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健康醫療網

第2代肝纖維化掃描儀 奇美醫院引進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2016-01-05

奇美醫院去年引進可偵測肝纖維化的第2代肝纖維化掃描儀,累積數百位病患臨床經驗,奇美醫師指這對部分慢性B肝硬化長期服抗病毒藥患者偵測後發現已無肝硬化,病情明顯改善,提醒有慢性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與脂肪肝發炎長期追蹤者,可善加利用偵測、了解自己愛肝有無纖維化。

 
奇美醫院引進第二代先進肝纖維化掃描儀,供慢性肝炎者了解自己愛肝是否已纖維化。(記者王俊忠攝)

奇美醫院肝膽科主治醫師林育民指出,肝病發生原因很多,包含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藥物毒素性肝病、新陳代謝異常性肝病、自體免疫性肝病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肝炎,同時伴隨日益攀升的酒精性肝病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俗稱脂肪肝)。對於慢性肝病的追蹤,一般建議每6至12個月定期抽血(GOT/GPT及胎兒蛋白)與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硬化病人要縮短到每3至6個月1次。

他說,肝指數雖能有效偵測肝臟發炎但卻無法顯現肝纖維化程度,超音波對肝纖維化的判斷有賴醫師經驗,但仍有一定主觀性,臨床上常只能告訴病人「你的肝粗粗的,半年後再追蹤吧!」,而半年後也無法客觀比較前後「粗粗」的差異,有些病人會覺得每次結果都一樣就不追蹤了!

林育民表示,慢性肝病是否已達顯著纖維化程度常決定治療時機、方式及預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肝切片)是判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gold standard) 且可診斷肝發炎程度,缺點是具侵襲性、疼痛,有出血風險、不易被病人接受;其他非侵襲性肝纖維化檢查被發展出來,但都有檢查不盡周延的缺點。

有許多非侵襲性肝纖維化檢查被發展出來,包含血清學及放射學的檢查,兩者皆能有效區分無或輕微肝纖維化(F0-F1)及顯著肝纖維化(F2-F4),但無法精準判定個別期別。血清學檢查乃綜合常見的肝生化檢查(如APRI,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或如FibroTest® 、Hepascore®等具專利的特殊檢驗(commercial kits)判讀,一般可達到大約八成的準確率(AUROC),但易受肝發炎的干擾。

放射學的檢查主要包含超音波型肝硬度檢查(ultrasound-based elastography)及核磁共振彈性圖相儀(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育民認為,目前以超音波型肝硬度檢查較為普及。肝纖維掃描儀(FibroScan)為初期發展的儀器,主要原理是由機器以撞桿撞擊肝外部皮膚,產生一推動波(push pulse)讓肝臟組織受擠壓而發生微小的型變。

 
肝纖維掃描儀(FibroScan)

這微小之型變能誘發與推動波呈垂直剪切波 (shear wave),速度與肝硬度成正比。再以超音波來測量剪切波速度即可得知肝硬度指數。有腹水及肥胖病人推動波不易進入肝臟,因此有2.4-9.4%的失敗率;此外亦受不同病因、炎症反應、進食及飲酒影響。其後發展的聲輻射力脈波影像系統(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簡稱ARFI)肝纖維掃描儀有一般超音波影像,可以選擇適當的檢查區域。

另外也以低頻超音波取代機械式推動波,對於有腹水及肥胖病人的失敗率大減。至於診斷纖維化能力約略與肝纖維掃描儀近似,大約可達到九成的準確率(AUROC);不過亦受不同病因,炎症反應、進食及飲酒影響。

林醫師說,奇美醫院在去年引進第二代聲輻射力脈波影像系統 (簡稱ARFI)肝纖維掃描儀,已累積數百例臨床經驗,與國內外各知名機構成果一致,期望能造福大台南更多「肝苦人」鄉親免於肝病之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