如果肝臟長了東西,由於其結構與正常的肝組織不同,超音波檢查呈現出的影像,就有不正常的陰影存在。

至於陰影要不要緊?取決於陰影到底是什麼東西,肝臟會有陰影可能是長了水泡(或稱為囊腫),或長了血管瘤,這兩種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就是良性的陰影。

除了良性的陰影之外,也有些陰影是惡性腫瘤形成的,其中有原發性的肝細胞癌(或稱為肝癌)或由肝臟內膽管長出來的稱為膽管癌,也有的是由別的器官轉移過來的稱為轉移性肝癌,例如乳癌、胃癌或大腸癌等癌細胞轉移到肝臟,在肝臟內生長,形成的陰影。

確立診斷 判別良、惡性

大部分情況下,由超音波影像就可以判定肝臟中長出的東西是良性或惡性的,尤其是水泡,幾乎99%以上由超音波就可以確定診斷。此外,3公分以下的血管瘤在超音波上常常有其特點,因此要確定診斷也不困難,但3公分以上就可能有困難了,因為跟其他腫瘤常不易區分,但3公分以上的血管瘤通常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都有其特點,因此碰到超音波難分良惡的情況,醫師通常會排這兩種檢查。

國人常見的肝癌在超音波下常有其特點,尤其有一半左右的肝癌在外面有一層包膜包著,或者有些肝癌內部會有膈膜分開成不同的小結節,這些情形通常就可以診斷是肝癌。

至於別的器官轉移到肝臟的陰影通常沒有太多特點,很難由陰影本身斷定其來源,比較特殊的大腸癌轉移到肝臟內常會發生鈣化現象,因此陰影看起來比較硬比較白,看到這種陰影可以猜大部分是大腸來的。

此外,如果看到門靜脈同時也有腫瘤存在,那這個陰影大概是肝癌,因為肝癌細胞有一種特性,容易侵犯生長到門靜脈血管內。

除了以上真的陰影,也有些時候是假的陰影,並非腫瘤引起的,可能是因為做超音波時檢查角度的關係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假影,不是真的腫瘤。

有陰影要怎麼辦?

首先要確定是不是真的腫瘤,還是只是假影;如果是真的有陰影,則要確定良性或惡性的,也就是說得確定要不要緊!

如果是水泡,通常不會錯,只要定期追蹤即可(每1年1次),除非是很小的水泡(<1公分)左右,會與腫瘤混淆不清。

如果懷疑是肝癌那就要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同時也要抽血檢驗甲種胎兒蛋白以及B、C肝炎檢查,如果超音波有陰影,胎兒蛋白又不正常(>20ng/ml)那肝癌的機率就很大了。

如果懷疑是轉移過來的腫瘤,那就要進一步查原凶了,就是查原發的器官,例如做胃鏡、大腸鏡檢查,耳鼻喉、攝護腺、乳房及肺部X光、電腦斷層等檢查,以查出原發部位。

必要時輔以切片檢查

如果要判定陰影的種類或特質,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利用超音波監控下做切片檢查,利用細針吸收少許肝細胞做細胞診斷,或取一點組織做病理檢查。

防患未然 定期檢查不可少

根據肝癌生長速度的研究,肝癌由1公分長大到3公分最快要4.6個月,因此如果肝癌在3公分以下就要診斷出來,最好每隔4至6個月就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但實際上有些病人肝指數正常、肝臟超音波也正常,可以延至1年檢查1次,但有可能如果肝癌剛好長得較快,發現肝癌的時候可能就太大了,此種機會當然不多,如果是肝硬化患者,或肝癌手術後患者由於發生肝癌的機率較高,檢查時間一定要維持至少4到6個月追蹤1次,以免延誤病情。

超音波檢查也可能有盲點

超音波檢查有它的優點也有其盲點,例如肥胖病人常合併有脂肪肝,脂肪肝厲害時常因肝內脂肪分佈不均勻而有假影存在,或者真的有肝癌被遮住了看不清楚,或者肝硬化厲害的患者,超音波也常常看不清楚,這種情形最好要隔一段時期(1年)加做電腦斷層檢查。

此外,除了做影像檢查之外,一定要抽血檢查甲種胎兒蛋白,有些時候肝癌長的部位或情形特殊,或操作者技術較不純熟,超音波檢查容易誤判,因此,一定要每半年抽血驗甲種胎兒蛋白。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沒有B肝及C肝怎麼人會突然肝硬化呢?......

Q:

我父親今年74歲,一切都很健康,直到兩個月前他覺得腹部漲漲的、食慾變差、比較想睡覺而且腳有水氣,才到醫院做檢查,超音波檢查結果竟然有嚴重的肝硬化合併有腹水但沒有B肝或C肝,我們很不能理解,沒有B肝及C肝怎麼人會突然肝硬化呢?日後要如何照顧呢 ?

A:

沒有B肝及C肝,目前有肝硬化,這種情形大都是以前為B型肝炎帶原者,引起肝細胞發炎壞死,漸漸形成慢性肝炎、纖維化,最後演變成肝硬化,因為肝臟沒有神經,因此在轉變時通常沒有感覺,另一方面年齡大了,病毒也老了,病毒較不活躍,有些人甚至表面抗原消失,產生抗體,您父親可能是這種情形,此外也有人是因為酗酒或自體免疫引起的肝硬化,這時可能血液檢查沒有B型或C型肝炎。

肝硬化病人因白蛋白不夠,容易產生腳氣及腹水,因此日常生活方面要多攝取富含蛋白質食物(除非到了肝硬化末期),多吃新鮮自然的食品,少吃醃製及加工食品,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此外,肝硬化患者因門脈壓力升高,容易產生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因此最好先做胃鏡以確認是否有食道或胃的靜脈曲張,如果需要治療可以先行處理。在家中如果發現有解黑便、血便或暈眩的現象可能是有靜脈瘤出血,宜及早送醫。

肝硬化患者每年有百分之五會長肝癌,因此,日後一定要每四到六個月追蹤檢查,以免發現太晚延遲治療。

最後要小心有肝昏迷的發生,肝昏迷的症狀有:嗜睡、躁動不安、意識不清等,主要原為血中氨指數升高,如果有嚴重的肝硬化,日常生活宜避免攝取太多高蛋白的食物與太粗糙的食物,假如有發燒可能為細菌感染,要及早處理治療。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為什麼他平時都好好的,會突然肝硬化?......

Q:

我先生今年55歲,身體狀況保持的還不錯,最近因為工作的事情跟我兒子大吵一架,吵到最後突然吐血,讓我們大家嚇傻了,趕緊送急診治療,結果才發現我先生的肝硬化很嚴重,還有食道靜脈瘤,吐血就是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造成的,為什麼他平時都好好的,會突然肝硬化?此外,肝硬化與食道靜脈瘤又有什麼關係呢?

A:

心臟血管堵塞發生心肌梗塞會胸痛,牙齒蛀牙了牙齒會敏感或牙痛,肌肉拉傷會肌肉腫痛,這些都是因為刺激到神經之故,所以人體會感到疼痛,才會進一步接受檢查治療,因此,疼痛雖然讓人不舒服,卻是人體重要的一項保護機制。

肝臟內因為沒有痛決神經分佈,當肝臟輕微發炎及初期肝硬化或肝癌,病患通常沒有感覺肝臟有何異狀,除非出現黃疸、腹水等臨床症狀,或者是腫瘤破裂出血發生劇烈疼痛或休克,才會緊急救醫。

肝硬化的形成通常是漫長的,可能因為BC型肝炎病毒或酒精或者是藥物,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造成肝臟長期發炎,漸漸演變為肝纖維化,最後成為肝硬化。

肝內血管門靜脈,負責接收來自腸道及脾臟的血液,提供肝臟四分之三的血液供應,當有肝硬化,因為門靜脈的壓力升高,血液回流到腸胃道及脾臟,就產生了食道及胃的靜脈瘤,同時也會導致脾臟腫大。

當發生食道靜脈瘤,最擔心的就是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症狀輕者可能解黑便,重者則以吐血來表現,但都屬於內科急症,需要緊急治療,常見的處理方式有注射硬化劑與結紮治療,有時也會輔以降血壓藥物,以減輕靜脈瘤血管壁的壓力,降低破裂的可能性。日常生活儘量避免血壓升高的情況例如情緒激動或激烈運動,少喝太熱的湯或太粗糙的食物。

最重要的還是後續要保持定期追蹤肝硬化的變化,因為肝硬化的患者每年有5%的機率會發生肝癌,大約每三個月需抽血追蹤肝指數及胎兒蛋白,視情況三到六個月檢查腹部超音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