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蘋果日報

B肝抗原變陰性 不代表痊癒

帶原者通常無症狀 應抽血篩檢防癌

作者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楊培銘  2017-04-09

對於1986年以前出生的台灣人而言,B肝帶原是夢魘,若有天看到自己抽血報告從B肝表面抗原陽性HBsAg (+)變成陰性HBsAg (-),相信B肝帶原者會非常興奮,以為B肝痊癒了。但,這是真的嗎?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在全台各地推免費肝炎篩檢,醫護人員幫民眾抽血檢測。《壹週刊》提供

抽血檢驗B肝表面抗原陽性HBsAg (+)達6個月以上,即是B肝帶原者。B肝表面抗體(anti-HBs)則是了解人體是否對B肝病毒產生免疫力,若每次抽血B肝表面抗體總是呈現陰性anti-HBs (-),即使某日B肝表面抗體(anti-HBs)由陰轉陽,甚至連B肝表面抗原(HBsAg)也由陽轉陰,亦即出現HBsAg (-)/anti-HBs (+),也不代表B肝已痊癒!

病毒會永存體內

一旦變成B肝帶原者,一生都是帶原者。主要是B肝病毒在肝細胞長期存在,它會慢慢深入細胞核中、嵌入染色體內,產生一個啟動B肝病毒複製的最小單元,稱為ccc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它可複製含「表面抗原(HBsAg)」的B肝病毒外套,並複製B肝病毒之核心顆粒,當兩者組合就會變成完整的B肝病毒顆粒,並釋出肝細胞外,循環到血液中、或再感染鄰近其他肝細胞。

B 型肝炎病毒的構造,是由內層的核心和外層的表面層所構成。而人體對 B 型肝炎病毒的核心和表層都會產生抗體,因此在血清中,我們可以測定到這些抗體,分別叫做 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anti-core antigen antibody) 和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anti-surface antigenantibody)。至於相對的抗原,在血清中只能測定到B型肝炎 表面抗原(HBsAg, surfaceantigen),而核心抗原 (HBcAg, core antigen) 在血清中測定不到,只能在組織標本中染色表示出來。

 

 

須持續就醫追蹤

臨床觀察發現,核心顆粒的複製較易被抑制,表面抗原複製的抑制較慢,因此抽血可能測不到B肝病毒,卻能測到相當多的表面抗原。
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時,若想預測停藥不復發機率,並非以血中測不到B肝病毒為指標,而須檢測「表面抗原濃度」才是關鍵。

臨床曾有B肝病友誤以為血中的B肝表面抗原轉陰、自認B肝痊癒,不再追蹤檢查,5年後發現肝內有顆15公分肝癌,且毫無症狀,雖經積極醫治,仍不幸半年內往生。

 
B肝帶原者通常沒症狀,須檢驗血液樣本才能知道病情。《壹週刊》提供

偏鄉是防治死角

B肝帶原者通常沒症狀,只有抽血檢驗才能了解病情。由於偏遠地區一直是台灣肝病防治的死角,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11年前與7-ELEVEn共同推動「救救肝苦人」計劃,迄今走完全台164個偏鄉,為超過15萬3000多人提供免費肝病篩檢,已發現逾2萬1000名B、C肝帶原者,並協助近200名肝癌患者確診與就醫,持續守護國人好心肝。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楊培銘    台大醫院提供
---------------------------

B型肝炎治療目標 ( 2007.6修訂)  

目前並沒有藥物可治癒B型肝炎,透過治療乃是期望達到控制肝臟發炎,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

評估療效指標:

1.e抗原陽陰轉 ( 陽性變成陰性 ),並產生e抗體、

2.GPT ( 肝臟發炎指數) 正常

3.體內B型肝炎病毒量降到最低

4.肝組織切片、發炎及纖維化指數下降 ( 必要時檢查 )

5.極少數病人可得到表面抗原陰轉

而在2009年世界肝病學會,對於B型肝炎治療目標得到下述幾點共識:

1.現有的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是很難將B型肝炎病毒完全根除

2.HBV DNA複製可藉由長期抗病毒藥物持續抑制,甚至可降至目前所測不到

3.B型肝炎帶原者在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下,達到延緩肝病的進行,預防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細胞癌的衍生,而延長存活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