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元氣網

陳肇隆 種下大陸肝移植種子

聯合報 記者吳佩蓉/台北報導  2017-05-09

台灣遲遲等不到WHA入場券,外交部透過臉書貼出菲律賓女孩來台接受肝移植重獲新生的真人實事,彰顯台灣醫療技術對世界的貢獻,故事背後的主角正是國際肝移植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

 
陳肇隆拿著「有愛就有力量」的畫作,十年前他為上海仁濟醫院先天膽道閉鎖患者劉小弟換肝成功後,劉小弟送給他的親筆畫。 圖/陳肇隆提供

陳肇隆說,菲律賓女孩Iya當年透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鏡頭,從在杜拜接受手術到來台灣回診,全程記錄了重生的過程,也把台灣尖端的肝移植技術展現在世人面前。他笑說,在菲國累計的換肝病人超過百例,人數多到他得每年定期到菲國參加病友會,看看他的病人。

陳肇隆說,醫療無國界,他的病人來自全球,不僅美國、中南美洲、亞洲,大陸跨海求治者也不少。

 
陳肇隆(畫面正中央穿黑衣者)在菲律賓的病友會人數破百,圖為2013年在馬尼拉舉辦病友會。 圖/陳肇隆提供

近日大陸微信瘋傳「兒童肝移植數全球第一」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主任夏強,談仁濟醫院如何成為全球肝移植重鎮。仁濟醫院肝移植團隊今日的成就,也是十年前陳肇隆跨海支援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種下的果。

12人團隊 首例活體移植

這則微信輾轉傳到陳肇隆手上,他說,訊息裡只有一處需更正,即2006年10月20日,仁濟醫院首例活體肝移植,由他組12人醫護團隊,非微信報導的16人,他帶上所有的肝移植手術器械前往上海,為當年才9個月大的膽道閉鎖兒劉明銳進行肝移植手術。

歲月悠悠十年過,陳肇隆說,當年跨海馳援的一場肝移植手術,猶如在對岸播下一顆種子,如今,上海仁濟醫院已成為全球病例數最多的兒童肝移植中心,2016年肝移植達512例,相當於台灣26個肝移植醫院一年的病例數(518例),上海仁濟十年有成,是台灣換肝醫療移植海外成功案例之一。

今年11歲的劉小弟也傳來近照,照片中的孩子健康活潑,功課好、運動強也愛畫畫,親筆畫寫下「有愛就有力量」,一直掛在陳肇隆的辦公室,見證兩岸醫療合作的動人成果。

陳肇隆領導的高雄長庚肝移植團體,創下許多世界級紀錄,至今活體肝移植病例三年、五年存活率均超過九成,仍是全球最高。這樣卓越的成就使他成為全球爭相邀請的專家,不僅每月都有海外教學、演講邀約,對岸更早在2000年就積極與他接觸,希望爭取他到大陸示範手術。

台塑王永慶 力挺赴陸協助

他回憶,第一次赴大陸是2001年應北京大學醫院邀請,進行該院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當年台灣正值第一次政黨輪替,南台灣醫界對於兩岸交流有不少雜音,全賴當時的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在公文上批一個「慶」字,才排除內部阻力,讓他得以順利赴陸。

陳肇隆說,王永慶董事長鼓勵他協助大陸最頂尖的醫院發展肝臟移植高端醫療,包括北京大學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及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等,且王董事長不只一次告訴他:「只要能力許可,我們要幫助祖先來的地方。」

醫療無國界,政治上兩岸關係的冷或熱從來都不影響陳肇隆對搶救病患的執著,不過,眼看今日兩岸關係的停滯、參與WHA受阻,讓他不免感嘆:如果兩岸之間能以互相幫助的角度思考,很多事就都不是問題了。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元氣網

亞洲換肝之父陳肇隆 盼兩岸以互助角度看待WHA

聯合報 記者吳佩蓉╱即時報導  2017-05-08

台灣遲遲等不到WHA入場券,外交部透過臉書貼出菲律賓女孩接受肝移植重獲新生的真人實事,以彰顯台灣醫療技術對世界的貢獻,故事背後的主角正是國際肝移植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

陳肇隆說,菲律賓女孩Iya當年透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鏡頭,父母從杜拜帶她來台灣求醫,在高雄長庚接受手術,全程記錄了重生的過程,也把台灣尖端的肝移植技術展現在世人面前。他笑說,在菲國累計的換肝病人超過百例,人數多到他得定期到菲國參加病友會,看看他的病人。

陳肇隆說,醫療無國界,他的病人來自全球,不僅美國、中南美洲、亞洲,大陸跨海求治者也不少。近日大陸微信瘋傳「兒童肝移植數全球第一」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兼肝臟外科主任夏強,談仁濟醫院如何成為全球肝移植重鎮。仁濟醫院肝移植團隊今日的成就,也是十年前陳肇隆跨海支援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結下的果。

這則微信輾轉傳到陳肇隆手上,他說,訊息裡只有一處需更正,即2006年10月20日,仁濟醫院首例活體肝移植,由他組12人醫護團隊(非微信報導的16人),帶上所有的肝移植手術器械前往上海,為當年才9個月大的膽道閉鎖兒劉明銳進行肝移植手術。

歲月悠悠十年過,陳肇隆說,當年跨海馳援的一場肝移植手術,猶如在對岸播下一顆種子,如今,上海仁濟醫院已成為全球病例數最多的兒童肝移植中心,2016年肝移植達512例,相當於台灣26個肝移植醫院一年的病例數(518例),上海仁濟十年有成,是台灣換肝醫療移植海外成功案例之一;今年11歲的劉小弟也傳來近照,照片中的孩子健康活潑,功課好、運動強也愛畫畫,親筆畫寫下「有愛就有力量」,一直掛在陳肇隆的辦公室,見證這個兩岸醫療合作的動人成果。

夏強在一次公開的電視訪談中,談起2005年第一次到高雄長庚觀摩陳肇隆肝移植手術時的震撼。他說,肝臟動刀出血量一直是肝移植手術的大挑戰,當年一台肝移植輸血上千上萬毫升都有,出血量以「百」毫升計,一百、二百已經算很少了。

但是到了高雄長庚他才知道,
陳肇隆的肝移植手術出血量是以幾毫升至多幾十毫升計,出血量這麼少關鍵在於手術的精細度,尤其看到無論是任何小血管,陳肇隆都仔細的縫合結紮,需要時間更需要醫師無比的耐心,從不斷反覆的動作中體現陳肇隆強調:給健康人做外科手術絕對不容出錯的「完美」精神。

陳肇隆領導的高雄長庚肝移植團體,創下許多世界級紀錄,至今活體肝移植病例3年、五5存活率均超過九成,仍是全球最高。這樣卓越的成就使他成為全球爭相邀請的專家,不僅每月都有海外教學、演講邀約,對岸更早在2000年就積極與他接觸,希望爭取他到大陸示範手術。

他回憶,第一次赴大陸是2001年應北京大學醫院邀請,進行該院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當年台灣正值第一次政黨輪替,南台灣醫界對於兩岸交流有不少雜音,全賴當時的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在公文上批一個「慶」字,才排除內部阻力,讓他得以順利赴陸。

陳肇隆說,王永慶董事長鼓勵他協助大陸最頂尖的醫院發展肝臟移植高端醫療,包括北京大學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及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等,且王董事長不只一次告訴他:「只要能力許可,我們要幫助祖先來的地方。」

醫療無國界,政治上兩岸關係的冷或熱從來都不影響陳肇隆對搶救病患的執著,不過,眼看今日兩岸關係的停滯、參與WHA受阻,讓他不免感嘆:如果兩岸之間能以互相幫助的角度思考,很多事就都不是問題了。

 
劉小弟後一周就展現活力。圖/陳肇隆提供

 
劉小弟接受手術前。圖/陳肇隆提供

 
近日大陸微信瘋傳「兒童肝移植數全球第一」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主任夏強說,仁濟醫院肝移植團隊今日成就,是十年前陳肇隆跨海支援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結下的果。2006年10月20日,陳肇隆帶領仁濟醫院進行首例活體肝移植,為當年9個月大的膽道閉鎖兒劉小弟動手術,劉小弟如今11歲,最近傳來近照,還親筆寫下「有愛就有力量」,掛在陳肇隆的辦公室,見證這個兩岸醫療合作的動人成果。圖/陳肇隆提供
  
 
陳肇隆於2006年10月為劉小弟在上海動手術時,當天該院手術台全停,外科醫師、護士全湧入手術房盯著螢幕,還用數位相機拍攝精湛刀法。圖/報系資料照片

 
陳肇隆於2006年10月為劉小弟在上海動手術時,當天該院手術台全停,外科醫師、護士全湧入手術房盯著螢幕,還用數位相機拍攝精湛刀法。圖/報系資料照片

 
2001年陳肇隆赴北京協助完成首例活肝移植。圖/陳肇隆提供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壹讀

這裡的年兒童肝移植數全球第一,他卻說自己不在乎……

作者  丹萌 2017-03-24

「我們當時都覺得支撐不下去了,技術上很困難,還有很多小孩子我們覺得條件很好,很適合做,但是家裡沒有錢。」

夏強教授說,第一次拿到劉先生的片子時,團隊里的人都感覺這片子「拿反了」。

他們不自覺地把片子進行了翻轉,發現上面的字方向不對,才確定,哦,剛剛那面確實是對的。

 

劉先生是個「鏡面人」,體內多個器官位置與常人相反;他38歲喜得愛女,但女兒剛出生不久便被確診為先天性膽道閉鎖,這是一種肝內外膽管出現部分或全部阻塞並導致淤膽性肝硬化而最終發生肝功能衰竭的疾病。若不經手術治療,多數患兒將在1年內死亡。

肝移植是女兒長期存活下去的唯一機會。

他帶著女兒從遼寧省葫蘆島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這裡的兒童肝移植數量自2011年起就一直穩居世界第一,處理複雜疑難的肝移植手術經驗豐富,甚至包括孩子是「鏡面人」的情況。

不過「鏡面人」作為供體進行活體肝移植數在全球還尚數首次,仁濟醫院肝臟外科主任夏強教授介紹道,在經過800多例兒童肝移植手術後,他們對這類手術已經有了完整的規範,但在這次手術前,他們不得不重新設計手術方案。

「血管的辨識、解剖結構的辨識、切取的位置……我們都需要重新考慮」。

「孩子的體內器官方向正常,如何把這個『反過來』的器官接上去,也對技術提出很高的要求。」

 

手術最終「一氣呵成」。他們術前精確預估孩子需要216ml的肝臟,肝動脈、膽管、肝靜脈、門靜脈……重要的結構被一一連結,用時不足2小時,術中出血僅為50ml。

「沒有經驗的時候,肝放進去了,肚子都縫不起來」

從2006年實施第一例手術至今,夏強做兒童肝移植已經超過10年了。

早期的器官移植手術,以成人為主,國內器官移植的來源本就緊張,要等到一個適合移植的兒童肝臟更是難上加難。

夏強在2006年之前走訪過許多肝移植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地區,但無論是韓國、日本、香港還是台灣,其實都面臨著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他們沒有器官就做活體(移植),效果非常好,但是技術上要求很高。」

想到我國移植器官的缺口,他決心一試。

夏強多次前往那些世界頂尖的醫院進行觀摩學習。一次移植等於兩台手術,需要強大的團隊支持,他毫不吝嗇地把團隊中的醫生、甚至骨幹護士也送出去學習培訓。

2006年10月,他們請台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的陳肇隆院士來仁濟醫院主刀實施這裡的第一台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仁濟醫院肝臟外科團隊在一旁協助學習;那一次,陳肇隆院士團隊一口氣來了16個人,而且背來了所有手術器械。

手術很成功,當年那個9個月大的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小男孩至今還在健康地生活著。

「現在這個手術好像很平常了,但當時看陳院士做的時候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夏強說。

兒童肝移植比成人難度大得多,雖然成人也可以進行活體肝移植,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仍是採用完整肝臟替換,各方面匹配度都高;而兒童肝移植,首先,評估肝臟大小就是個大問題,「早期沒有經驗的時候,肝放進去了,肚子都縫不起來」;

另一方面,幾個月大的孩子(仁濟醫院兒童肝移植平均年齡為9個月),要讓他的身體與大人的部分肝臟準確吻合,最細的動脈只有幾個毫米,肉眼看不見,只能在顯微鏡下操作,對技術要求極高;

手術做完了也不是萬事大吉,麻醉、監護、後期抗排異藥物的服用量,都與成人情況不同,「這麼小的小孩子,免疫抑制劑吃多少?人家說參照西方的,完全不對,西方的劑量要遠遠高於中國人的劑量;那你說參照成人的?也不對,成人每公斤體重的劑量要遠遠小於小孩子。」

「所以孩子遠不是一個成人的縮小版。」

「只靠我們一家醫院,承擔不了全國的需求」

技術的困境,曾讓夏強一度想過放棄對兒童活體肝移植的探索。看完陳肇隆院士的手術,仁濟醫院肝臟外科團隊租用了一家公司的亞洲實訓基地,用豬做手術模擬,從早8點做到晚8點,天天如此。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怎麼也做不到像陳肇隆院士那樣「完美」。

還有經濟上的瓶頸。

肝臟活體移植手術費用不低,很多家庭無法承受,聽到數字就直接放棄了孩子,「我們當時都覺得支撐不下去了,技術上很困難,還有很多小孩子我們覺得條件很好,很適合做,但是家裡沒有錢。」

好在他們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並迎來了技術上的成熟與資金上的幫助。2006年至2009年間,他們只完成了30餘例手術,而近兩年,他們一年就能完成200餘例,成為了年移植例數全球第一、1年和5年生存率全國第一的兒童肝臟移植中心。

夏強覺得,自己所堅持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一方面,兒童完整的供肝少,而活體肝移植只需要利用成人很少的肝臟,手術安全,甚至可以用腹腔鏡取肝,對捐肝者創傷非常小,可以很好地解決肝源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兒童肝移植生存率比成人高得多,在仁濟醫院,接受了肝移植的孩子1年生存率超過90%,5年生存率也接近85%。

他始終記得當年看陳肇隆院士手術時「不可思議」的感嘆,這幾年,也致力於將移植技術進行推廣。他在中國醫師協會的支持下,成立中國兒童移植專業委員會,並發布第一個《中國兒童肝移植臨床診療指南》;仁濟醫院肝臟外科每年都開辦國家繼續教育學習班,也接待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國家前來進修學習的單位。

「只靠我們一家醫院,或是兩三家醫院,是承擔不了全國這麼多兒童的需求的。」夏強說。

他不在乎自己的醫院實施了全國過半的兒童肝移植手術,他希望能有更多醫院學會這一技術,最終能造福更多的孩子。

文章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