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表面抗原濃度高 罹肝癌風險大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慈濟台北分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曾岱宗研究發現,國內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B型肝炎帶原者屬於肝炎病毒量偏低的一群,但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只要體內的表面抗原濃度升高,這些人日後演變成肝癌的風險仍高。

 

曾岱宗表示,國內有多達兩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其中有一群因體內病毒量低,而被稱為「不活動性帶原者」;問題是,他們並非沒有罹患肝癌的風險。他的研究團隊追蹤國內2688名帶原者,發現有191人出現肝癌。

根據統計,國內30歲以上成人中有95%以上感染過B型肝炎,15至20%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但不少人以為病毒量低肝癌就不會找上門,掉以輕心,忽略定期追蹤,等到身體不舒服時,就醫往往已經是肝癌未期了。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長高嘉宏和國內9位研究肝炎醫師合作,耗時約14年,追蹤2688位表面抗原陽性的B肝患者,結果發現,肝癌的關鍵性決定因是B肝表面抗原,而非B肝病毒量。

高嘉宏表示,研究發現,對B肝e抗原陰性的患者而言,即使體內病毒量低、小於2000(IU),但只要B肝表面抗原濃度高於1000(IU),其罹患肝癌的機率依舊要高出13.7倍,推翻過去不少人認為病毒量低就代表風險低的觀念。

曾岱宗指出,表面抗原濃度會較高的病人,意味著病毒複製與再活化的機率愈高,愈不可輕忽;相反的,表面抗原的濃度愈低,有可能因本身的免疫力增強,使得日後表面抗原自動消失的機會愈高。

他建議B肝帶原者,除了例行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外,最好同時測量「病毒量」和「表面抗原濃度」,以供醫師作為是否需積極治療及早期預測肝癌風險的評估。

【2014/11/2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