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水果日報
 
婦肝癌末期 18公分瘤壓扁胃  
 
 
標靶治療加抗癌餐 4個月縮7公分

【曾雪蒨╱台中報導】一名今年才三十歲的廚師娘,因胃痛、食慾不振就醫,治療兩個月未改善,做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肝臟長了一顆直徑十八公分的大腫瘤,被宣判只能再活兩個月,但廚師老公天天烹調抗癌餐,還陪老婆接受光子刀合併標靶藥物治療,四個月來腫瘤縮小到十一公分且未擴散,婦人跟醫師說:「為了老公、孩子,我一定要打敗病魔勇敢活下去。」

中港澄清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說,這名少婦並無B型或C型肝炎病史,年初因為胃不舒服、體重變輕,做胃鏡檢查,檢查出胃發炎、胃食道逆流等問題,以藥物治療,但症狀未改善,上腹開始凸起,體重一個月內從五十公斤掉到四十公斤。

胃扁如洩氣氣球


少婦長了18公分肝腫瘤(紅圈處)把胃壓扁(右圖),經4個月治療,腫瘤縮到11公分(左圖)。曾雪蒨攝

腸胃科醫師覺得不對勁,建議進一步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沒想到竟發現一顆長達十八公分的巨大肝臟腫瘤,胃被壓扁到只剩下三分之一,就像個洩氣的氣球,醫師研判少婦只剩下二個月生命。由於少婦因腫瘤過大,已經入侵肝臟周邊血管,不能手術切除,只能以放射線合併標靶藥物治療。

王博民說,患者的廚師老公特別設計低油低鹽高蛋白的愛心抗癌餐,天天親手烹調蒸魚豆腐等菜色照料,加上肝癌標靶藥物蕾沙瓦(Nexavar)合併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少婦腫瘤逐漸縮小到十一公分,沒有擴散,並持續治療中。

定期超音波檢查

王博民說,肝癌初期沒有症狀,腫瘤變大壓迫到肝臟、腸胃時都已經是末期。台中醫院微創中心主任蔡金宏則提醒,一般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經過藥物治療兩周就會明顯改善,如超過兩周不見效果,就應進一步檢查。

蔡金宏建議:「四十歲以上肝炎患者每三到六個月應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一般人每一至二年也應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治療。」

肝癌小檔案

病因:9成以上是B肝或C肝帶原、其他則病因不明
症狀:初期幾乎無症狀,腫瘤變大後會出現胃痛、食慾不振、黃疸、變瘦、疲倦、右上腹悶痛
族群:B肝、C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長期熬夜者
性別:男女患者比例為3比1
年齡:好發於50~65歲間
存活率:平均3年存活率40%~60%,5年存活率約30%
治療:手術切除、栓塞治療、微波燒灼、酒精注射、標靶藥物、化療、放射線治療

資料來源:中港澄清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自由電子報
 
惡腫瘤誤判胃病 肝癌末期 光子刀標靶藥保命     

 
▲30歲少婦惡性肝腫瘤經快活光子刀合併蕾莎瓦標靶藥物加上栓塞治療,腫瘤縮小成11公分,胃也成功復原。(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巨型肝癌長到十幾公分以上,壓迫胃造成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容易被當成胃病醫治,延誤病情!74歲阿嬤與30歲年輕媽媽肝腫瘤分別長大到16、18公分,將下方的胃壓扁位移剩不到3分之1,胃痛吃不下飯,誤認為胃病最後才被發現是肝癌,澄清醫院以光子刀合併標靶藥物治療,肝腫瘤成功縮小許多保命,胃也復原。

壓迫胃部造成食慾不振

有C型肝炎的阿嬤胃痛、胃潰瘍,四處就醫以為是胃病,體重從50公斤掉到35公斤,骨瘦如柴,肚子卻鼓起來,一年半前到澄清醫院檢查時才發現是肝癌末期,左肝腫瘤長大到16公分,將胃向下壓扁剩不到3分之1,胃和肝門靜脈被癌細胞塞住,無法接受栓塞治療,癌細胞轉移到肺部,一般這類病患隨時有肝癌破裂或肝衰竭的危險,被判定只剩不到兩個月生命。

另一名30歲年輕媽媽,出現所有胃病症狀,也有胃食道逆流,半年前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肝腫瘤已大到18公分,將胃下壓位移7、8公分,只剩4分之1,曾在北部醫學中心開刀治療,醫生一打開腹腔發現沾黏等問題嚴重只能重新縫合,肝癌3期末。

澄清醫院為老阿嬤和年輕媽媽分別以6週的快活光子刀合併沙利竇邁或蕾莎瓦標靶藥物治療,半年後兩人肝腫瘤縮小到4公分和11公分,胎兒蛋白(肝癌指數)也從破表的5萬8千和1萬以上降低到1千出頭,現在持續用藥希望腫瘤更小。

澄清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指出,肝癌不會有太大痛覺,左肝的肝癌如果長到十幾公分以上,常常壓迫胃造成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常被當成胃病醫治,延誤病情,30名肝癌患者,有2至3成胃不好,B、C肝帶原者有這類症狀建議做腹部超音波及驗肝功能和胎兒蛋白,以免肝癌大到無法醫治。

王博民說,12年前醫院以光子刀合併標靶藥沙利竇邁治療肝癌的台灣病人,存活率達一年60%、兩年45%,論文後被刊登在日本臨床腫瘤學雜誌,今年被原文權威癌症教科書「Cancer」引用。

王博民補充,光子刀放射治療可以殺死肝癌細胞,合併服用沙利竇邁可以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斷癌細胞的營養供給管道,讓腫瘤冬眠,延長患者性命,目前臨床研究收案中,肝癌病友可瀏覽澄清醫院臨床試驗官網查詢是否適合參加。

---------------------------------------------

禁藥沙利竇邁 抗癌新星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原本被列為禁藥的沙利竇邁( Thalidomide),近年證實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藥似標靶藥物,最近鹹魚翻身,健保局已同意7月起納入給付,適應症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這是國內第一起被衛生署禁用的藥物,在重新取得藥品許可證,獲得健保給付的案例。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指出,沙利竇邁在1950年代被用來治療孕婦害喜、預防妊娠性嘔吐,但歐、美陸續發現用藥後導致胎兒畸型,包括海豹肢、缺眼等嚴重副作用,而被各國禁用。

 

研究發現,沙利竇邁之所以阻礙胎兒肢體成長,在於它抑制血管新生,而癌細胞增生、擴散,就是癌細胞會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進而新生血管來供應腫瘤組織養分與氧氣,目前許多抗癌的標靶藥物就是所謂血管新生抑制劑,剛好與沙利竇邁機轉相似,因而在抗癌研究上鹹魚翻身。

 

邱宗傑表示,過去好發於中、老年的多發性骨髓瘤,除非病人年紀輕且體力好可接受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移植,多半靠傳統化學治療為主,但僅有一至兩成患者可獲緩解,最近醫界證實,沙利竇邁可抑制骨髓基質細胞的生長,讓骨髓瘤細胞不再分化,甚至死亡,整體的有效率可達到50~60%。

 

邱宗傑說,沙利竇邁過去一度被認為是治療肝癌的明日之星,但藥廠在台進行臨行試驗時,許多病人寧願自費申請專案進口,不願被成為吃安慰劑的對照組,以致被迫中斷試驗,目前有部分肝癌病人私下向醫師請託給藥,但屬於「非適應症下給藥」 。

 

台北榮總內科部腫瘤科主任陳博明認為,近來醫界使用沙利竇邁治療癌症的報告日多,包括腎臟癌、胰臟癌等。不過,由於沙利竇邁有致畸胎之虞,不論是男女患者,服用都應嚴格採取避孕措施。

 

小檔案

 

●沙利竇邁(Thalidomide)最早在1956年於德國上市,主要被當作鎮定劑和抗嘔吐劑使用,特別是對孕婦害喜所出現的嘔吐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因此許多國家跟著引進。

 

不過,有臨床醫師陸續發現懷孕早期服用沙利竇邁後,產婦生下畸形兒的比率偏高,包括海豹肢、四肢短缺、骨骼發育不全、眼部異常、先天性心臟病、腸胃道或泌尿道異常,及其他臟器的異常,立即引起各方注意,因而在1961年由藥廠宣布回收及停用,從此列為禁藥。

 

據統計,當時德國因孕婦服用沙利竇邁而產下1萬名畸形兒,英國400名,日本則有1千名,而台灣約有2、300人受害,惜當時政府因未建立藥害賠償制度,受害者只能無語問蒼天。

 

不過,最近幾年,學界陸續發現,沙利竇邁具有抑制血管新生、抗發炎及免疫調節作用,使用這個被冰凍已久的禁藥成為矚目焦點。

 

【2009/07/0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