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康健雜誌187期

知道有沒有B、C肝,比知道血型更重要

作者:曾慧雯   2014-06-03

「肝如果好,人生是彩色的;肝如果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廣告詞唸得琅琅上口,但是有多少人關心過自己的肝?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內部器官,成人的肝臟重達1.2~1.5公斤。要讓人存活下來,只需要30~35%的肝臟就夠了,它會快速地再生。

正是因為肝臟如此粗勇耐操、不叫苦也不叫痛,因此,人們常常忽略自己的肝臟已經生病了。

台灣超過30歲的族群中,每5人就有1人感染B肝,C型肝炎的感染率也有2~4%,這些B肝、C肝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肝硬化及肝癌。根據統計,台灣的肝癌患者,有九成以上都和體內的B肝、C肝病毒有關。

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高嘉宏表示,目前肝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名,一年大約新增11000名患者,死亡人數則超過8000人,死亡率接近八成,這表示對台灣人來說,肝癌是一個很嚴重的健康威脅。

趨勢1:男性肝癌患者人數為女性2~3倍。

在台灣,因B型肝炎導致的肝癌男女比為7:1,C肝導致的肝癌男女比為2:1,整體而言,男性肝癌患者人數是女性的2~3倍。

研究發現,男性荷爾蒙會刺激B肝病毒複製,因此男性帶原者身上的病毒量比女性多。高嘉宏表示,由於病毒量多,男性B肝帶原者的疾病進展速度快,後續產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自然也會比女性高。

趨勢2:30歲以下B肝帶原率大幅減少,肝癌標準化發生率逐年下降。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1年肝癌的標準化發生率繼2010年後再度下降,可能與政府長期推動肝炎防治、對降低肝癌發生已產生初步效應有關。

台灣以往B肝帶原率為15~20%,世界最高,但自從1984年7月起針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實施B型肝炎疫苗注射計劃,以及1986年7月起全面實施嬰幼兒B肝預防接種以來,30歲以下族群帶原率已銳減至1~2%,兒童肝癌的發生率也隨之大幅降低。

另外,台大醫院針對慢性肝炎帶原、高病毒量的孕婦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在懷孕第三孕期(懷孕第七到第九個月)的時候,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希望把病毒量壓下來,以免在生產過程中傳染給新生兒。國外也有類似研究,已發現這種治療可減少母子垂直傳染的風險。

趨勢3:病毒性肝病造成的肝癌比率下降,酒精及脂肪肝引起的肝癌增多。

目前台灣的肝癌有六到七成是B肝造成,二~三成為C肝引起,其他的10%則歸咎於酒精或肥胖。

然而,在嬰幼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以及C肝已有效果良好的抗病毒藥物療法後(針對首次治療失敗者,新的C肝「三合一療法」不但可提升3倍治癒率,最多還可縮短3個月的治療期),理論上未來10~20年,由B肝、C肝引發的肝癌比率會逐漸降低。

至於酒精性肝病、代謝症候群所引起的脂肪肝或肝硬化,比率則增加,整體趨勢將會改變,醫界必須提前做好準備、著手控制疾病。

唯有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肝癌

和其他癌症相較,肝癌是較能預測、預防的。只要檢查確定肝功能正常,沒有家族病史,也不屬於B肝、C肝、肝硬化等高危險群,得到肝癌的機率就非常低。

如果你是高危險群,切記要定期做肝癌篩檢,包括「甲型胎兒蛋白檢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癌並早期治療。

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分布,因此得了肝癌也不會有感覺。通常當病人感覺到腹脹、腹痛、疲倦、食慾差、體重減輕、出現黃疸時,都已經是後期的肝癌了。

從一個細胞到長成1公分大小、足以被篩檢出來的肝癌,大約需要117天(約3~4個月),因此肝硬化患者必須3個月回診追蹤一次;慢性肝炎還沒到肝硬化者,則是每4~6個月回診。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簡榮南建議,如果是B肝不活動帶原者(血液中沒有病毒),腹部超音波檢查正常、肝功能也正常的人,40歲以下一年檢查一次,40歲以上則是半年檢查一次。

手機APP幫忙, 肝病患者可算出未來10年罹患肝癌風險

除了定期篩檢之外,醫生還可以「算命」,預測B肝、C肝患者未來10年得到肝癌的風險。

2010年,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發表B肝患者未來5~10年內得到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已在臨床上開始應用,準確度達八成。

2012年,陳建仁再度發表C肝患者未來10~15年得到肝癌的計算公式,可幫助醫師及早思考更合宜的治療方針。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進一步將這套預測模式開發為手機APP,名為「健康B記本」,只要輸入基本資料及肝指數、病毒量,即可預測未來3年、5年、10年罹患肝癌的風險。

此外,「健康B記本」手機APP還能提醒吃藥與回診日期,記錄病毒量、肝功能指數等檢查結果,協助患者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

多種療法組合搭配,提高病人存活率

肝癌治療方法有「根除性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局部治療(酒精注射、射頻燒灼)、肝臟移植,以及「非根除性的治療」,包括栓塞治療、標靶治療等。

治療肝癌,醫生首先會從根除性的治療開始考慮起,如果病人狀態不允許,才會往後退;等到治療後情況好轉,再重新採取根除性的療法。

「像是栓塞可以跟射頻燒灼、酒精注射合在一起,手術切除後也可以再電燒,」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超音波中心主任林子堯指出,只要病人的生活品質不會受到影響,各種療法就可以並行。

若沒有妥善處理病毒,肝癌非常容易復發,因此治療肝癌時,重點是要同時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三種病。

「治療的目的是要讓病人壽命延長,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因此除了腫瘤,還要處理肝硬化與抗病毒,」高嘉宏表示,台大醫院肝癌治療團隊今年新增一條治療準則,那就是在治療完腫瘤後,若病人有B肝、C肝,就該繼續做抗病毒的治療。

另外,由於肝癌口服標靶藥Sorafenib(商品名Nexavar「蕾莎瓦」)療效有其局限,再加上副作用較強,因此國內不少醫學中心都在臨床實驗「蕾莎瓦」合併其他療法的效果,希望能提升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率。

例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聯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共同參與一項放射治療合併「蕾莎瓦」的臨床試驗,發現合併療法對縮小腫瘤的反應率達55%(腫瘤完全消失或大部份消失),有三成九的病人兩年內病情無復發,給予無法手術的肝癌病人一線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