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治癌醫師 寫出感同身受
 
 
【聯合報╱記者張弘昌/台中報導】

"
蘇志中(右)曾是癌症患者家屬,他出版「從來不放棄」新書,鼓勵癌友。 記者張弘昌/攝影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院長蘇志中是腫瘤科醫師,也是癌症患者家屬,他曾陪著父親抗癌,有切身之痛,他將25年行醫經驗所感,寫成「從來不放棄」一書,教大家如何對抗癌症,以及如何與癌症病患相處。

「從來不放棄」由寶瓶文化出版,蘇志中以癌症就是絕症嗎?量身打造的最佳癌症治療話題做開端。蘇志中說,癌症不是罕見疾病,但仍令人「聞癌色變」。當罹癌時,病患及家屬面臨極大震撼與壓力。面對治療或病痛時,醫療人員要以同理心與病人走這段路,幫助病友以正確的態度接受挑戰,將生命中的無奈,轉變成永不放棄的勇氣。

蘇志中的父親13年前罹癌,回想父親等待主治醫師,一等就是數小時,才能進入診間看報告,講沒兩三句,就結束問診。蘇志中說,當時他搭飛機往返台中、高雄,到醫院探視父親病情,等待醫師查房時問提出疑問,答案往往是「不知道」,有了這番親身經歷,他才深切體會病患與家屬的弱勢。

為此,蘇志中在大里仁愛醫院立下醫師準時查房制度,為讓病患家屬能安心去上班,他都是早上七時半就準時查房。另外,為了經濟弱勢的病患,他在醫院設立癌症關懷專戶,組織病友會,為了兼顧癌症病患情緒與生活品質,每兩年親自帶病患、家屬到國外旅行,幫助病患找回正常生活與快樂人生。

「從來不放棄」是蘇志中行醫25年的全紀錄,藉著與病人、家屬互動的感人故事,鼓勵人心,讓病人和家屬在面對癌症時,如何長期抗戰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放棄。更期盼癌症醫護人員,能以同理心來與病人走這一段路。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我們真的了解癌症嗎?
 
 
【文、圖/摘自《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蘇志中 著/寶瓶文化 出版】

"

關於癌症,真的有太多無法探知的境界!

醫生所要做的,就是用最適合患者的療法,做最有效的治療;

積極一點,給病人一個「再試試看」的機會。

如果上帝給了我一把鑰匙,為什麼不為幽閉的人們打開那扇窗呢?

宣判後的剩餘人生

陳爸爸第一次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原本的攝護腺癌已經轉移至骨頭了。一開始他的症狀是腰痛,檢查報告出來後,發現他是由攝護腺癌轉移至骨盆骨。

陳爸爸的年紀大約六十五歲上下,住在雲林縣的鄉下地方,在家裡兄弟中排行老大,從小承負家庭的責任最多,打魚或是農耕的工作一定都少不了他。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終於可以放下生活重擔、享受含飴弄孫之樂的年紀,卻被宣告得了癌症。

在醫學上,男性的攝護腺腫瘤與女性的乳癌一樣,是一種與性別有關的疾病。對於合併骨轉移的攝護腺癌,從前的治療方式大多採取較保守的荷爾蒙治療,使用藥物或開刀將睪丸拿掉,原因是,荷爾蒙的濃度愈高,愈會刺激腫瘤的生長,拿掉睪丸就是抑制荷爾蒙繼續刺激腫瘤生長的方法。

現在已經有許多比以前更進步的治療方式,較為積極的治療方式如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或是讓患者口服、注射荷爾蒙抑制劑。一般來說,這種疾病預後的情形大多是相當不錯的。不過一旦出現其他器官(肝、肺及骨)轉移的情形,在癌症分期上就已經是第四期,一般來講治癒率相對會比較低。

看到眼前X光片上的骨盆一片反白,即使不看病例,光憑影像判斷,就知道這並不是太樂觀的病症。當我正思量著應該從哪邊切入時,坐在面前一直低著頭的陳爸爸開口說話了。

「蘇醫師,其實出現骨頭轉移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醫生說我的狀況已經是末期了。」

確實如他所知,一般正常的腫瘤指數應小於1,嚴格說來不能大於0.5,當然有些是例外的,年紀大一點的男性有時候會高一些。但是像陳爸爸一樣,出現嚴重的轉移狀況,指數很有可能突然間就飆高到上百。

從他的言談中,我雖然感覺他的情緒不是很穩定,暗忖如果他已經知道病狀,受到的衝擊應該會小一些,對於接下來要採取什麼樣的療程,應該也較容易理解。

「我的醫師告訴我說,什麼治療都不用做,回家把該交代、該處理的事情做一做就好了。」他嘶啞著喉嚨艱困地說。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皺起眉頭。正要開口,頓了一下的他繼續說:

「我問他,那我還有多少時間?他說大概不會超過半年。」抬起頭,陳爸爸略顯激動地望向我,「醫師,真的嗎?我真的只剩下半年嗎?我……我只不過是有一些腰痛而已。」

眼前這位皮膚黝黑、看來結實的男人,低下頭微微顫抖的雙肩,重疊上許多曾經也是每個家裡支柱的父執輩,為家人撐起天亦無懼的身影,今日卻如此卑微地蜷縮在未知的境域之下,被狠狠地宣判任何努力都是枉然。我感到心頭湧上憤怒與難過。

我並非質疑那位醫師的專業判斷,只是,過於武斷宣告所造成的後果,他是否曾認真想過?
被宣告只剩下幾個月生命的病患,回家後等待他們的,是什麼樣的剩餘人生?

以陳爸爸的狀況來說,癌細胞的轉移一定是愈來愈快、愈厲害。荷爾蒙抑制劑等口服藥物,最終將變成止疼的嗎啡。之後如果出現脊椎壓迫性骨折,更嚴重甚至整個癌細胞跑到骨盆裡,造成骨盆的病理性骨折,他就開始不能走路了,生活品質會變得很差。從經驗來判斷,你可以想像最後幾個月,肯定是要長期臥床!

長期臥床的病人通常不是死於癌症,而是因敗血症或惡病質死亡。
長期臥床會因肌力衰退,使胸部擴展受限,無法順暢呼吸或咳嗽,久了累積成肺炎;要不就是因壓迫性骨折造成下半身癱瘓,就要開始使用導尿管,也很容易形成褥瘡。

就算陳爸爸還能有六個月的生命,但最後兩個月都躺在床上,他的生活品質、人生最後的尊嚴又將如何?

我看著低頭微微拭淚的陳爸爸,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請你安心,情況沒有這麼糟的,我們一起努力看看。」

第一個月的療程,我先為陳爸爸做放射線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在第二個月檢查時,就發現腫瘤指數馬上下降只剩一半。

在第一次就醫時,除了骨頭轉移之外,我發現骨盆腔的淋巴腺也有轉移的跡象。一旦出現這樣的現象,表示這是全身性的問題,所以我建議幫他做荷爾蒙與化療。
因為全身性的疾病,一定要使用全身性的治療方式,而手術與放射治療均屬於局部性的治療方式。

大概很多人都覺得,做化療的過程很辛苦,也很難度過。其實並不全然如此,
如果病患的不適感是由腫瘤造成的,當治療出現效果時,病人會覺得舒服,食慾與體重亦不降反升。

就這樣,一項一項的治療與追蹤,陳爸爸開始感覺腰漸漸不疼了,連食慾也變好許多。在治療期間,他看到骨盆上原本白成一片的影像,已經明顯退掉一半;報告上自己的腫瘤指數也一直快速的下降。雖然不是很了解醫療上複雜的專有名詞,但陳爸爸知道治療是有效的。於是,我大概替他做了半年的治療。

出院的那一天,他來到我的跟前,緊緊地握住我的手,說:「蘇醫師,你是我的救命恩人,真的謝謝你!這真的是奇蹟!」我告訴他:「不是我的醫術好,而是你的運氣好。」他搖搖頭,感激地對我深深鞠了個九十度的躬,好久才轉身離去。

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截至目前,陳爸爸仍可以務農,且定時回診,一切都很正常。他知道我在寫書,也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告訴他在書中會提到他的事。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醫師不只是延長病人生命而已
 
 
【文、圖/摘自《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蘇志中 著/寶瓶文化 出版】

看到陳爸爸挺直腰桿、精神抖擻的背影同時,也讓我憶起多年前,劉太太從中部一間院所轉到我診間的事情。

最初她是因壓迫性骨折而住院,在轉院前,醫師告訴她,因肉瘤骨轉移又加上淋巴腺轉移,已經沒有治癒的希望了,而且生命不會超過三個月。

輾轉換了幾間院所,最後她到我這邊接受治療。從一開始蒼白虛弱,直到病情受到控制,至今已經過了七、八年,期間都沒有再復發的狀況。

有一回為了申請保險給付,劉太太回到醫院來找我,希望我能開治療證明單給她。

我告訴她:「我沒辦法開保險治療證明給妳,因為手術是在原本的醫院做的。」我知道她不是很願意再見到那位醫師,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從那邊拿證明回來,她的兒子一見到我,就笑著告訴我說,那天她走進那位醫師的診療室,那位醫生竟然嚇得馬上從椅子上跳起來,不可置信地說:「真是見鬼了!妳怎麼還在?」

類似的故事,在我的醫療生涯中時不時地出現。

曉菁,原本也是罹患乳癌在其他院所接受治療,不過治療完畢後,她並沒有再繼續追蹤病況。某天她突然發現雙腳不能自由移動,檢查出來才發現癌細胞已經移轉到脊椎骨,而且轉移了好幾節,同時壓到脊椎,造成下半身癱瘓。

她的醫師跟她說,骨轉移的話就沒辦法了。她已經不能走動,身上背著癌症,整天以淚洗面,之後經由病友的推薦轉到我這邊。後來,在病況好轉的狀態下,還參加了我們醫院所舉辦的國外旅遊。

從原本癱瘓的狀態,到可以一點點跛著跟大家一起出國,她說這是生病以後不曾夢想過的事情。當初她到我這裡的時候,已經是很嚴重的狀態。我用了荷爾蒙、放射治療加上化療將她留下來,這十二年間從未有乳癌復發的情形。

曉菁在醫院期間,結識了許多一起對抗癌症的病友姊妹,大家除了彼此為對方加油打氣,也陸續成為我們腫瘤治療科的志工;曉菁還是我們科裡的十大志工之一。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不以為意的感冒怎麼很久都還沒好,檢查後發現了第二個癌症,是肺癌。肺癌的預後相對較差,她與肺癌奮戰了好久,不久便病逝。但是,誰也預料不到,她竟是因第二個癌症走的。

雖然曉菁還是離開了人世,但我們最後從她身上看見生命的價值。

勇志是攝護腺癌移轉至骨骼的患者,生病至今已經四年半了。現在的他是否痊癒了呢?我不能斷言。但是他的活動力很好,每天過得跟沒生病之前沒兩樣,還是一樣正常生活、工作。從存活的角度或是病人的生活品質方面看來,兩樣都是好的。

我的病患,有好多位都曾被醫師無情地宣告放棄過。但我一直認為,
一個因為生病而失去生活品質的生命,是很無力且無意義的。所以,不輕言放棄──就是我在醫療工作上,保有的最重要的信念!

時至今日,即便是擁有專門知識的醫師,對於癌症不能理解明白的部分還有好多。
當病人徬徨無助地站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有什麼權力像個審判長般,高高舉起寫著限期的牌子,再重重地丟在患者的面前?

每個生命最後都會有終結的一天。但
腫瘤科醫師該做的事,絕不只是為病人「延長生命──活下來」這件事,還要協助病人保有原本的生活品質,這才是我心中腫瘤治療的核心價值。

我深深地為這些跟著我一起戰鬥過來的病友感到驕傲,因為我沒有放棄,他們也不曾放棄自己。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癌症病患 快樂上班不是夢
 
 
【文、圖/摘自《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蘇志中 著/寶瓶文化 出版】

對我來說,治療就像帶著病患們在醫療戰場上過關斬將一樣。

比如說,我們治療病患、改善了他的病情,卻不代表已經殺死了他身上所有的癌細胞──這也是一般癌症轉移之後不代表治癒的原因。也許隔了兩年,病患出現了其他器官的轉移,我們就繼續帶著他治療,然後有效了,他活下來了。闖過了這個關口,他又回到人生本場開始與自己的生活奮戰。隔了三四年,或許還需要你陪著他一起再次闖過生命的關口。

琪峰是我行醫生涯中,一個陸續出現過七個癌細胞位置轉移的病例。仔細想想,要是我在哪個地方放了手,他可能就這樣走了。怎麼可能撐這麼久?他的病例好大一本,看起來就像一本闖關祕笈。

但這樣的病史,並沒有對他的日常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這幾年來,他並不是一直待在醫院,他一樣生活、一樣工作。從發病到今天,他仍保有自己的生活品質,每一天對琪峰來說,都別具意義。不過
生病以後,生活上一定要有所改變,為了對抗疾病,自己的身體狀況一定要比平常人更注重。

這些年,跟著我連闖三關、四關的病友大有人在,大家在每個間隔中還是保有自己的生活。帶著兩三個癌症繼續快樂地上班,跟一般健康的人一樣,過著沒有太大差別的生活。只是,
千萬別輕忽治療後的追蹤,只要持續觀察就能掌握病情,為每一次闖關奠定基礎。

阿雄是這陣子常來找我看診的病人,你如果看到他,絕對無法相信他身上背著四個腫瘤。第一次發現腫瘤是在十五、六年前,他來找我的時候已經是不能開刀的咽喉癌第三期了。若要開刀得將整個咽喉拿掉,從此再也不能說話。

一般人無法想像,不能說話對生活品質會有什麼影響?曾經有一個病人,醫生在術前並沒有跟他清楚溝通,開完刀後,他才發現自己再也無法說話,病是醫好了,但當天他就跳樓了。

因為他不識字,又不懂手語,從以前脾氣就不太好,在家裡都是大小聲吼人的個性。一夕之間,他失去了唯一與外界溝通的工具,想要對人說什麼卻又說不清楚,從前沒辦法寫、沒辦法讀,現在連講話都不行,等於所有生活功能全被剝奪了,如果只剩生命留著還有什麼意義?於是跳樓結束了寶貴的生命。

我記得第一次見到阿雄,是民國八十五年的事情,他的咽喉癌花費一段很長的治療期。復原之後,他只做固定的回診檢查。過了一年多,他又來找我。

「主任,我胃癌啊!」他說。

這回我幫他做了術後的放射治療與化療,控制住他的病情。

過了些年,他年紀愈來愈大,癌症沒有將他的身體弄壞,反倒是中風了。他在山上種橘子的時候突然中風。大概到了三年多前,檢查出來得了攝護腺癌,回來找我治療並追蹤。五個月前,回診時又發現得了直腸癌。

天性開朗的阿雄跑到我面前說:「院長啊,我又來報到了,你之前已經救了我三次,這回一定也沒問題!」

一般直腸癌都會考慮先開刀,很少人會做電療。只是他癌症的位置離肛門很近,一開刀就必須犧牲肛門。因為他已經中風,即使開刀後裝上人工肛門,光想就知道他的生活機能會有多糟。

我告訴直腸科主任,請他試著只將腫瘤拿掉,保守一點不要做破壞性的手術,保留肛門的功能。因為他前面三個癌症,阿雄只開了一次刀,另外兩個僅是做放射線治療,這表示他的體質很適合在發生腫瘤時使用此種治療方式。

於是,我們在腫瘤附近先做局部切除,再將附近的淋巴腺處理交給放射治療。治療後,阿雄又生龍活虎了,而這樣的治療方式,無論是醫療效果或病患的生活品質都兼顧到了。

我經常會這麼覺得,生命真是有趣。照理講,他的癌症都不算是早期癌症,但是不動刀都可以將他治好,表示長在他身上的腫瘤細胞,在放射治療下很有效果。我們也常看到其他例子:身上有好幾個腫瘤的患者,同時做化療與放射性治療,其中放射性治療有效,但化療就不是很有效果。

醫師所要做的就是,用最適合患者的療法做最有效的治療。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給病人一個「再試試看」的機會
 
 
【文、圖/摘自《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蘇志中 著/寶瓶文化 出版】

很多時候,我曾經治療過的病人都會特意再回到醫院來看看我,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在外頭遇見就九十度鞠躬,逢人便說我是神醫。非也、非也,其實我只是提供他一個機會,一個留下來的機會。

如果上帝給我一把鑰匙,我為什麼不為幽閉的人們打開那扇窗?

當然有人會問,只要願意接受治療,存活下來的機會就高嗎?

我們應該說,不算少,可是也沒有到超過一半那樣多。因為癌症在所有的疾病裡面,已經算是重症了。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我們無法從臨床或是抽血的方式知道,哪個病患有機會、哪個沒有,但能夠確定的是,一旦人不在的話,鐵定是沒機會的。

醫生的存在,就是要給病患一個機會,「再試試看」的機會。

身為一個醫師,一定都知道所謂的平均存活時間,因為我們所讀的醫學書上寫著:乳癌骨骼轉移的病人平均存活十一個月;肺炎第四期病人存活……以經驗來源判斷是沒有錯的,但並不能以一概全。

也有很多醫生確實以專業聞名,卻因為忙碌或草率判斷,以言語對病患做了醫療上的決定或宣判。這對病人來說是很大的傷害,不僅是生命上的傷害,也是對他們尊嚴上的傷害。如果三個病人中,有一個人是有機會的,卻因醫師給了病人過於粗糙或錯誤的宣判,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負擔,或令他喪失求生意志,這輕率的臨門一腳,剛好就將他一路送回去了。本來有機會的變成沒機會,難道醫師們沒有責任嗎?

有很多病人都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機會,但他們都很願意相信專業醫師的話,這是所有醫師應該謹記在心的。即便病人很可能只剩這些時間,但在僅存的時間裡,醫生也應該為他好好做一下安排。用自己專業的立場加上人道精神,提供他這個「機會」。

在近代,醫療資源與技術已有日新月異的進步,可能性是無止境的。或許某些醫療方法目前無法被得知,但以後有可能就知道了。我常說:「活得愈久,機會愈多!」不是嗎?幾年前,誰能預料現在有這麼多種的標靶治療方法?如果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就讓他離開,對病患及家屬都是一種虧欠。

我有一個病人,從被宣布放棄後,在我這邊又存活了十年。或許我們再多努力一點,他在多活十年之後,出現了更新的藥物或治療方法,能將他的病痛完整根治也不是不可能。

從現在的醫學觀點來看,很多問題可能是無解的。但你怎麼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我想說的是,疾病不完全是專業人士想的那樣,也不是病人所想的那樣。我們只需要積極一點,給病人更多的機會。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癌症奇蹟 有時無法預料
 
 
【文、圖/摘自《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蘇志中 著/寶瓶文化 出版】

史伯伯是一個七十多歲、個性爽朗的退伍軍人。原本他罹患大腸直腸癌,後來發生肝轉移,到腫瘤科後,我們為他做了幾樣治療卻效果不彰。

有一天,該來就診的時間他卻沒到,護士小姐聯絡了,但沒人接電話。

就這樣過了好一陣子,都沒見史伯伯回診,我想他可能已經放棄治療了。有時看見跟他相似的病患到我這裡看病,我就會想起他。肝轉移之後,如果不來繼續治療,應該很快就走了吧?想到這邊,總感到有些許悵然。

隔了一年,某天史伯伯突然健朗地出現在我面前,說實話,我真的以為他已經走了呢!

我又驚又喜地問候:「史伯伯你好嗎?」

總是帶著一副爽朗笑聲的他說:「主任,好久不見!回來這裡看看你呀!」

原來這一年,他還是在仁愛醫院進進出出著,有時看一下心臟科、有時看神經內科。他說因為當時真的很害怕治療,又想著自己都一把年紀了,不好意思說,也不敢來找我。

我說:「你不想我看你的病,那你反過來、偶爾回來看看我也好啊!」他聽了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既然您今天來了,還是讓我為你檢查一下好了!」我說。

電腦斷層結果出來後,卻讓大家嚇了一跳,因為原本該在的腫瘤,竟在影像上消失無蹤!

我問他,這一年是否有接受什麼樣的治療。他搔搔頭說:「就是自從上次您幫我做了治療後,就沒有再做什麼治療了。」

當我還在細想其中奧祕時,突然他兩手一拍、睜大眼睛說:「難道就是一年前的最後一次,你幫我治療好的?」

換我笑了起來:「要是真這麼神奇就好了!」

好多年前的某天,因胰臟癌合併骨頭轉移的莊媽媽到我們腫瘤科來。

照理說,她的預後是非常差的,又因為年紀大沒辦法做化療,所以我只單純為她做了放射性治療。直到現在,一點惡化或轉移的跡象都沒有。

她原本就是那種在團體裡很會帶動氣氛的人,在老人會也相當活躍,甚至看不出來身上還背著腫瘤,只是年紀有點大了,動作比較慢。幾年前,我們第一次舉辦國外圓夢之旅,她還跟我們一起去琉球玩了一趟。

由於嚴重的病情在我的控制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況,所以她一直覺得我的醫術很好,遇見癌友時,便推薦他們一定要到仁愛醫院找我。幾年下來,她轉介了很多豐原的病人到我這邊。

在她轉介的病人中,有好幾位都讓我印象深刻!

最初介紹的病患中有一對夫妻,兩人都罹患了癌症,先生是攝護腺癌合併骨頭轉移,太太是肺癌。一開始從他們的病歷判讀起來,狀況不怎麼樂觀,預後也都不很好,但治療後結果卻比預期來得好。到這裡治療至今已經八年,兩人都如同正常人般生活得好好的。

兩年前,她轉介了大腸癌合併肺轉移的郭老太太來找我,說是之前的醫院做了好一陣子,病情都不見好轉。當時我仔細檢查了她的肺部,發現裡面有大小不等的腫瘤數顆,其中一顆最大的腫瘤壓迫肺部,使她呼吸不順暢、經常感覺會喘。確認之前的醫院為她做的各種治療方法後,我在最大的腫瘤部分做了局部電療,其餘的小腫瘤部分,就開抗癌藥讓她服用。

顧慮到她年事已高,也為了避免手術症候群,所以將一天應該吃六顆的藥量減半調整。過了一陣子,跟史伯伯的狀況一樣,腫瘤竟然消失大半!

一般來說,已經用了這麼多方法還沒治癒,應該就沒有效了,但我找一個較簡單,也較適合她的方法做治療,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些事情有時說起來,連我都覺得很奇妙呢!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癌症治療 積極、永不輕言放棄
 
 
【文、圖/摘自《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蘇志中 著/寶瓶文化 出版】

身為一個腫瘤科專門醫師,都知道所謂的平均存活時間,也知道關於癌症的變異性,
相同的癌症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臨床發生的腫瘤樣態經常都是不同的。腫瘤的病理種類及行為多樣,即便是醫生也未必能絕對斷言其結果。若是醫生給病人過於武斷的判斷或決定,可能造成治療上很大的遺憾。

另一方面,雖然經驗的累積會帶給醫師自信,但切記無論行醫多久,永遠都不要太自負或太武斷!所有肩負著生命重大責任的腫瘤科醫師,都必須要用更謙虛、更誠懇的態度來面對癌症,並以最謹慎的態度來對待眼前的每一位病人,因為癌症真的有太多我們無法探知的境界!

將病患從絕望的境地中搶回來,這是奇蹟嗎?或許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醫療上的奇蹟,但對我來說,只不過是
多給了病人一個活下來的機會。

所謂的神醫,除了熟練精巧的醫術外,就是比別人更細膩關注病人的需要,還有上天帶來的好運氣──不論是醫生或病患的好運。至於結果是怎麼得到的,就不那麼重要了。

在治療上,我認為積極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衡量斟酌,在不會比眼前更壞的狀況下,給病人一個機會,或許就會出現奇蹟。生命也是一樣,要是先放手了,肯定是沒機會的,只有繼續做,不輕言放棄,才有可能發現更多的驚奇!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癌症治療 不要輕信偏方
 
 
【文、圖/摘自《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蘇志中 著/寶瓶文化 出版】

另外,我也要對「好運者」提出一個忠告,很多病人運氣很好,雖然是癌症晚期發現卻治癒了。於是,有些人就開始宣傳他個人的抗癌之道(通常都是一些草藥偏方),而絕口不提曾經經歷過的正統治療。其實,正統治療才是真正治癒的方法。這在購物頻道比比皆是,總是看到另類療法被不當鼓吹。

從專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很多這樣的人,光從螢幕上的影像,我們就可以判斷他們接受過手術或放射治療,但他卻不提這一部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老天給了你好運、給了你機會,就應該好好宣導接受過的正統治療,不應該誤導其他病人去做沒有科學根據的另類治療。所謂的「科學」,應該經過驗證、經過統計,放諸四海皆準,不能只憑少數的個案就誇張療效。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年事已高 禁得起癌症治療嗎?
 
 
【元氣周報/摘自寶瓶出版《從來不放棄》】

經過長年的觀察,我認為,在老人家身上發現的腫瘤通常是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的疾病,又由於它集中於高年齡層,好發於85歲以上的族群,也有人稱它為「天壽癌」。

天壽癌 多因免疫力下降

正因這種腫瘤與免疫力下降相關,它會有一個很大的特徵──腫瘤長得很慢──於是出現危及生命的風險也很小。依此特性,對於天壽癌的治療方式也有別於一般的癌症病患;以單一病灶來說,治療方式不需依照一般腫瘤醫療程序,只需要用簡單的方式為病患做治療,腫瘤就會被控制住,甚至在患者有生之年完全不會出現因腫瘤而造成的致命危險。

不依照一般程序治療的原因是,天壽癌病人幾乎年事已高,每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已背著不下兩項的老人疾病,他們可能無法承受開刀或者是做一些積極或侵入性的治療方式。

92歲罹癌 也不能放任不管

張爺爺是位小有知名度的畫家,已經92歲,因胃癌來到我的門診,來的時候年事已高,什麼都不能做。

做了檢查後,我發現他的腫瘤長在幽門,而肝臟、腹腔都沒有出現轉移,就只有單純的胃癌。張爺爺跟許多老年人一樣,知道自己胃裡長東西,他覺得反正年紀大了,也活夠了,就放任腫瘤自行生滅,一直不願意就診。其實這觀念是不對的,胃幽門很容易出現腫瘤,如果不理它,久了會造成胃阻塞,就無法進食了。

怎麼辦呢?年紀這麼大了,又沒辦法承受整個胃或三分之二個胃的切除手術。我想到過去在臨床上治療免疫力低下腫瘤的方法。例如,愛滋病患者很容易長卡波西氏肉瘤,因為病人本身已沒有什麼免疫力,治療這些肉瘤的時候,不管發生在什麼年紀,不需要使用標準劑量,比標準劑量少一點,治療就很有效了。

量身打造 更溫和的治療

於是我決定在張爺爺的胃還沒出現嚴重阻塞,還能進食的時候,用一些簡單局部的放射線外,也給他一點口服化療藥物,雖然這不是個標準做法,但效果卻出奇的好,讓他有生之年都沒出現腸阻塞問題。

面對天壽癌,我選擇用比正常方式再少一些、再溫和一些的方式來治療。我常說治療腫瘤絕對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依照病人狀況量身訂做屬於他的治療計畫。只要多為病人著想,或許就會得到驚奇的結果!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面對癌症 你什麼都不知道嗎?
 
 
【元氣周報/摘自寶瓶出版《從來不放棄》】

凱琳是罹患乳癌的年輕女性,對自己的病症和未來,顯得十分不安。我問她,之前治療的荷爾蒙接受器是陽性還是陰性?她說她不知道。細胞型態如何呢?她也回答不出來。「那醫生沒有告訴妳,腋下淋巴腺感染狀況?」「沒有耶。」

我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難道她一點都不關心自己的身體嗎?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問了醫師,我的病情到底怎麼樣?但醫師只告訴我:『妳相信我,我這樣做對妳是最好的,妳完全交給我就對了。如果妳要繼續再問,就請妳去找別人……』之後,我就只能乖乖地接受治療。」我非常不贊同這種醫療互助。

「讓病人知道」在醫療過程中,是一件何等重要的事情啊!在抗癌過程中,醫師、護理人員與病人,必須是整個醫療團隊的合作,並肩作戰是非常重要的。詳盡地對病人說明,是醫師的基本義務。你要讓病人知道:現在他身處何種狀況?你現在在幫他做什麼?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治療會有什麼後果?他要怎麼去配合你的診療?你幫他做的這件事,會讓他在改善病況上得到什麼好處?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從來不放棄/拚存活率?生活品質擺第一
 
 
【元氣周報/摘自寶瓶出版《從來不放棄》】

做任何治療,最好都以病人的生活品質為考量。以肺癌為例,假設有兩種藥物治療方法,這兩種治療方式內涵卻大不相同。使用A種藥物,病人存活的時間有36個月,而B藥只能存活12個月。

雖然兩種治療方式對病人而言,長期存活率都差不多。但如果有一組藥能讓病患在前18個月都沒有症狀產生,而另一組卻只有前個月沒事,剩下的十幾個月都有症狀產生。哪一種比較好?當然是第一組,因為病人生活品質佳,活得也較有尊嚴。

舉例來說,就像骨頭轉移的病人,無論醫師怎樣治療,如果癌細胞沒辦法完全控制,那病人兩年後依然會死。但是不同的治療方式,卻能讓病人在最後兩年裡活得截然不同。

一位病患在接受治療後,即使身上仍帶著腫瘤細胞,他依舊可以上班、可以出國,保有好的生活品質,因為骨頭轉移並不容易致命。但是,另一位不願接受治療的病患,可能在這兩年間就出現了病理性骨折,最後只能躺在床上一直到離開。試問,這兩種生命的價值有什麼差別呢?倘若是你,會怎麼選擇?

所以癌症治療的結果該用什麼去評估?其實在於評量的角度,而不是在於花費多少錢,也不完全以治癒率或存活率有多高來計算,應該以病人「存活時間的生活品質」作為標準。

-------------------------------------------

簡介

這本書是蘇院長行醫25年的全紀錄,藉著與病人、家屬互動的許多感人小故事,希望能鼓勵人心,帶出癌症治療人性化的正確觀念。

  當罹癌,病患及其家屬往往面臨:

  .「我的醫師告訴我,我已經是末期了。什麼治療都不用做,回家把該交代、該處理的事情做一做就好了。」

  .「治療費加藥費一個月要十多萬,我真的沒這麼多錢,怎麼辦?」

  .「醫師,其實我好怕啊,怕我閉上眼睡著後,就再也不會睜開眼來。」

  .醫師:「妳相信我,我這樣做對妳是最好的,妳完全交給我就對了。如果妳要繼續再問,就請妳去找別人……」

  現在,從這本書,你可以學到:

  癌症絕對不是一種絕症:而是應該充分去了解病情,學習如何看檢查報告、如何與醫師溝通,並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癌症不是有錢才生得起的病:充分了解台灣健保對癌症給付的限額與規範,以爭取最大的可利用資源。

  病情的告知是一種藝術,也是病患的權益:末期癌症不等於沒救,存活率與數據更不是癌症治癒的唯一標準,醫師應該以同理心,並謹慎、詳細地告知病患病情。

  站在病患的立場著想:在治療癌症時,應該同時兼顧病患的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

  學習迎接最後的時刻:如果癌症已不可治癒,傾聽病患的意願,讓病患沒有遺憾地走完最後的人生。

病情的告知是一種藝術,也是病患的權益,醫師應以同理心,謹慎、詳細地告知病患病情。

癌症治療時,應該同時兼顧病患的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如果已無法治癒,醫師應該要傾聽病患的意願,讓病患沒有遺憾地走完最後的人生,學習迎接最後的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