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時健康
 

6成B肝患者 不知帶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B型肝炎是國人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但卻有 6成患者不自知,成肝癌高危險群,醫師提醒, B肝絕對不是不治之症,現在透過抗病毒藥物,肝炎不僅可以得到控制,甚至還可能終身停藥。

  B型肝炎大部分來自母體的垂直感染,另外配偶間相互傳染也有可能,常使得一人 B肝全家 B肝,雖然 73年起實施新生兒施打 B肝疫苗,但 25歲以上的病患中有 6成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造成 B型肝炎成為肝病的大宗。

 同時,由於 20至 40歲的青壯年,處於病毒最活躍的時期,因為擔負家庭經濟或正在衝刺事業,而忽略監控,甚至根本不知自己帶原,在病毒不斷攻擊下,往往到了 50歲肝臟就開始硬化,甚至轉變成肝癌,造成許多家庭的悲劇。

 相較於以前對肝炎多只能採用支持性療法,靠病患自己的免疫力殺掉病毒,所以肝病很難挽回,但台南市立醫院院長張國寬提醒, B肝絕對不是不治之症,現在透過抗病毒藥物,肝炎不僅可以得到控制,甚至還有可能終身停藥。

 張國寬表示,目前最普遍的治療方是透過口服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甚至還有免疫調節功能,讓病患可以更有效控制病毒量。目前健保開放給付至 3年,如果 e抗原陽性患者在健保期限內服用藥物 e抗原血清陰轉,還可再給付一年,服用抗病毒藥物來鞏固,加強清除病毒,連續 3次測不到病毒,就達到停藥指標之一,在醫師評估後,只要每年定期追蹤,甚至可以擺脫終身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陰霾。

 張國寬強調,千萬不要把病毒當成小事,也不要認為得到 B肝就是不治之症,因為透過抗病毒藥物,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肝臟還是一樣能夠健康的運作,趕緊檢查與治療,才可以遠離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

新聞來源:2010/11/07 中華日報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時健康
 

肝病藥夢幻拍檔正成形 可望改寫治療準則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香港十二日電)當慢性B型肝炎患者開始口服抗病毒藥物時,多半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有的患者連吃五年仍不敢停藥;不過,B肝藥物有雞尾酒組合療法的趨勢,藥效更快更有效,醫界預測幾年內,又將改寫慢性B肝的治療準則。

今天在港滬國際肝病會議大會上,台灣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指出,「干安能」是最老牌的抗B肝病毒口服藥,好處是副作用很少,缺點是用到五年高達七成,在治療期間常需要與第二老牌的「干適能」合併使用,以免抗藥性抵銷了療效。

究竟是什麼人要與肝炎長期抗戰?高嘉宏說,長庚醫院在2004年發表於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顯,肝纖維化、肝功能代償失調的病人長期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可以逆轉肝硬化及減少肝癌,後來香港以肝炎病人進行類似研究得到同樣的結論,所有他有病人吃了五年的抗肝炎藥物,深怕一停藥,黃疸、肝昏迷、肝硬化的惡夢又回來了。

高嘉宏強調,長期用藥的前提是病毒沒有抗藥性,在不同的藥物報告中,「貝樂克」的五年抗藥性最低,僅百分之一點二,但是五十倍劑量的動物試驗中發有導致腫瘤疑慮。廖家傑雖「貝樂克」的低抗藥性報告存疑,但也提醒醫師注意長期用藥的安全性,目前「貝樂克」正在進行更長期的藥物療效與安全試驗。

那麼有何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縮短療程呢?亞太區肝病學會主席、香港大學李嘉誠醫院助理院長廖家傑看好「喜必福」以及Tenofovir的夢幻組合,他形容,原本是黃疸、肝昏迷的肝功能極差病人,在組合用藥後不必等到三個月驗血,數週之內病毒就被殺得測不到,肝功能指數回復正常,雖然病毒抗原血清轉換並未如此神速,但整體療效甚為驚人。

抗B肝藥物分成口服抗病毒藥物與注射免疫調節劑兩大類,口服抗病毒藥物又分為類核 (廾甘)藥物,例如:干安能、喜必福、貝樂克,另一類是類核 (廾甘)酸藥物,例如:干適能和Tenofovir。注射免疫調節藥物主要長效與短效干擾素。

高嘉宏說,過去不論是干安能加干適能,還是干安能加干擾素,都是一加一差不多等於一,好處只有降低抗藥性。

廖家傑從歐洲的經驗看來,全新的抗病毒藥物組合出現之後,將一舉超越現有的單一用藥成效。至於台大醫院計畫進行長效干擾素與低抗藥性藥物的組合療法臨床研究,嘗試找出兩大類藥物的最佳拍檔。

但是健保跟不上新藥的腳步,以台灣的全民健保為例,只給付半年到一年的干安能、干適能及干擾素。照廖家傑的說法是,只要你是香港首富李嘉誠,就能搶先享受到新藥的好處。

新聞來源:中央社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時健康
 

治B肝勿吃偏方 務必遵醫囑用藥
 
 
文/李騰裕
 
即使健保財務吃緊,醫療經費有限,但近年來,健保局仍逐步放寬B肝治療試辦計畫的範圍,以讓更多罹患B肝的民眾得以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就是希望能降低我國肝硬化及肝癌的罹患率及死亡率。

令人惋惜的是,有一些台灣民眾偏愛坊間偏方,生病後,仍未接受正規醫療,有人可能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對西方藥物副作用的恐懼、或不了解療效、或聽信親友的推薦介紹,去尋找民間偏方,等到病入膏肓,從肝炎變成肝硬化、肝癌,甚至造成一些無法預料的副作用時,才回到醫院,卻為時已晚。

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可分為口服及針劑兩種,因為方便性及藥物副作用的關係,口服藥物對一般民眾的接受度較高。

如果是不符合健保給付範圍中的B肝患者,但醫師評估屬於高風險群,例如已經有肝硬化的併發症,或有強烈的肝癌家族史,仍建議應考慮自費用藥,以降低肝硬化越來越嚴重或罹患肝癌的風險。

若是e抗原陽性的患者,能用藥達到使e抗原從陽性變成陰性,甚至產生e抗體時,就可以考慮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停藥。但罹患肝硬化的病人可能得吃一輩子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比較保險。

不過,若隨意中斷抗病毒藥物治療的後遺症相當多,包括肝炎復發、病毒產生抗藥性等,因此肝炎患者務必遵循醫師的指示用藥,千萬不要任意停藥。

(作者為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新聞來源:2010/11/17 自由時報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時健康
 

B肝患者服藥停看聽 聽從醫師指示誤信偏方
 
 
【義大醫院醫療副院長 牟聯瑞醫師口述/編輯部整理】

誤信偏方喪命 護肝不能亂吃藥

  一位50多歲的B肝患者,因肝癌接受治療,兩三年間病情都控制得很好,沒想到聽信坊間偏方,在一個月內腫瘤突然變大擴散,病情惡化,兩個月後離開人世。其實這種遺憾很常見,許多病人寧願相信毫無科學根據的偏方,也不願意接受專業醫師的意見,運氣好的可以換肝活命,運氣較不好的往往都賠上了性命。

  面對台灣廣大的B肝同胞,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到底要不要吃藥」,義大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牟聯瑞表示,B肝帶原者分為健康帶原者,也就是血清中有表面抗原,但是肝臟沒有發炎;慢性肝炎者指的是,血清中有病毒、肝功能指數過高,及肝臟有發炎現象的患者。

肝臟發炎再服藥 務必遵從醫囑

  然而,並非所有的B肝帶原者都需要接受治療,肝臟發炎,是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攻擊病毒,此時若投以藥物治療,成效較好;根據研究指出,B肝患者若肝指數正常,肝臟沒有發炎,代表體內的免疫系統沒有啟動,還在跟病毒和平相處,此時若給予抗病毒藥物,成效並不會很好。牟聯瑞解釋,醫師判斷患者是否需要服藥,依據的是肝功能指數,而目前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患者要肝功能指數,也就是ALT值(GPT)超過兩倍以上,且血清中病毒濃度達到一定程度以上(e抗原陽性者20,000 IU/ml;e抗原陰性者2,000 IU/ml以上)才符合資格。因抗病毒藥物的原理是抑制病毒,到肝臟發炎,配合免疫系統一起作用,才能達到較好的療效。

  目前治療B肝有兩種方式,一是注射干擾素,但副作用較高;另一種是較為普遍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第一線藥物有干安能、貝樂克及喜必福,干安能在1998年上市,至今超過十年以上,較有抗藥性問題產生,因此可再用第二線的干適能補之;貝樂克及喜必福的抗病毒能力都很強,兩者抗藥性偏低,可長期服用;後者有免疫調控的能力,e抗原轉陰成效高達五成。

藥物選擇好 e抗原轉陰停藥有望

  至於如何選擇藥物,需要醫師針對患者的情形評估,患者若能在三年健保給付期限內達到停藥標準,即血清中檢測不到病毒、肝功能指數恢復正常、血液中e抗原由陽性轉陰性,即可再延長給付一年,作為加強抑制病毒的鞏固療法,若e抗體出現,在醫師評估過後就可能停藥。牟聯瑞叮嚀,服藥一定要按照醫師指示,不只可以清除病毒,還可以緩解肝纖維化的狀態,降低肝癌的風險。

  除了服藥,B肝患者切勿酗酒,否則肝臟會加速惡化,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作息正常。肝臟是用來代謝解毒的器官,平常應少吃化學加工食品、醃製品,好好愛護它;更別聽信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藥、草藥,不然沒有照顧到,反而傷害肝臟、刺激腫瘤生長,若造成肝臟衰竭,可就得不償失,後悔莫及。

新聞來源:2010/11/10 非凡新聞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