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元氣網

黃疸篩檢升級 及時救命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12-31

國內新生兒膽道閉鎖防治有重大改變,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針對出生逾30天仍有黃疸的新生兒,推廣抽血檢驗血液中的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配合大便卡讓檢測更精準。新版治療指引全國已有40多家醫療院所配合檢驗,篩檢出八名膽道閉鎖小寶寶,即時手術治療,減少對膽囊的傷害。         

分辨原因更精準

加驗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值

膽道閉鎖是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台灣新生兒每年約有三、四十人罹患,原因可能是產前感染、胚胎發育異常,罹病嬰兒膽道不通,膽汁鬱積肝臟,進而造成肝硬化,最終需換肝,嚴重時恐致命。衛福部十年多前推動大便辨識卡篩檢新生兒膽道閉鎖,效果不錯,今年進一步強化篩檢內容,希望盡早搶救更多小生命。

新版指引為嬰兒大便顏色灰白、淺黃、淺綠色,應高度懷疑為膽道閉鎖,再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值並求比值,更精準分辨嬰兒延長性黃疸的原因,是母乳哺育引起還是膽汁滯留症。

 
為了提早發現新生兒是否膽道閉鎖,醫界建議加驗直接膽紅素,「微量採血」,輕揉腳跟(右上圖)。 台北馬偕醫院/提供 報系資料照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台大兒科教授張美惠表示,要分辨嬰兒延長性黃疸是因母乳哺育或膽汁滯留症,最正確的方法是同時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並求比值,如果比值大於20%,可能是肝膽疾病,必須再進行進一步診治。

搭配大便檢驗卡

腳跟毛細管取血過程繁複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賴明瑋表示,總膽紅素為新生兒常規血液篩檢項目,但加驗直接膽紅素需「微量採血」,方式是輕揉腳跟慢慢擠出血,再以毛細管取血,採血量需三至四根、過程較繁複。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胃科科主任陳偉燾指出,嬰兒大便卡搭配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雙管齊下確實能更精準篩檢出膽道閉鎖寶寶,目前健保局已給付這項檢驗。

陳偉燾說,寶寶確診為膽道閉鎖才是故事的開始,家長務必更謹慎,因為孩子肝臟組織可能已經病變,如果症狀持續惡化,則只有活體換肝一途。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元氣網

大便卡篩嬰兒膽道閉鎖 檢出率九成二

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5-12-31

台灣每年20萬名新生兒中,約有30到40人罹患膽道閉鎖症,容易造成肝硬化,如果不治療可能活不過兩歲;衛福部2004年起推廣嬰兒大便辨識卡篩檢膽道閉鎖,逾10年來有200萬名新生兒使用過大便卡,期間發現新生兒膽道閉鎖325人,透過大便卡篩檢出膽道閉鎖的有300人,檢出率高達九成二。         

掌握出生45天黃金期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膽道閉鎖新生兒應在黃金時間45天內確診,盡可能60天內進行手術治療,防止肝硬化,最終仍需要走上換肝一途,甚至有生命危險。

病因至今仍不清楚

膽道閉鎖是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據統計,2004至2013年台灣新生兒罹患率為1萬分之1.6,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是產前感染、胚胎發育異常等因素引起,造成嬰兒膽道不通,膽汁鬱積於肝臟內,進而造成肝硬化,最終需換肝,嚴重時恐致命。

膽道閉鎖症臨床症狀為黃疸、灰白便或淡黃便,肝腫大,國健署2002年起與台灣大學教授張美惠共同研發世界首創的「嬰兒大便辨識卡」篩檢工具,並成立諮詢中心,提供大便辨識卡諮詢。

2004年起國內全面推動,將大便辨識卡放入兒童健康手冊內,方便所有新生兒照顧者比對新生兒大便顏色,並於2006年建立世界第一個全國性膽道閉鎖篩檢。

國健署還設置「嬰兒大便辨識卡」諮詢中心,提供大便辨識卡的使用疑問、嬰兒大便顏色和黃疸消退時間等諮詢服務,每年大約要提供2000通諮詢電話,為家長們解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