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壢新醫院

輕鬆肝苦談 聰明治好肝

文.腸胃肝膽科 賴欣汶主任

『肝若是好人生是彩色,肝若是壞人生是黑白』這句廣告台詞道盡台灣民眾對肝健康的重視,一旦患有肝炎,非同感冒幾天痛苦就過去,臨床上常遇見下面案例個個憂心忡忡。

案例1:
張先生罹患B 型肝炎多年,因為肝指數持續升高,正煩惱該選擇干擾素注射或口服藥物治療。

案例2:
陳先生已經服用健保給付的干安能治療B 型肝炎半年,聽說容易有抗藥性,每次回診都煩惱是否已經產生抗藥性!

案例3:
王太太接受醫師建議使用干擾素治療C 型肝炎,可是又擔心干擾素帶來的副作用。

B型肝炎治療的重要指標--血中病毒量

B 型肝炎血中病毒量 (HBV DNA)代表的是B 型肝炎病毒的複製狀態,決定B 型肝炎是否需要治療,目前醫界對於B 型肝炎的治療傾向用road map (駕車旅行者用的公路圖) 的概念,指的是高肝指數 (至少高於正常上限2 倍)加上高病毒量 (e 抗原陽性病毒大於2 萬IU/ml ,e 抗原陰性病人大於2 千IU/ml) 就應該接受治療(因以往只看肝指數去評估),但若病毒量太高(大於2 億IU/ml),治療效果比較差,也較易產生抗藥性。HBV DNA 同時也可以評估治療效果,治療12 週後,若病毒量下降到治療前1/100 或甚至測量不到,其治癒率較高,反之表示治療效果差,應該考慮換藥。前衛生署長陳建仁教授於2006 年在JAMA (全美國最頂尖的內科雜誌2006 Jan 4;295(1):65-73)
研究發表說明,若開始時B 肝病毒量少於約60 IU/ml,產生肝癌的累積機會是1.3%; 若病毒量超過約2 千 IU/ml,危險性就會有意義增加,當B 肝病毒量超過約20 萬 IU/ml,則機率增加至14.9%,可見病毒量仍是最強的影響因子,故B 型肝炎患者,除定期接受肝指數、胎兒蛋白、肝癌篩檢及肝臟超音波外,最好增加B 肝病毒量的檢測,但目前健保尚未給付該檢查項目,需自費檢查。

C肝標準療程因人而異

干擾素加上雷巴威林(Ribavirin)的合併療法已成為C 型肝炎公認的標準治療,目前健保也已經有條件開放給適合治療的病人,平均療效可達60%以上,甚至高達95%。基因型第2 或第3 型病毒,血清病毒量低,感染期間短,慢性肝炎而無肝硬化等病患,這類治療效果較佳。但干擾素需要每週注射且副作用較大,故在決定治療方針前須檢測C 型肝炎病毒量及基因類型。病毒基因型第一型患者較難治癒,故需治療48 週(健保只給付24 週),在治療4週或12 週後,檢測病毒量若已偵測不到病毒,療程可考慮縮短至24 週。相反的,如果早期無良好反應,即便持續接受治療,成功的機率只有0-2%,就不建議繼續治療。

隨著邁入後基因體時代,經由分析影響藥物有效性相關基因,便可對個人基因型態給予專屬治療,達更好的療效並減少副作用,即所謂「裁縫師」(tailor)量身訂製的治療方法,而「干擾素適治型檢測」就是專為華人開發的基因檢測,醫師可藉此評估病人治療痊癒的勝算,讓每位患者獲得最佳治癒效果。

前路甚長一起努力

由於B 型肝炎疫苗普遍注射,在台灣B 型肝炎已有效控制;但C 型肝炎疫苗仍遙遙無期,因此慢性C 型肝炎是未來慢性肝病的主要殺手,如何有效治療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病毒基因型檢測決定治療時間,C 型肝炎病毒濃度檢測判斷治療效果,干擾素適治型檢測,則對預估療效及減少副作用有很大的幫忙。希望經由醫療人員的努力及病人對肝炎治療的了解,可以徹底打敗肝炎這個國病。

諮詢電話:(03)4923030 語音掛號專線:(03)492-9292

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77 號 人工掛號專線:(03)493-1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