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新生報

下肢水腫誘發原因多 肝臟疾病是其一

記者 鍾佩芳 2018/09/21
       
下肢水腫有很多可能性,肝臟疾病是其中之一。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張睿欣表示,肝臟在人體中有個重要的功能,是合成必要的蛋白質,血液中的白蛋白(albumin)就是肝臟所製造的其中一種蛋白質

 

當肝臟功能不全,白蛋白製造不足時,血液中的水分會滲透到人體周邊的細胞組織中,引起水腫的症狀。

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張睿欣表示,下肢水腫是一個常見的臨床症狀,患者常常會因為平時穿慣的鞋子變得緊繃,或鞋襪的勒痕久久不消,而自我察覺這個症狀。早上剛起床時水腫的症狀最輕微,到了下午或晚上,因為地心引力的緣故,水腫變得更加明顯。

肝病引起的下肢水腫是雙側表現,不會只有單側下肢水腫,也不會伴有紅、腫、熱、痛等發炎的現象。一旦發現肝臟疾病引起水腫,通常已經是肝病的末期,例如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甚至是晚期肝癌,這些患者很可能同時合併黃疸、腹水或肝昏迷等徵兆。

台灣最常見引起慢性肝病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其次還有酒精性肝炎,近年來肥胖引起的脂肪性肝病也逐漸增加,其重要性不可忽視。若要檢測肝臟是否健康,需要搭配抽血檢查肝功能相關指數,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完整評估。

要預防慢性肝病,平時生活建議作息規律,避免飲酒過量,飲食少油、少鹽、並控制熱量攝取,養成運動的習慣,維持理想體重。若罹患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病,建議每三至六個月追蹤肝功能檢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預防慢性肝病併發症的最佳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