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有肝硬化 未必有B肝或C肝帶原
 
 
文/許金川
   
Q:我的爸爸最近因為胃口差、疲倦、拉肚子到診所就醫,醫師幫他做了腹部超音波,意外發現有肝硬化,不過,抽血檢查結果發現,爸爸的B型肝炎及C型肝炎都是陰性反應,並沒有帶原,但是醫師卻告訴我們,爸爸過去感染過B型肝炎,只是現在好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有肝硬化,通常不是應該有B型肝炎帶原或感染C型肝炎病毒嗎?

A:肝臟的質地原本應該是柔軟、平滑且富有點彈性的,但是當肝臟持續發炎厲害,長期下來肝臟會變得粗糙,臨床上稱為肝纖維化,在纖維化的階段,如果肝臟仍持續發炎,最後就會演變為肝硬化。

感染B型肝炎病毒及C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臟發炎壞死,是造成肝硬化的兩大主要原凶。除此之外,有些患者是因為酗酒、濫用藥物及保健食品等造成的,有少數患者則是因為自體免疫肝炎所致,因此,雖然大部分肝硬化患者都合併有B肝帶原或感染C肝病毒,但並不表示有肝硬化,就一定會有B型帶原或感染C型肝炎病毒。

您的父親近日意外得知有肝硬化,但目前檢測並無B肝帶原或C肝帶原,針對B肝帶原部分,確實有可能是過去曾經感染B肝病毒成為帶原者,因此造成肝臟發炎而不自知,但後來B型肝炎自行痊癒了,所以檢驗起來B肝表面抗原是陰性的,對此,只要再進一步檢測B肝的核心抗體(anti-HBc),即可得知是否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

由於肝硬化患者發生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每年大約有5%的機率會長出肝癌,因此,日後一定要在肝膽專科門診定期追蹤肝指數、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才能對肝臟健康作完整的把關。


(作者為前台大醫院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昏迷主因控制了 病患才可慢慢恢復
 
 
文/許金川
 
Q:我的爺爺雖然知道有C型肝炎及肝硬化已經10多年了,但是長期追蹤下來,肝指數都正常,也沒有長出肝癌來,可是3天前卻突然口吐大量鮮血,然後慢慢地意識不清,且肚子也大了起來。

醫師說,爺爺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大量出血,出現肝昏迷現象,且腹水很多,看到爺爺這樣昏昏的躺在病床上,真是讓人心疼,請問一旦肝昏迷,還會再醒過來嗎?

A:肝硬化患者因為門靜脈的壓力大,原本要進入肝臟解毒處理的血液,只好回流到胃或食道的表淺靜脈,因此,會引起食道或胃的靜脈瘤,如果靜脈瘤的壓力越來越大,就可能破裂出血,此時,病患會口吐大量鮮血或解黑便,情況危急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如果沒有做胃鏡檢查,從抽血報告是很難得知有無食道靜脈瘤的,因此,肝硬化嚴重的患者最好做胃鏡檢查,評估有無食道靜脈瘤,必要時,可以先做預防性的治療。

由於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後的血液停留在腸胃道,經細菌分解之後會產生氨,加上肝硬化患者本身肝功能較差,沒有足夠的能力將氨轉為無毒的尿素,最後氨累積在血液中,抑制腦部細胞的活性,最後演變為肝昏迷。

肝昏迷的患者可否醒過來,就要看引起肝昏迷的原因是否得到控制,以及本身肝硬化的嚴重程度而定了。假如您的爺爺食道靜脈瘤出血止住了,不再出血,肝臟功能應會逐漸恢復,情況就可以慢慢穩定而醒過來;如果血沒有止住,肝臟功能越來越差,又合併有其他問題如感染,肝昏迷的情況可能就會越來越嚴重了。

(作者為前台大醫院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病病人腹水 需先釐清
 
 
文/許金川

Q:我的父親是肝硬化及肝癌病人,已經經歷過多次動脈栓塞及電燒治療。最近我發現他的肚子慢慢變大,腳也開始有水腫的跡象,父親也覺得肚子老是脹脹的,做了檢查後,真的發現有腹水,可是醫師只要爸爸多補充營養,另外還開了利尿劑讓爸爸使用,請問肚子有腹水,難道不用先抽出來嗎?

A:肝癌的病人常會合併肝硬化,隨著肝硬化日漸嚴重,又經歷多次動脈栓塞治療,肝功能可能因此越來越差,一旦肝臟功能變差,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下降,血中白蛋白不足時,則會出現腹水、腳水腫等症狀。

另外,如果腫瘤持續增長,侵犯到肝內的門靜脈,門靜脈壓力升高,也會出現腹水,或者腫瘤跑到下腔靜脈,下肢的血液無法順利流回,此時,下肢也會水腫。

除此之外,腎臟或心臟功能不良也可能會發生腹水及腳水腫的情況。

因此,當發現有腹水,首先要先釐清產生腹水的原因。有時原因交錯複雜,可能不是單一原因造成,但並非一旦有腹水就一定要抽出來,如果只是單純腹水,可先從飲食中多攝取蛋白質食物,例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必要時,也可注射白蛋白,以提高血中白蛋白的數值,同時也會使用利尿劑,幫助排除體內水分。

除非是腹水又合併發燒或腹痛,懷疑有發生「自發性腹膜炎」,此時才會抽腹水化驗,並考慮使用抗生素治療,或當腹水厲害,造成患者腹脹難耐,在權衡利弊之後,也可能會引流腹水,以緩解不適。

(作者為前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硬化 防病變造成肝昏迷 應控制蛋白質攝取量
 
 
文/許金川
 
Q:我的奶奶因為腹脹、小便變成深茶色,所以住院診斷治療,醫師說,是因為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嚴重,才會這樣。

在她的情況稍微穩定後,我們趕快讓她吃最喜歡的牛肉、羊肉、魚湯等,希望能恢復她的體力,沒想到奶奶卻意識不清,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發生肝昏迷。

我很納悶,肝不好不是應該多補充肉類嗎?怎麼反而會造成她昏迷呢?

A:肝臟除了是人體的化學工廠,也是製造白蛋白、凝血元素及膽紅素轉換代謝的主要器官,同時也負責排除體內毒素。因此,當嚴重肝硬化時,肝功能衰退,白蛋白製造不足,會出現腹水,膽紅素轉換出問題,於是小便變成深茶色。
  
如果病人沒有出現肝性腦病變(又稱為肝昏迷),或膽紅素指數不是太高,的確可多補充高蛋白食物,如奶、蛋、肉類,但是如果膽紅素指數太高,或是已經發生「肝性腦病變」,過量補充蛋白質則會提高肝性腦病變的危險,也就是反而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因為體內的氨無法轉換為無毒的尿素,積在血液內,無法排除,最後造成腦部水腫,而演變為肝昏迷。

奶奶有腹水及黃疸情況,表示肝功能衰退,的確有可能會因為進食過多肉類,而引起肝性腦病變,目前還是要控制蛋白質的量,盡量以澱粉,例如白飯、麵包等作為能量的來源,也要適度限制水份(大約每天1500ml)及鹽的攝取量。
  
此外,因為肝硬化會引起肝門靜脈壓力升高,血液無法順利進入肝臟,容易有食道或胃的靜脈曲張,如果病況穩定,可能需要做胃鏡檢查,確認是否有食道靜脈瘤。

必要時,可以先處理,避免靜脈瘤破裂導致大出血,因為肝功能不良,如果又合併有腸胃道出血,或食道靜脈瘤出血、或者是有感染,也會促使「肝性腦病變」發生。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