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光明日報
 

陸庭譯:慢性B肝帶原可治癒 HBsAg定量檢測防肝癌
 

聯合報 記者張益華/台北報導  2018-11-16
       
(檳城訊)“據2017年亞太肝臟醫學會結論指出,全世界有20億人曾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形成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者,截至2017年有2億7千500萬人。”

 

陸庭譯醫師說,當中75%患者分佈在亞洲,其中以華人居多。在中國,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9000萬人,大部分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

截至目前,台灣B型肝炎患者約250萬人,且每40分鐘就有病人死於肝病。因此,台灣過去投入大量資源防治療B型肝炎患者。

HBsAg轉陰才是治愈

陸庭譯說,台灣於1984年開始,強制全部新生兒都要注射B型肝炎疫苗。不過若是母親B型肝炎病毒很大,即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超過1000個單位,疫苗也是無濟於事的。

他解釋,疫苗是很弱的抗原,在注入體內36個小時接種,才能讓身體產生抗體。

他日前出席由光明日報《良醫》策劃,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檳榔嶼中醫學院聯辦“阻斷肝癌與免費抽血檢驗HBsAg與AFP”講座會時,如此指出。

“目前治療B型肝炎仍以西藥為主流,抗B肝西藥治療B肝,讓HBsAg消失的機率僅約1%至2%,且需時很長或達致30年以上,患者往往因經濟、心理壓力和出現耐藥性等問題,而無法堅持下去。”

近幾年多項統計數據顯示,HBsAg與肝癌風險有關聯性。因此,他呼籲大家不能只做HBsAg定性(+/-)檢查指導自己有沒有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應該做HBsAg定量檢測。

他指出,B型肝炎帶原是可以治癒,但所謂治癒是指HBsAg轉陰才算。

“已有實驗結果初步揭示,中藥能誘生多種內源性細胞因子,降解肝細胞核中B型肝炎病毒複製模板cccDNA。”

他說,除了依靠藥物,生活作息也需改變,包括不熬夜,多運動如習練氣功、打坐和調整飲食習慣等。

他呼籲B型肝炎帶原者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不要與別人共用私人用品如牙刷、刮鬍刀等。

當晚出席者包括馬來西亞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醫總)副總會長張來复博士、檳榔嶼中醫中藥聯合會主席楊先容醫師和檳榔嶼中醫學院校務主任李松昌醫師。

另兩場“阻斷肝癌與免費抽血檢驗HBsAg與AFP”巡迴講座,已在吉隆坡雪華堂及新山圓滿舉行,3場講座出席者也踴躍參與檢驗。

警覺14種症狀 小心!肝硬化病變成癌

網傳報導,中國一名女子自30多歲起開始長白髮,為了美觀因此每月染髮一次,並持續10年之久。沒想到日前發現皮膚變黃、全身沒力氣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為化學性肝損傷,當地醫生研判與長年染髮有關。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就報導資料中看不到染髮與肝硬化的相關性,加上目前醫學上並沒有案例,因此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有待進一步查證與研究。

雖然染髮與肝硬化的關係並未證實,但肝硬化若不處理,可能引發更嚴重的身體危機。肝硬化指的是肝臟因為長期發炎等因素導致的纖維化,這種纖維化會讓肝臟受損失能,病程通常是緩慢卻不可逆的,臨床上肝硬化的患者非常常見,這些患者有很大的機率會進展成肝癌,所以面對肝硬化千萬不能大意。

恐變成肝癌與高危險群

在諸多風險因子中,病毒性肝炎和酗酒是導致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

慢性的B型或C型肝炎患者。

長期酗酒者。

脂肪肝患者。

心衰竭患者。

心包炎患者。

自體免疫性肝炎患者。

藥物性肝炎患者。

膽道阻塞患者。

某些較罕見的遺傳疾病:例如威爾森氏症、半乳糖血症等。

症狀與併發症

輕微的肝硬化通常沒有顯著症狀,因此患者容易疏忽而讓病情惡化。

疲勞。

容易瘀青或出血。

腹部因為腹水累積而變大。

下肢水腫。

皮膚騷癢。

黃疸:皮膚發黃、眼白泛黃。

貧血。

胸部、頸部或臉部出現蜘蛛樣血管瘤。

肚臍周圍靜脈鼓脹。

手掌紅斑。

男性女乳症。

肝性腦病變:出現神智方面的異常。

門靜脈高壓。

脾臟腫大。

如何治療防惡化

肝硬化的病程通常不可逆,所以治療目標多為減緩症狀並且防止病情惡化。

1.戒酒。

2.減肥。

3.低鈉飲食:控制鹽分的攝取。

4.服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病毒性肝炎。

5.服用利尿劑來緩解水腫的症狀。

6.補充白蛋白。

7.服用幫助凝血的藥物或輸血以解決貧血症狀。

肝硬化飲食原則

1.肝硬化患者應該依肝臟病變的程度,修正飲食中蛋白質、鈉及水份的飲食。維持身體適當營養狀態並預防併發症發生,如高血糖症、低血糖症、腹水、水腫、肝昏迷、黃疸、脂肪痢等。

2.戒酒。若合併有食道靜脈曲張的病患應予於軟質或流質食物,並注意細嚼慢嚥。

3.避免攝食過於粗糙、堅硬、大塊及油炸、油煎的食物。

4.嚴重腹水或水腫情形嚴重的病患,可採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注意鈉攝取,並選用高熱量密度的食物或濃縮配方,以減少水分攝取。

5.每天鈉攝取量應限制低於2000毫克(約5克鹽),若有低血鈉症,應限制每天水分攝取量為1000至1500cc。

6.若病人因脂肪吸收不良,有脹氣、餐後不適和腹瀉等脂肪痢症狀,宜將脂肪攝取量限制為每天總熱量的20至25%。

7.攝取足夠纖維質,以避免發生便秘,並減低腸內有害菌滋生而產生過量之氨。

8.為預防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纖維質得攝取可以軟質瓜類或葉菜為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