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治療肝癌 首選開刀
 
文/許金川

Q:我的先生有B肝帶原及肝硬化,最近回診追蹤時發現肝臟有一顆3.5公分的腫瘤,經影像檢查後診斷為肝癌,但我的先生精神、體力都很好,實在難以置信他體內竟有癌細胞。我們去了另一家醫學中心諮詢,確診是肝癌沒錯。醫師建議我的先生開刀把腫瘤切除,但我的婆婆一直不希望我的先生開刀,她說癌症開刀準沒好下場,要他採用另類療法。我們該怎麼辦?如果不開刀,還有救嗎?

A:臨床上肝癌的患者大都合併有B肝或C肝帶原,且大約8-9成有肝硬化,有時雖然腫瘤不大,但因肝硬化嚴重、肝臟功能不夠理想,怕術後有肝臟衰竭的風險,或位置太深或靠近大血管,只能退而選擇其他治療方式,但通常手術切除較能將腫瘤完全根治。

早年因為術前的評估方法不夠精準,手術方法也不夠進步,因此較容易出現手術合併症,包括肝臟衰竭、出血、膽汁滲漏或感染等問題,不過近年來由於醫學進步,目前術後發生合併症的機率已大幅降低。因此若評估可以手術治療還是接受醫師的安排儘早手術。

假如家人對手術仍存有很大的疑慮,3.5公分的肝癌也可考慮無線射頻燒灼術(又稱為電燒治療),或者以動脈栓塞合併電燒治療,應該也可以有相當不錯的療效。

至於另類療法的療效未經臨床醫學證實,等同將自己當白老鼠受試驗,除了治療效果不彰、腫瘤持續惡化之外,恐有傷肝、傷腎之虞,建議還是要跟醫師配合,採用正統療法。

 
▲許金川教授提醒,有B、C肝的人,每半年要做一次完整的肝臟檢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B肝病毒消失、GPT仍高 應是其他病因引發肝炎
 
 
文/許金川

Q:我的兒子今年34歲,有慢性B肝帶原,他服用B肝抗病毒藥已經快6年了,因用藥當時的情況是B肝病毒很高,但肝指數升高未達給付標準,所以這6年來都是自費服藥,這費用對我們而言,實在是不小的負擔。

大約3年前開始,他的e抗原消失,B肝病毒也一直維持測不到,可是他的肝指數GPT卻仍在50-60間徘徊。請問,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停藥嗎?

A:B型肝炎患者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何時為適當的停藥時機點,依個人情況而異。根據用藥前e抗原陽性或陰性有所不同,如果用藥前是e抗原陽性者,依據國際治療的建議,需用藥至B肝病毒消失,且e抗原轉為陰性也有產生e抗體,然後至少再追加一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再考慮停藥。

至於用藥前就是e抗原陰性的患者,只能參考B肝病毒量的變化,需達到B肝病毒量消失至少一年半以上,才有機會考慮停藥。

因此,您兒子用藥6年,第3年起e抗原消失,且這3年來B肝病毒都測不到,以此情況是可以考慮停藥的,後續再做密切追蹤。

針對GPT在B肝病毒消失後,並沒有降至正常範圍內,應該是還存有其他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所致。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有脂肪肝、喝酒,或是有服用藥物或保健食品,都可能會引起肝細胞發炎受損、肝指數升高。若已初步排除以上原因,則需進一步詳細抽血評估有無自體免疫問題,引起所謂的自體免疫性肝炎,因而導致肝指數長期偏高;必要時,甚至需安排肝臟穿刺,取出一點肝臟組織送病理化驗,以查明肝炎的根本病因,才能對病因進行改善或用藥,免得B肝雖然控制了,卻因還有其他病因引起慢性肝炎,最後仍步上肝纖維化、肝硬化一途。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臟血管瘤多屬良性 穿刺檢查出血風險高
 
 
文/許金川

Q:兩年前,我在公司體檢時,發現有一顆大約4.5公分的肝腫瘤,被轉診到大醫院做了核磁共振,醫師說應該是血管瘤,先追蹤就好。

最近我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腫瘤變成4.8公分,看到腫瘤變大,我好緊張,可是醫師說這樣的大小變化比較可能是測量上的誤差,不用太擔心。

我有一位同事體檢也發現肝腫瘤,但醫師卻要安排他做穿刺檢查,請問為什麼我的腫瘤這麼大,醫師卻沒有要我做腫瘤穿刺呢?

A:肝臟腫瘤常見有惡性的肝細胞癌及肝膽管癌,良性腫瘤則包括血管瘤、局部增生性結節或肝囊腫(又稱肝水泡)等。由於腫瘤生成有性質上的差異,並非每一種腫瘤都適合做切片檢查。

以肝臟血管瘤為例,血管瘤是由肝內血管增生而成,內含許多大小管腔,充滿血液,因此,對血管瘤進行穿刺,出血的風險相對會大很多。

如果影像檢查腫瘤所呈現的特徵,足以判斷是血管瘤,通常是不需要再做穿刺的,若仍有疑慮需穿刺加以確診,一定要小心為之。至於腫瘤兩年來從4.5公分變成4.8公分,確實有可能是因為醫師檢查時量測的角度不同而有誤差,因此,如果兩次檢查結果相差零點幾公分,無需太過擔心。

原則上血管瘤是良性腫瘤,即使長大,速度也很慢,並不需要治療,也沒有口服藥物,可以讓肝血管瘤消失或控制其生長速度。一般來說,即使有肝臟血管瘤,也不會有什麼特殊症狀,除非是血管瘤體積很大,壓迫到正常的肝臟組織或壓迫到腹腔內的其他器官,或者是血管瘤的位置很靠近肝臟表面,擔心受到猛力碰撞,有破裂的危險,才會考慮做手術切除。

不過,臨床上血管瘤破裂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針對肝臟血管瘤保持定期追蹤是最常見的照護方式。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臟纖維化掃描 無法查明指數異常原因
 
 
文/許金川

Q:我是B、C肝炎合併感染的患者,這幾年追蹤B肝及C肝病毒都已經測不到,可是我的肝指數仍維持在50-60,過去超音波檢查只有發現纖維化及脂肪肝,但這次超音波檢查醫師竟然說疑似有肝硬化,我聽了好擔心。

最近看到訊息說,肝臟纖維化掃描可以測出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數據,請問我需要去做這項檢查確認一下嗎?此檢查可一併查明肝指數升高的原因嗎?

A:肝臟纖維化掃描(Fibroscan)是藉著超音波探頭發出衝擊波經皮膚射入肝臟,利用超音波穿越堅硬或彈性物質速度不同的原理,藉此偵測肝臟的硬度,再轉為具體數值以量化肝臟纖維化或硬化的嚴重程度。

肝臟纖維化掃描跟腹部超音波同屬於非侵入性的檢查,檢查方式也類似腹部超音波,但是腹部超音波主要在於檢查腹腔內的肝、膽、胰、脾及腎臟等器官有無病灶,雖然也能依據肝臟在超音波檢查時呈現的影像判斷有無纖維化或肝硬化,但並無法清楚量化肝臟纖維化或硬化的程度。

肝臟纖維化掃描的目的在於以數值呈現出肝臟纖維化或硬化的程度,因此可以用來追蹤肝臟纖維化有無改善或惡化,至於肝指數異常的原因,並無法藉由肝臟纖維化掃描得知。

 

您長期以來診斷有肝臟纖維化及脂肪肝,最近這次腹部超音波疑似有肝硬化,若想進一步確認,是可以考慮做肝臟纖維化掃描。不過,您的肝指數在B肝、C肝病毒消失後並未恢復正常,這有可能是導因於脂肪肝引起的肝炎或其他原因,如果要根本查明肝指數異常升高的原因,最準確的方法還是做肝臟穿刺,以細針進入肝臟取出一點肝臟組織送病理化驗,才能釐清肝指數不正常的根本病因,同時也可一併診斷目前纖維化的程度為何。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小於3公分肝癌 1/3胎兒蛋白不會升高
 
 
文/許金川

Q:我是B型肝炎帶原者,大約半年前開始,我的肝指數逐漸升高,B肝病毒量數值破億,連胎兒蛋白都升高到128,今年3月份開始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肝指數及病毒量逐漸下降,胎兒蛋白也恢復正常了。

可是上週追蹤檢查,核磁共振卻發現一顆腫瘤1.6公分,已確定是肝細胞癌,請問為什麼胎兒蛋白降下來,卻跑出肝腫瘤?這和本次的B型肝炎發作有關嗎?

A:甲種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升高,臨床上常見的原因就是肝臟長了肝細胞癌,其次則是肝臟發炎、肝細胞再生也會使胎兒蛋白高起來,此外,生殖器官長了腫瘤,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您半年前開始B肝病毒量飆高、肝指數也日趨升高,出現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的情況,因此,當時的胎兒蛋白升高,應該是B型肝炎發作引起肝細胞壞死,肝細胞進行修復再生所致,在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之後,肝炎逐漸緩解,胎兒蛋白也隨之下降、恢復正常。

至於最近核磁共振新發現一顆肝細胞癌1.6公分,但是胎兒蛋白並沒有升高,這是有可能的。因為臨床上小於3公分的肝細胞癌,大約有1/3的病患胎兒蛋白並不會升高。

此外,研究顯示,肝癌的發生與慢性B型肝炎是有密切關係的,病患本身的e抗原是陽性或陰性、肝指數正常與否、B肝病毒量的高低,甚至年齡及性別都會影響B肝患者日後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理論上e抗原陽性、B肝病毒量高、若肝指數又高,罹患肝細胞癌的風險相對是較大的。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