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B肝1年1次體檢不夠  每半年仍須門診追蹤
 
文/許金川

Q:我的媽媽有B肝帶原,我們大概一年都會安排一次全身體檢,因為檢查得很詳細,所以也就沒再去肝膽科門診追蹤了。可是前幾天媽媽突然肚子劇痛,整個人冒冷汗到幾乎暈眩,我們趕緊掛急診,做了檢查之後才得知媽媽的肝臟內有一顆6至7公分大的腫瘤,就是腫瘤破裂出血,才會腹痛如此厲害。

我從來沒聽過肝腫瘤會破裂,請問怎麼會這樣呢?

 
許金川教授提醒,有B、C肝的人,每半年要做一次完整的肝臟檢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

A:肝癌是屬於血管較豐富的腫瘤,一顆肝臟腫瘤內可能同時會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血管,一旦腫瘤的血管破裂,就稱為肝癌破裂,此時病患會出現劇烈的腹部脹痛。

臨床上,可能因為腫瘤內血管的壓力增加、或腫瘤壞死、或腫瘤體積較大,或位於肝臟表面等原因,而增加破裂的風險。此外,病患用力咳嗽或解便、提重物、腹部被用力碰撞等猛然增加腹壓的動作,也可能造成腫瘤破裂出血。

肝腫瘤破裂的情況大致可分為兩種型態:

1. 一種是腫瘤血管自發性的破裂,出血的血塊包在腫瘤內,會有腫瘤區域疼痛的現象,不過,因為腫瘤外面還包覆有肝臟組織,所以較有機會自行止血。

2. 另一種則是腫瘤位置靠近肝臟表面,由於沒有正常的肝臟組織包覆,臨床上破裂出血的風險性相對較高。如果破裂,血液往外流向腹腔,有可能會持續出血,若出血量大,是有可能會導致休克,腹腔內的血液也可能會刺激腹膜、引發感染,甚至腫瘤會因此轉移散發到腹腔內。

事實上,對B肝患者而言,每年一次體檢是不夠的,應該要搭配每半年至肝膽科門診抽血檢測胎兒蛋白、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才算完整,若真有長腫瘤或肝指數異常,才能及時發現並治療。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治療脂肪肝無特效藥 需靠飲食、運動調控
 
 
文/許金川

Q:我是一位工程師,每年都定期參加公司體檢。過往的腹部超音波檢查都顯示有輕度脂肪肝,肝指數偶爾會輕微偏高,不過,今年的脂肪肝卻變成中度,而且肝指數GPT升高到78,我後續有到肝膽科求診,也有再做一次腹部超音波,結果還是中度脂肪肝,但我不明白要如何判斷脂肪肝由輕度變中度呢?

另外,醫師並沒有開藥治療我的脂肪肝,只要我減重,難道治療脂肪肝只有這個方式嗎?

A:現代人因為吃得多、動得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三高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負責人體代謝的器官肝臟,也可能因此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脂)的含量過高,連帶出現有脂肪肝的現象。

脂肪肝的診斷及分級,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做腹部超音波,醫師會依據腹部超音波呈現的影像做判斷。

臨床上,大概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3等級,輕度脂肪肝在超音波下看起來與腎臟對比會顯得較白、較亮;如果是中度脂肪肝,肝臟血管會顯得較模糊看不清楚;重度脂肪肝則是整個肝臟呈現白白的。不過,脂肪肝的分級是有可能受醫師的主觀判斷、加上超音波的解析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肝臟演變為脂肪肝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類,一是酒精性脂肪肝病,顧名思義就是飲酒過量所致,另一類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形成原因則包羅萬象,常見包括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

因此,針對脂肪肝確實沒有什麼特效藥,需要對根本原因進行改善。因此,醫師沒有開藥給您服用,卻要您先力行減重計畫,就是這個道理。假如您平時就有喝酒習慣,建議您盡量減少飲酒量,另外,調整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定時定量、規律運動、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等,都能減輕脂肪肝的程度。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預防B肝垂直感染胎兒 第3孕期可服抗病毒藥
 
 
文/許金川

Q:我今年33歲、B肝帶原者,e抗原陽性,B肝病毒量高達600多萬,但因為肝指數一直都很正常,腹部超音波也沒問題,醫師讓我持續追蹤,並沒有用B肝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是我目前已經懷孕6個月,我當初就是母體垂直傳染而成為B肝帶原者,我不希望我的寶寶也跟我一樣。我該怎麼辦,才能讓寶寶被傳染的機率降到最低呢?

A:當B肝患者的肝指數持續正常,超音波也沒異狀,即使B肝病毒量高,基本上可先保持追蹤,不需急著治療。不過,B肝媽媽最擔心的莫過於小寶寶感染B肝病毒,還好現在有免疫球蛋白與3劑B肝疫苗雙管齊下的政策,大幅降低新生兒成為帶原者的機率。

由於您是e抗原陽性的B肝帶原者,屬於母體垂直傳染的高危險群,因此,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要接受第一劑的B肝疫苗與免疫球蛋白,在寶寶1個月及6個月時,還要再分別完成第2劑及第3劑的B肝疫苗,如此做法,寶寶被您傳染B肝的機率已降低至10%以下了。

另外,因為您的B肝病毒量高達600多萬,如果您仍不放心,或許可以考慮在進入第三孕期的時候,開始服用對胎兒安全性較高的抗病毒藥物(例如惠立妥或喜必福),以降低B型肝炎的病毒量,如此也能減少胎兒被病毒感染的風險。

不過,目前健保對此情況的用藥尚未給付,須自費用藥。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初期肝硬化 定期追蹤很重要
 
 
文/許金川

Q:我今年39歲,1個月前因為吐血就醫,才被診斷出有肝硬化,吐血則是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B、C型肝炎,而且我有打過B肝疫苗,也有B肝的表面抗體,印象中肝硬化的病人不是應該都合併有B、C型肝炎嗎?

醫師告訴我,肝硬化的根本治療方法就是肝臟移植,如果我目前不做移植,會有立即危險嗎?

A:在台灣,B、C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硬化的兩大主因,不過,只要存有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長期下來最後都可能導致肝硬化,因此,也並非抽血檢查沒有B、C型肝炎,就一定可以免除肝硬化的風險。

臨床上,包括脂肪肝、自體免疫性肝炎、長期飲酒、或者是服用藥物都可能造成肝臟長期的慢性發炎,所謂藥物還包括保健食品、中草藥及偏方等。您本身無B、C型肝炎,但近日診斷出有肝硬化,須經由抽血檢查及詳細問診找出可能引發肝硬化的病因。

若凝血功能正常,必要時,可能會需要做肝臟穿刺,取出一點肝臟組織做病理化驗,釐清肝硬化的根本病因,再依此加以治療與改善,讓肝硬化的程度不要再惡化。

不過,一旦肝臟硬化,就無法再回復過去柔軟的狀態了,再者,假如肝硬化的病況越來越嚴重,肝臟移植確實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基本上,若是初期的肝硬化並不會合併有腹水、黃疸或肝昏迷的情況,原則上也不太會有立即的危險,但因為您合併有食道靜脈瘤,大概一年要追蹤一次胃鏡檢查,評估有無再出血的徵象。

此外,肝硬化者每年有5%的機率會發生肝癌,因此一定要嚴守定期的抽血及腹部超音波的準則。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