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06年11月的行腳



去年12月曾從養老端走過一次霞喀羅古道
當時馬鞍駐在所過去的大崩壁早已造成古道中斷
只能下到薩克亞金溪谷
想要一見白石吊橋的心願未能完成
徒呼負負

過了近一年
又是楓紅時節
古道的訊息有如斷簡殘篇
曾打電話給秀巒派出所探問員警
但都說大崩壁處仍未修復
從其他網站看到的訊息卻是近乎肯定的
但也提醒必須繞道
既然如此
乾脆再走一遭
順便欣賞楓紅的層層美景
霞喀羅
相隔近一年
偶又來了

------------------------------------------------------
新竹縣尖石鄉與五峰鄉交界的霞喀羅大山與霞喀羅古道,是台灣北部著名的賞楓去處,北起新竹縣尖石鄉秀巒、南抵五峰鄉清泉,因為必須翻越霞喀羅大山(海拔2234公尺)而得名,是古代泰雅族居住在秀巒的基納吉群與住在清泉的霞喀羅群之間的聯絡道路,目前適合一般遊客健行的路段是清泉到田村台這一段古道。霞喀羅古道修築於1920年代,全長約60公里,當年是日本統治者為了「理番」而開拓的警備、聯絡道路,目前還留有清泉、石鹿、白石、秀巒等派出所。霞喀羅古道的楓樹,從秀巒溫泉到延老部落之前的山徑都已闢成產業道路,沿途有許多楓樹,到霞喀羅古道健行賞楓,剛好可以去體驗大自然的SPA。

古道海拔介於1,300公尺~2,322公尺之間,其植物生態環境主要為隸慕華鳳仙花(台灣特有種)、青楓、楓香、台灣紅榨槭等楓紅景觀,另有杉木林、柳杉林、箭竹林等林相,其環境亦適合各類動物棲息,故分布於此區段的動物資源豐富,包括有哺乳動物:台灣黑熊、台灣野豬、台灣獼猴、白面鼯鼠、大赤鼯鼠、山羌等;鳥類:台灣山鷓鴣、藍腹鷴、白耳畫眉、黃胸藪眉等台灣特有種;及少數的爬蟲類與兩生類,還可見蝶類玉帶鳳蝶、烏鴉鳳蝶、琉璃紋鳳蝶、紅肩粉蝶等
-----------------------------------------------------------------------

以上資訊摘自網路

11月11日
偶們3車4人
依約於0700在內灣河岸溫泉停車場會合
而後直奔秀巒而去


此時的秀巒溫泉空無一人


辦好入山證
帶著愉悅的心情趕往霞喀羅古道


彎入養老道路的路標


養老道路




養老道路上有兩處崩坍
要迅速小心通過



先在入口拍拍照準備上路了


台大在此作監測計畫的說明
去年還沒有開始呢



竹橋是崩坍後唯一的通道



路旁的果園
不知種啥果樹
工寮仍有人居住



稍微變紅的楓槭



好大一個蟻巢



古道旁的小花



這種果子不知該如何稱呼






路旁的三層小瀑布



這片竹林不知該如何形容?






粟園駐在所的解說牌
這都是今年才有的



粟園駐在所的竹林
美得好像電影裡的畫面



這是今年看到最紅的一顆楓槭



馬鞍駐在所的解說牌



滿地的楓葉
真讓人捨不得踩上去



大夥都趕快拍拍照



從古道入口到這兒是五公里
再走到白石吊橋也是五公里
偶不禁怨嘆為何總與白石吊橋緣悋一面



往下走約半公里便是大崩壁



馬鞍駐在所有一片楓樹林
偶習慣在此休息用餐
可惜地上滿是枯葉
楓樹林卻少見火紅





馬鞍駐在所的滿地楓葉
踩起來沙沙作響



大崩壁通往薩克亞金溪谷的斜坡
已做好臨時性通道直達溪谷
看來相當陡峭



大崩壁處所見略紅的楓葉


粉難得見到已掉落卻又紅得如此美麗的楓葉



因下方停車場已滿
故把車停放此處



從停車處下來
踏上歸途

也許因為天氣不夠冷
所以沒能見到壯觀的楓樹林
在馬鞍看到隨風飄下的楓葉都是暗黃色的
真的是來不及變紅呢
沒能展現最美的風華
楓葉若有知大概也粉鬱卒吧!!

不過沒關係
因為還是真正有享受到山間的寧靜與清新的空氣
也許下個月等寒流來襲之後
再改由清泉端進入
可以欣賞不同的景色

後記:

此回因從停車處太晚出發
同時又採輕鬆行方式
邊拍照邊觀察生態
到大崩壁時已是下午一時
徵得大家同意不下溪谷
所以沒能對餘下的路程進行探勘

在古道入口
偶們曾與負責修築古道的年輕原住民攀談甚久
此時甚多登山客超越偶們先行進入
但許多登山客沒在溪谷停留
猜測他們是往白石吊橋續行
同時回程在養老道路也與空蕩的中巴相錯
也許是要去接從清泉進入的登山客吧?

這些原住民騎著野狼
後方載著修築古道用的樹枝,竹子與鋼條
以高超的駕駛技術在古道上來回奔馳
偶對他們表示敬佩

有一位原住民朋友說
要走完整段古道
以他的體力大約是八小時
偶也問到傳聞封古道修築的事
他也坦言完全未曾聽說
還反問偶要怎麼封?
那麼如果時間與體力許可的話
偶應可來計畫一下兩日的霞喀羅古道之行
但接駁車得先早作安排

建議最近想從養老端進入古道的朋友
養老道路前段路況甚佳
但後段則有坑洞泥濘
且有兩處崩塌
請儘量快速小心通過
同時以高底盤車為宜
一般轎車走起來較辛苦

另外便是登山口的停車場較為狹小
大約只能停個十部車
晚到者只能車停路邊
往上走的古道解說碑旁大約只能停三部車
(這回偶便停於此處)
而且要儘量靠邊停
以免妨礙登山客及修古道的原住民進出
還有停車場左側有一條略往下的小路
路旁大約還可停個五六部車
但就怕小路被沒公德心的遊客當作停車場
這樣就會被擋住而出不來了

以上提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