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新生報

打干擾素治肝炎 誘發酵素防肝病毒複製

【記者萬博超、陳敬哲/台北報導】

干擾素的作用在於誘發酵素,防止病毒複製,增加免疫細胞作用,但感染C肝病毒基因型第一型的患者,經注射型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二合一療法,首次接受治療約四分之一失敗。

消化內科醫師陳英傑提到,C型肝炎病毒變異性大,疫苗研發不易,而C型肝炎基因型第一及四型對以干擾素為主的抗病毒藥物組合效果較差。醫師表示,由於有些治療效果差或無反應者及治療後失敗者,干擾素為主之療法無法治癒,可以考慮使用新型藥物。

干擾素是人體中抗病毒、抑制細胞分裂、調節免疫反應的物質。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二合一療法目前約有七成以上的治癒率,約二成五患者無效。病毒性肝炎是華人肝病的大宗,一部分患者最後因猛爆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因素,必須換肝;但換肝後,C肝再發,肝功能異常,需要持續治療的機率約五分之一,遠遠高於B肝換肝病患。

 

隨著疫苗的普及,年輕一輩的B肝罹病率降低,但C型肝炎尚無疫苗,治療上雖有雷巴威林搭配干擾素與新一代藥物,但醫師表示,最重要還是預防,避免傷口接觸到他人血液,例如杜絕共用牙刷、消毒不完整的刺青及共用刮鬍刀、針筒等行為。

 
雷巴威林(Ribavirin)

日前衛福部公布十大死亡癌症,肝癌繼續位居前三位,最重要的原因與B型肝炎有關,目前除疫苗防堵病毒外,施打干擾素有可能消除感染病毒,但每周打針不是每位民眾都能接受,另外,使用初期可能會有感冒症狀,但隨著次數增加,類似副作用會逐漸降低。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干擾素可以增強免疫功能,達到抑制B型肝炎病毒目的,但治療期間長,必須每周施打1針,連續48周(約11個月),約4至5成治療患者可以檢測不到病毒,降低肝臟慢性發炎機率,如果排斥針劑,也有口服藥物可以使用,但成功率降低至2至5成,服藥時間也比較長。

 

第一次施打干擾素容易產生副作用,症狀大部分是感冒症狀,如發燒、頭痛、身體無力等,第二次施打後副作用會逐漸改善,身體會漸漸習慣干擾素影響,簡榮南解釋,平時感冒身體就會製造干擾素,提升免疫功能抵抗微生物入侵,卻也因此引起感冒症狀,所以額外施打干擾素,會在初期有類似感冒副作用。

C 型肝炎雖然很高的治癒率,但藥物副作用卻是讓患者無法持續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統計,使用長效型干擾素及 Ribavirin 治療的患者,曾因副作用而減藥的約佔了 40%,因過大的副作用而停藥的患者則有 12%,副作用儼然成為治療 C 型肝炎的絆腳石。

干擾素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發燒、疲倦、肌肉酸痛、頭痛、精神及食慾變差、掉髮等,只是每個人出現的副作用都不盡相同,因人而異;但 Ribavirin 卻會破壞紅血球,使得血紅素指數下降,引發貧血等症狀,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必須定期每個月追蹤,除了評估用藥反應外,還要監測白血球、血紅素的數值,如果指數下降過低,就要考慮調整藥量甚至停藥。

另外,血球數低下、甲狀腺疾病或憂鬱症的患者,不建議使用此標準藥物治療,以免加重病情;但目前並無其他適合用藥,假設若患者合併有這些禁忌症,現階段僅能期待未來開發不需使用干擾素的新處方。一旦療程結束,成功清除 C 肝病毒後,仍應該每半年檢查一次,以避免復發(Relapse)的情形發生,尤其是肝纖維化症狀嚴重者,由於仍有相當機率罹患肝癌,因此更要定期檢查,以便監測肝臟健康狀況。

根據臨床觀察,C 肝治療效果不只較B肝優異,且其復發的機率也很低,尤其是停藥後半年內以上都測不到病毒,復發更是少見。因此提醒 C 肝患者要勇於接受治療,千萬不要因為難受的副作用,而放棄痊癒的機會,還可免除肝硬化、肝癌的強力威脅,只要能撐過去,你的人生將從黑白轉成彩色。   

簡榮南補充,使用干擾素必須滿足兩項條件,必須在血液中檢測到B型肝炎病毒外,肝臟也要在發炎狀態,肝功能GPT指數要在72以上,才能夠施打干擾素,若帶原患者血液中檢測不到病毒,肝臟也沒有發炎,則無法使用干擾素治療;另外,健保給付干擾素使用療程次數也有限制,超過兩次就必須自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