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華人健康網

B肝病毒量飆破上億!該吃藥嗎?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5-12-23

B型肝炎帶原者小心,體內的病毒量越高,肝硬化與肝癌風險就越高!1名婦女罹患B型肝炎多年,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GOT、GPT)皆正常,但是病毒量飆破上億,該名婦女很擔心,可是在台灣健保給付的條件下,肝功能異常者才可以治療,所幸自費治療後,病毒量已經明顯下降。

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B肝是台灣肝病的頭號兇手,病毒量的多寡不一定要治療,且健保給付會以肝功能指標(GOT、GPT)為依據,但病毒量高的患者是肝癌、肝硬化的高危險群,因此醫師會依據病人的肝功能、病毒量做參考指標,評斷病人是否需要近一步積極服藥治療。

 
病毒量高的患者是肝癌、肝硬化的高危險群。

病毒量高,經過與醫師討論,可考慮自費服藥治療

如果肝功能指數超出正常值,表示肝臟正在發炎,但是肝臟發炎與其體內的病毒數量是不一定正相關的,目前B肝、C肝的治療,健保給付的規定是以肝功能異常為前提,肝指數(GPT)達80至100之間,約為正常值2倍以上,且持續逾3個月,同時病毒量超過2000者,就可接受預防性治療。

病毒量低也別輕忽 仍然有罹患肝癌機率

如果病人的狀況未達健保給付標準,但仍感到擔心時,可在與醫師討論後,考慮自費服藥治療。其實,除了B型肝炎帶原者體內的病毒量高要注意,小心肝癌風險提高。但是,也別以為病毒量低就能輕忽,國內曾經有研究追蹤B肝患者長達14年發現,即使病毒量低,但B肝表面抗原濃度高者,罹患肝癌的機率仍舊高出13.7倍。建議B肝患者判斷肝癌風險,還是必須兼顧B型肝炎病毒量和B型肝炎表面抗原「雙指標」才能有保障。

對於病毒量低、表面抗原低、罹患肝癌風險低的三低者,建議只要每年定期追蹤1次即可;但是,如果體內病毒量低、表面抗原高,最好每3個月到半年就要定期追蹤1次,一旦發現肝功能異常,應該立即積極治療。

【醫師小叮嚀】:

洪弘昌院長建議,避免發生肝癌,除了日常生活作息應正常、不吃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均衡飲食,還要避免吃加工食品,例如泡麵、花生製品、罐頭等,減少肝臟的負荷。病人如果正在進行藥物治療,最好持續2至3年的規律服藥,可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避免發生肝癌,除了日常生活作息應正常、不吃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均衡飲食等。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也表示 :B肝病毒在人體內的變化,其實相當複雜。基本上,在青春期之前,大都處在免疫容忍期,在20歲過後到40歲間,會轉變為病毒廓清期,40歲後就進入病毒殘留期。

所謂「免疫容忍期」指的是體內的B肝病毒十分活躍,抽血檢測病毒量很高,但是GPT仍然維持正常或只是輕微升高。目前B肝病毒量上億,若肝指數也都持續異常偏高,如此看來,已經不再處於免疫容忍期了,假如沒有其他可能造成肝指數升高的原因,例如喝酒、脂肪肝、服用藥物(包括保健食品、中草藥)或自體免疫性肝炎等,應該已經進入病毒廓清期,也就是免疫系統開始想要去清除體內的B肝病毒,進而造成肝細胞損傷,因此,GPT也會異常升高。

雖然目前B肝病毒量高,但由於GPT升高還未達正常值的兩倍以上,依目前B型肝炎的治療準則,若腹部超音波檢查沒有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情況,現階段可先保持追蹤,持續觀察肝指數及B肝病毒量的變化即可,還不需要急著治療,假如日後GPT升高超過正常值兩倍以上,屆時再評估是否有治療必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