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及版權擁有:和信醫院
 
膽管癌是什麼?

文 / 一般內科

前言

膽管癌是一少見的癌症。它的預後與它生長地點及大小有關。唯一有效的治療是把腫瘤全部切除,但這種機會不大。 若腫瘤無法完全切除,則治療的目標應放在症狀的解除,包括膽汁引流及疼痛控制。

膽汁由肝細胞合成,主要功能在幫助脂肪的消化。膽管系統分布在整個肝內,從肝細 胞表面凹槽形成的微膽管開始,逐漸匯流成小膽管、左右肝內膽管再穿出肝外成為總 肝管,與膽囊交匯後成為總膽管,最後流入十二指腸。膽管癌可以從任何有膽管的地 方產生,包括肝內膽管及肝外膽管。膽管癌(或者叫膽道癌)是一少見的癌症。它的 預後與它生長地點及大小有關。唯一有效的治療是把腫瘤全部切除,但這種機會不大。 若腫瘤無法完全切除,則治療的目標應放在症狀的解除,包括膽汁引流及疼痛控制。

膽管惡性腫瘤的類別

大部份的膽管惡性腫瘤為腺癌,來自膽道的上皮細胞。其他尚有鱗狀上皮細胞癌,肉 瘤等。不論類別為何,治療的方法都一樣。決定治療方法的因素在腫瘤的擴散程度。

膽管癌如何擴散?

膽管癌可向外擴散進入肝組織中,也可沿著膽道表面擴散到其他膽管,或順著淋巴系 統轉移到肝區淋巴結,最後再擴散到其它地區的淋巴結及腹內其它器官。在膽囊管 附近長出來的膽管癌則可侵犯到膽囊。

什麼因素引發膽管癌?

引發膽管癌的原因仍不清楚。病人有慢性發炎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或有寄生蟲侵犯 膽管者,似乎較易產生這種癌症,但證據仍不十分明確。

膽管癌的危險因子

高度危險因子:

1. 感染慢性中華肝吸蟲者。在東南亞很多,大都因為吃了生的或醃的淡水魚而被 感染。雖然引發膽管癌的機會較高,但事實上大部份的人並未產生。
2. 有慢性潰瘍性大腸炎者。較易產生良性的硬化性膽管炎及惡性的膽管癌。
3. 有先天性膽管構造異常者,如總膽管囊腫,也較易產生膽管癌。

膽管癌的篩檢

對於早期膽管癌目前無任何篩檢方法。

膽管癌的臨床表現

膽管癌無特別症狀。它通常長得很慢,症狀也很隱晦模糊。黃疸及皮膚搔癢是最常見 的症狀有腹脹氣、喘氣、体重減輕、胃口變差、發燒、噁心及腹部摸到腫塊等等,都可以是膽管癌之症狀。疼痛則常表示病已到末期。

膽管癌的診斷

1. 身体檢查:

身体檢查通常無特殊發現,既使有些異常也常會先想到其他疾病,而非膽管癌,這些可能症候有:
(1) 黃疸。
(2) 發燒。
(3) 右上腹腫塊併有壓痛。
(4) 大而硬的淋巴結。
(5) 下腿水腫及腹水。

2. 血液及其它檢驗:

針對黃疸,通常會做一些檢驗,以確定有無膽管癌,但這些檢驗結果並無法與其它 較常見的疾病所引起的黃疸做區分。

(1)完整的血液相:病人可能會有血紅素降低(貧血),但白血球正常(不像膽管炎)。若白血球增加,則癌症及膽管炎二者都可能,故無法區分。
(2) 肝功能檢驗:通常會不正常,尤其膽紅素濃度及血清鹼性磷酸酵素會提高。它 們的增高表示膽汁排泄有阻礙。
(3) 血液凝固能力檢驗:有 "凝血酵素元時間" 及 "活化部份凝血酵素元時間" 二 種。若延長,表膽管癌引起的阻塞已影響到肝臟功能。

3. 影像學檢查:

(1). 超音波:超音波可以看到阻塞區以上的膽管擴張現象,也可以直接找到腫瘤本 身。
(2). 經皮穿肝膽管攝影術(PTC):此法是用細針插入擴張的膽管,打入照影劑, 再用X光照像。它可以把膽管走向及分枝明顯的表現出來,並照出阻塞地點。
(3).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管攝影術(ERCP)。此法是先把十二指腸鏡經口、胃放 到十二指腸,找出膽管及胰管的開口,由此開口放入一條導管,經導管打入照 影劑,也可以把整個膽管路線圖照出來。有時ERCP與PTC必須都做,才能把膽 管阻塞的原因及地點找出來。其正確診斷率高達90%。
(4). 電腦斷層攝影:可以評估腫瘤的大小及對鄰近肝臟、淋巴結及其它腹內器官組 織的侵犯程度。但若腫瘤僅限於膽管內,則斷層攝影常無法找到。
(5). 核磁共振:功能與電腦斷層攝影相同,可以用來評估腫瘤侵犯程度。
(6). 胸部X光:當膽管癌的診斷已確立後,應做胸部X光檢查,以確定有無肺部轉移。

4. 內視鏡及切片:

膽管癌的證實必須有病理檢查或細胞學檢查。不論使用粗針做切片或用細針做抽吸 都可以。至於獲得癌組織的方法,可利用超音波來引導或在做ERCP時去取得。有時 膽汁內也可以發現癌細胞,是膽管癌特有的變化。若腫瘤位置不明顯或太小,則要 獲得癌組織並不容易。

膽管癌的分期

已有一套TNM分期系統用來分出膽管癌的期別,但以治療的眼光來看,只有二期--局部 期及無法切除期。

膽管癌的治療

膽管癌最適當的治療是開刀。但可惜的是,大部份病人有症狀時,腫瘤已侵犯到膽管 外面或肝臟裏面,而無法全部切除。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偶而對症狀的解除有幫助 ,但要消除所有癌組織幾乎不可能,最多只能提升生活品質。

1. 手術治療:

決定腫瘤能否開刀必須根據病人的一般健康狀況及腫瘤的所在位置。若病人有癌症引 起的併發症,如膽道阻塞致黃疸或感染,則必須先放膽管引流管,把併發症控制下來 後,再考慮開刀切除腫瘤。若腫瘤僅限於一邊的肝內膽管且無侵犯到局部淋巴結,則 可做左肝或右肝切除,因為正常的肝只要留下一半,就足夠維持生命了。

若腫瘤剛好長在左右肝內膽管交匯處,則引起的問題較棘手。若它尚未擴散出去,則 切除腫瘤後必須重新建立一條膽汁排泄管道。此時可將小腸接到腫瘤切除處,並與兩 側的肝內膽管連通,使兩側的膽汁直接排入小腸中。這種手術比較困難,必須考慮病 人的一般狀況能否承受得起。

膽管癌也可發生在膽管接近十二指腸開口的地方。切除這地方的腫瘤,必須同時切除 十二指腸及部份胰臟,故切除後必須重建膽汁排泄管道,胰液排泄管道及腸胃通道, 是腹部手術中最複雜且最困難的一種,其術後的併發症也最多。故除非腫瘤仍明顯侷 限一隅,尚未擴展到周遭組織才可考慮做此種手術。

2. 化學療法:

到目前為止,仍無研究證實化學治療能延長膽管癌病人的生命。雖然正規的化學治療 用藥如Mitomycin-C或5-Fluorouracil可以使25%的病人的腫瘤縮小,但這種縮小並不 代表病人病情好轉,而且效果維持的時間也很短暫。此外化學治療本身尚會引起許多 副作用,故並非理想的治療法。如果把化學治療放在開刀後再做,或許可加強開刀的 效果,不過這種想法仍待研究去證實。因此將來努力的目標是找到較好的化學治療方 法來延長病人的生命,此通常必須透過良好且嚴密的臨床試驗。

3.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對膽管癌的治療效果不錯。若腫瘤還相當小但無法切除,可以考慮用放射線治 療。這對非癌區的肝組織破壞很小。有一種特殊的放射線治療叫做短管治療法,是將 一些內含放射性物質的短管或子彈放入膽管癌區的膽管內,從局部照射癌組織。這種 治療可以在腫瘤全部或大部份切除後再給予,以加強開刀的效果。目前這種治療的應 有地位仍在進行評估中。

4. 組合治療:

化學治療加上放射線治療的組合式療法,可用來當做輔助治療。這種治療用在開刀後 的病人或許可以延緩再發時間,甚至讓病人痊癒。不過仍須更多的臨床研究去證實。

5. 依期別來治療:

(1). 局部期:

當腫瘤仍侷限於膽管內,就叫局部腫瘤期。這種腫瘤通常還不會引起症狀,故很少被 發現。

標準治療:

開刀有希望根除癌症,是治療的唯一選擇。開刀的範圍則決定於腫瘤的位置及大小。 它可能只需切除一部份的膽管及其周圍的肝組織。若腫瘤在肝門區則切除後必須重 建膽汁排泄管道。若腫瘤在膽道末端則必須切除十二指腸及部份胰臟,手術就更困 難了!

不管開刀範圍多大,開刀後膽管內都必須放一條引流管,使膽汁暫時流到体外,以 免膽汁滲漏到腹腔中或疤痕組織長入膽管腔內。若腫瘤已引起膽管阻塞,則是否必 須在開刀前先放引流管引流,而後再開刀,仍無定論。若病人因膽管阻塞而致感染 或虛弱,則應先放引流管,等病情較改善後才開刀。若病人實在太虛弱而無法開刀 則可考慮放射線治療。儘管我們已經做了很完整的開刀並在術後給予密切的追蹤, 但不幸的是,大部份的膽管癌仍會再發。再發地點可以在膽管內、肝內或其它組織。 故一般認為開刀後,應用放射線照射開刀區域以期殺死殘留的癌組織。在放射線治 療的同時可以加用化學治療藥5- Fluorouracil以增加放射線的效果。這種組合治療 的效果,被認為優於其它的治療,應該採用。整体而言,目前這種病的5年生存率最 高只到25%而已。

試驗性治療:

把開刀、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以不同的方式組合,來比較不同組合方式的治療效 果以找出最佳組合。這種比較在理論上是很好,但實際上要執行卻不容易。

(2). 無法切除期:

腫瘤已侵犯局部淋巴結、周圍肝組織或其它身体組織,致無法完全切除時,即為無法 切除期。

標準治療:

目前無標準治療。故可以考慮以臨床試驗的方式來做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症狀 的解除應努力去達到。病人若因腫瘤阻塞膽管引起皮膚搔癢或感染,可以經皮膚放 引流管到肝內膽管內,把膽汁引流到体外;也可以藉十二指腸鏡將引流管穿過腫瘤 狹窄處,把膽汁排到十二指腸中。若這二種方法都無法成功的渲泄膽汁,則可考慮 開刀建立另一路徑。這種病人的二年存活率不到1%。

試驗性治療:

a. 目前有一些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的臨床研究計劃正在進行中。
b. 新型的放射治療如高熱療法可在腫瘤區加熱,使癌細胞熱死,也在研究中。
c. 有一些新的化學治療藥物也在開發之中。

治療後追蹤

局部癌症切除後,仍須小心翼翼地追蹤,因為再發的腫瘤若太晚發現將失去再開刀的 機會。在術後一年內的追蹤中,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應每二-三個月做一次,以期能 早期發現復發,而有再開刀切除之機會。

膽管癌的支持療法

1. 膽管阻塞引起黃疸、皮膚搔癢及感染,可用膽汁引流法來處理。若止癢效果不理 想,可用抗組織胺或抑制膽汁再吸收的藥物來處理。
2. 大量的麻醉性止痛藥可用來止痛。不過若肝功能已有明顯變差,則此種藥物的使 用應特別小心,以免副作用太強。
3. 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有時對止痛也有不錯的效果。
4. 少量多餐有時必要,尤其胃容量被腫瘤壓迫而變小時。
5. 利尿劑可以減輕腹水及小腿水腫,但使用時仍須小心,以免引起腎機能的失衡。
6. 噁心症狀可用一些止吐劑來控制,必要時也可用栓劑。
7. 胃口變差可用Megace來改善。
8. 睡眠失常在這種病人很常見,可用安眠藥來改善,但因此類藥都經由肝臟代謝, 所以也必須小心使用。

一些您必須詢問的重要問題

1. 關於我的腫瘤能否開刀,我可以再問別的醫師嗎?
2. 我可做內引流,把膽汁排入腸中,而不必做体外引流嗎?
3. 我適合在其它醫學中心做試驗性治療嗎?
4. 放射線及化學治療會帶給我多少痛苦及多少好處?
5. 有任何方法可以提高我的生活品質嗎?
6. 若腫瘤已無法切除,則其它治療值得做嗎?


-----------------------------------------------------


膽管癌原因與治療

雖然一般人對膽管癌較陌生,但可不能因此忽視了它的存在。

由胚胎學而言,肝臟上皮細胞分為肝細胞和膽管細胞,前者可變性成肝細胞癌,而後者則可變性為肝內膽管癌,而以盛行率來看,膽管癌約為肝癌的十分之一。

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副教授葉大森,分析膽管癌的原因指出,膽管癌的原因較為複雜多變,潰瘍性大腸炎膽道囊腫膽管胰管接合處先天異常,都被認為是可能的原因。

以國內患者來說,肝內結石重複感染是最重要機轉,在香港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中,寄生蟲(中華肝吸蟲)是重要的禍首,西方國家則以原發性膽管硬化症為主要致病機轉。鑑別診斷包括肝癌、肝內結石、肝轉移癌,以及其他傳染性疾病如腹腔結核菌感染。

他說,依照解剖位置,膽管癌可分為肝外膽管癌及肝內膽管癌,後者可再細分為肝門膽管癌及肝內周邊膽管癌

膽管癌的症狀主要有黃疸、上腹部疼痛、全身倦怠、間歇性膽道感染、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然而常因症狀隱晦不明,等發覺到有確實症狀時,已藥石罔效了。

在診斷上,血清腫瘤標誌CEA,對不到一半的病人有陽性反應,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膽道攝影、血管攝影、核磁共振攝影等。

若是病人就診時已有黃疸,甚至合併膽道細菌感染,則需先以內視鏡途徑,或經皮穿肝的方法,針對阻塞性黃疸予以減壓及抗生素治療。這部份侵入性的治療措施,有賴專業的膽道內科及放射科醫師的團隊合作。

此外,完美的膽道攝影及減壓,在整個醫療過程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可緩和十萬火急的病情,甚至決定將來手術的可行性及切除範圍;相反的,膽道攝影或黃疸減壓過程中,若發生併發症,諸如內出血、胰臟炎,甚至加重膽道感染的程度,則可能延誤病情,斷送病人原有根治性外科切除的機會。

由於肝內膽管癌的治療,常需牽涉超大範圍的肝臟切除,因此外科醫師最大的考量,是病人術後剩餘的肝臟,是否足以提供生存所需,在正常情況下,剩餘百分之三十的肝臟病人是無法倖存的,也因此近年來發展出經皮穿肝門靜脈栓塞法,免除術後肝衰竭的風險,擴大手術的適應症及提高安全性。

他認為,手術前完整的感染控制、營養補給、精準的膽道支架配置及黃疸減壓,肝切除範圍的妥善評估,以及術前健全的肝再生措施,事實上已決定了手術成功與否的百分之八十,手術本身只是按照術前所擬定的作戰計畫來執行。

當然一些高難度的步驟,諸如門靜脈的截斷再吻合,肝臟尾葉的切除,及肝臟深處膽道重建,則需要經驗豐富的肝膽外科醫師來操刀。

截至目前為止,肝內膽管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外科切除的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三十,成績並不理想,欲提高肝內膽管癌的存活率,還是只有早期診斷發現及早期治療。


 


(轉載自中華日報)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膽汁引流術 化解黃疸危機

  肝癌不僅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癌症之一,更是我國的「國病」,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過去二十多年來,肝癌一直高居國內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二名。因此關心健康的朋友都有必要深入認識「肝癌」這種疾病的成因、診斷及相關的治療與預防方法。 

   諮詢/廖偉智(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曾旭明(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放射科副教授)
撰稿/趙正明、盛竹玲

眼白、皮膚變黃,合併發燒、胸痛,求診檢查出是「阻塞性黃疸」,該怎麼辦?因膽汁滯留引起的阻塞性黃疸,若不及時處置可能併發敗血症,幸而醫學上已可使用內視鏡引流法或經皮植入引流管的外引流法等有效方法來加以治療。

今年77歲的王太太,在住院前1個月,出現膚色變黃,胃口變差等症狀,體重也少了3公斤。由於皮膚變黃的情形越來越明顯,她到醫院求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她有嚴重的黃疸,從超音波顯示膽管擴張,醫師為她進行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引流膽汁,並從膽汁的細胞學檢查證實,王太太罹患了膽管癌。

由於醫師判斷王太太的病情並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為她進行內視鏡膽管引流術及金屬支架置放。術後王太太黃疸消失,食慾及精神大為改善。

在門診中,不少病人都是因為已出現黃疸而就醫,其原因可能是肝、膽、胰等器官引起的毛病。除了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造成肝細胞處理或分泌膽汁的功能受損,可能引起黃疸,若是合併疼痛、發燒等症狀也有可能是因為結石或腫瘤,使得排出膽汁的管道受阻,一旦膽汁排不出來,就會形成阻塞性黃疸,並且會造成消化障礙。

不及時治療 恐引發敗血症

阻塞性黃疸的症狀,最明顯的是皮膚及鞏膜(眼白)變黃,還有尿液顏色呈現濃茶般的色澤、糞便顏色變淡如灰白色,有的病人還因為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或膽囊管結石,阻塞了膽汁分泌的通道,造成局部的細菌繁殖,進而引發感染,出現發燒、白血球上升的現象,若不治療可能會併發菌血症或敗血症,恐有生命危險。

影像檢查 病灶全都錄

由於膽管系統的功能在於暫時儲存膽汁及排出膽汁,因此要瞭解膽管是否有阻塞並造成阻塞性黃疸,影像檢查是重要的利器,除了電腦斷層掃瞄外,目前最迅速且無侵襲性的檢查首推腹部超音波,它能立即發現有無膽管擴張的徵兆,也可以掃瞄到其內是否有結石或疑似腫瘤。此外,膽道胰管磁振造影術(MRCP),也可以很快速地呈現膽道。

若是單純為了確定是否有阻塞性黃疸,一般利用超音波、電腦斷層,甚至膽道胰管磁振造影術就可以達成;而對於造成阻塞的原因,膽道胰管磁振造影術可能更勝過前二者。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內視鏡的進步,如同醫師有了第三隻眼,可直接伸入人體內觀察膽道出口有無病變組織,提高正確診斷率。透過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ERCP),醫師再利用一支細小的導管注射顯影劑,可直接觀察膽管、胰管及十二指腸乳頭附近的構造,也可在鄰近的腫瘤取得切片組織。

內引流 膽汁引流至腸道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除了是診斷膽管阻塞的工具外,它也提供一種非外科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因結石阻塞了膽管,就可配合乳頭切開術,取出石頭;如果是因腫瘤壓迫膽管而無法排出膽汁,也可以透過內視鏡在膽管內置入引流導管或支架,幫助排出膽汁。但如果懷疑病人正有急性膽道感染時,就不適合採用此法。

這種經內視鏡膽汁引流術,做法有如胃鏡檢查,一般是給病人鎮靜藥物(少部分才需要麻醉),將特殊的十二指腸鏡經食道及胃,伸入十二指腸乳頭附近,再將引流管的一端循著十二指腸乳頭越過阻塞的部位,另一端則接到十二指腸,讓膽汁引流到腸內;另一種則是在阻塞處直接置放金屬支架,也可達到同樣引流的目的。

這種內視鏡膽汁引流術,已是非常安全的引流方法,只要置入的導管或支架的位置正確,通常可從術中或術後打入顯影劑,以及術後發炎指數、黃疸值是否下降,或者從膽管是否繼續擴張,據以評估手術是否成功。

至於手術的風險則包括:術中或術後有可能併發出血、膽管發炎、胰管發炎,以及極少數內視鏡操作過程中意外發生腸管破裂,或因病人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等,這些與醫師的經驗、病變的困難程度及病患的身體狀況有關,以台大醫院的經驗,這些併發症發生之機率約在5%以內,且通常在治療後即可恢復。

外引流 膽汁引流至體外

前述的膽汁引流方法,也就是俗稱的內引流,將膽汁引入腸道;至於外引流的方法則是將膽汁引流到體外,較常見的方法是內視鏡鼻膽管引流術(ENBD)和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PTCD),前者是非手術方法,也是經由內視鏡引導膽汁經鼻孔引流,但由於這種引流的路徑較長,管線又外露在鼻孔下,較影響外觀,因而比較少用。

至於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則是在超音波導引下,用細針經病人肚皮穿刺進入肝臟內,找到肝內膽管,然後裝置一條引流管,把膽汁從肝臟引流出體外。病人術前要先禁食4小時,處理過程採局部麻醉。

這項技術對於本身有出血傾向或有腹水、感染跡象的病人來說,引發術中出血、穿透橫膈膜等併發症的可能性略高。但在影像檢查輔助下操作,整體併發症的發生率還是可以控制在1%左右。

依膽管阻塞位置 選擇引流法

不論是膽管系統因結石或腫瘤所造成的阻塞性黃疸,治療上常以引流為優先。

至於病人適合哪種方法,應依照個別狀況而定,如果是鄰近總膽管的阻塞,一般常以內視鏡膽汁引流術為優先;但如果是肝內膽管的阻塞,也就是屬於膽管系統較為上游的阻塞(也就是高位阻塞),或者以內視鏡技術上較難克服的阻塞,則建議採經皮穿肝引流術。

〔膽汁的功能〕

膽汁是由肝細胞所製造,人體每天約製造500到600毫升的膽汁,它透過肝內膽管運送,然後經膽囊管集中於膽囊內濃縮、儲存,當大腦受到神經指令或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內,膽囊就會收縮,然後將膽汁釋放出來到十二指腸內,其功能主要為幫助脂肪類的食物予以乳化,並為之吸收。只要膽汁滯留,無法排出,就可能出現黃疸。
----------------------------------------------------

[Q&A〕

Q:接受內視鏡膽汁引流術有兩種,一種是置入塑膠製引流管,另一種則是用金屬支架,請問該如何抉擇?健保有無給付?

A:雖然兩者都可以達到引流膽汁的效果,但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塑膠引流管可以隨時拔除或重放,但是較容易發生阻塞而需更換。金屬支架一般可以維持較久,置放後就無法拔除。

因此,臨床上的考量,一般是以放入病患身體時間的長短,以及病人的經濟負擔,做為綜合考量。也就是說,如果病人的疾病可以治癒因而只需短時間引流,或者預期病人的存活期較短(約3到6個月),則建議選擇塑膠製引流管,這部分可獲健保給付;但如果需要放在病人體內較久,或者預期無法開刀,但仍有半年以上的存活期,則建議置放金屬支架,但由於健保不給付,自費視各廠牌及支架的長短而有不同的價格,約為4到6萬元不等。

Q:為什麼同樣做膽汁引流,我身上只裝1條引流管,隔壁床的病人卻裝3條?

A:病人要裝幾條引流管,得視病情而定。例如:有些膽管細胞癌病人,整條膽管有多處膽汁滯留及感染,就必須使用多條引流管,針對病灶部位個別引流,而在病人病情穩定後,是可以考慮是否使用支架做內引流,來取代身上裝多條引流管的不便。

Q:病人接受膽汁引流術,術前應準備什麼?病人的飲食要注意什麼?

A:病人接受膽汁引流術,醫師多半需事前評估膽管阻塞的原因,並從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瞄來瞭解阻塞的大概位置,術前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果病人接受內引流,術前準備和照胃鏡相同,時間約半小時至1小時。如果是接受外科手術的經皮穿肝膽引流術,則時間較長。至於有膽管系統問題的病人,由於膽汁滯留,所以宜調整脂肪的攝取,儘量以清淡、去油飲食為主。
同時,醫療人員在術前也應與病人做充份溝通,讓病人了解引流的必要性;並使病人對術後的狀況(例如:外引流的病人需要帶著一個引流袋)先有心理準備。

Q:身上裝的膽汁引流管,何時可以拔除?萬一阻塞或滑脫怎麼辦?

A:每位病人引流管拔除的時間不同,除了考量黃疸症狀是否消退外,還要評估引發的原因是不是已經解決。例如:膽結石造成的嚴重膽汁滯留,無法馬上進行手術,則可先做引流,等黃疸指數下降、肝臟功能變好,再以內視鏡摘除膽囊,像這種病人大約引流1周左右就可拔管;但如果是肝內結石,結石往往不只1、2顆,像這類病人後續的治療較複雜,引流管置放的時間可能要更久。

正常的膽汁呈黃綠色,病人要仔細觀察引流出的液體色澤與膿稠度。若發現引流管可能堵住時,可用生理食鹽水沖灌,把它弄通。
萬一引流管滑脫,最好儘快回醫院緊急處理,否則過了2、3天才就醫,可能原來引流管的通道已癒合,此時就要重新做引流管植入術,程序上較繁複。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一、什麼是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檢查(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係由口腔放入一條內視鏡管子,經食道、胃到達十二指腸第二部,經導管注射顯影劑到膽胰管,藉以評估膽道及胰管是否有病變。若有結石或其他病變,且病人身體情況允許,可以一併加以處理。

"

二、檢查前準備什麼?

(1)檢查前請你填寫檢查同意書。
(2)檢查前會抽血檢查肝功能。
(3)檢查前禁食6至8小時,依醫護人員指示時間開始禁食,包括水及藥物。若口乾舌燥,可以開水漱口減輕不適。
(4)檢查當天,請注意你的口腔清潔,並更換手術衣。
(5)要去檢查室前,請先除去你的假牙、眼鏡、手錶,並解小便。
(6)靜脈注射於左手,以方便檢查過程中加藥。
(7)檢查會有轉送人員以輪椅或推床帶你前往醫療大樓1樓放射科第五攝影室(特殊攝影室)。
(8)若門診排檢者請按排檢時間至醫療大樓一樓內視鏡室報到。

三、檢查室進行的步驟:

(1)技術員會為你注射解痙劑,減少口及胃分泌物並降低腸胃蠕動。
(2)檢查前,技術員會在你的喉部噴上麻醉藥,使內視鏡的管子能順利通過喉嚨,並減輕疼痛或不適。
(3)除去緊身衣使身體放鬆;取下眼鏡、活動假牙,放鬆衣帶。
(4)執行時請左側躺於檢查台,口含咬嘴遵從醫生的指示,醫師由口放入內視鏡,並由內視鏡導管注入顯影劑使胰管及膽道可以在X光上顯現,過程中請盡量全身放鬆。
(5)檢查中若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是正常的,可作深呼吸及放鬆自我來減輕不適,以利檢查的進行。另外會在點滴中加入藥劑,以減輕檢查不舒服。
(6)整個檢查過程時間約20至30分鐘。若有結石或狹窄的情形,醫師必要時會為你進行壺腹括約肌切開及取石。或為你放置支架以引流膽汁。

四、檢查後應注意什麼?

(1)檢查後約一小時,可先試行喝少許水,以試驗吞嚥能力是否恢復,若無嗆到,表吞嚥能力恢復。
(2)是否可進食則需依醫師指示後方可進食。
(3)若有喉嚨痛的情形,可用嗽口水嗽口。
(4)檢查後若有心跳加快、胸悶、吞嚥困難、腹痛、口乾、解不出小便、發燒、解黑便等不適情形,請告知醫護人員。
(5)檢查後因藥物關係可能會想睡覺,要小心勿跌倒。門診檢查者勿開車及操作危險性器械。
(6)門診檢查者,記得再回院看報告。

五、檢查之危險性及併發症?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現可取代部分外科手術,但無論如何檢查皆有危險性,其可能之併發症如下:胰臟炎(5.4﹪)、出血(2.0﹪)、膽管炎(1.0﹪)、膽囊炎(0.5﹪)及腸道穿孔(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