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硬化併肝癌患者 術後多補充高蛋白
 
文/許金川   2020-03-02


Q:我的媽媽是肝硬化患者,追蹤多年一切穩定,直到年前發現有肝細胞癌。入院做了動脈栓塞及無線射頻燒灼治療,術後她的肝指數GOT、GPT高到700多,後來肝指數有慢慢降下來,但是白蛋白仍偏低,腳常常水腫,也有一些腹水,我媽媽長年吃素,請問會不會是因為吃素營養不夠,才會造成腹水、腳腫這樣的情況呢?

A:肝癌的栓塞治療或無線射頻燒灼治療都會造成肝臟或多或少的損傷,使肝指數爬升,血中白蛋白降低引起腹水或下肢水腫。但是肝臟本身具有再生及修復的功能,因此,肝功能通常會在治療後的1、2週內或1個月內逐漸恢復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因為歷經長期的慢性發炎,肝內纖維結締組織越來越多,取代了正常的肝細胞,因此,肝臟再生的功能會比沒有肝硬化者來的差。

您的母親在接受栓塞及電燒治療後,雖然GOT、GPT下降了,但白蛋白持續偏低,進而引起腹水、腳水腫,這應該是肝癌治療後,肝臟損傷厲害,加上有肝硬化,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降低所致。加上您母親長年吃素,有可能食物中蛋白質攝取量不足,肝臟缺乏再生修復的原料,也會因此影響到肝功能。因此,建議吃素者,最好還是要食用奶、蛋類食物,特別是接受肝癌治療期間,一定要營養充足,才能讓肝臟功能及早恢復。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也可能會造成腹水、下肢水腫,也就是當腫瘤有侵犯到肝內門靜脈,導致門脈壓升高,血管內的水份滲出到腹腔內,也會引起腹水,或是當腫瘤有鑽入、壓迫下腔靜脈,下肢的血液無法順利回流,亦會造成下肢水腫。

總之,面對肝癌患者的各種病徵,一定小心評估,及時發現,才不會延誤了治療的契機。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甲狀腺功能亢進 也可能造成肝指數偏高
 
文/許金川   2020-03-09


Q:我的太太打從年輕時,做事就很有效率,但是這半年來,她常睡不好、失眠、心悸,脾氣也不太好,而且容易腹瀉。最近這兩週開始吃東西就吐,一開始以為是腸胃炎,但去診所看了醫師都沒好轉,越來越虛弱,只好到大醫院求醫。

抽血後才知道肝指數高到快300,黃疸指數也升高,醫師判斷這些症狀應該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引發的一連串問題,請問甲狀腺問題真的也會引發肝炎嗎?太可怕了!


A:引起肝炎的原因眾多,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B、C型肝炎病毒,或用藥導致的藥物性肝炎,此外,酒精肝、脂肪肝,也是常見導致肝炎的病因。

至於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肝炎、肝指數高的案例並不多。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在維持身體各機能的恆定上扮演重要角色,一旦甲狀腺素分泌過多,就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嚴重者甚至引發甲狀腺毒症或甲狀腺風暴,引起各器官功能失常。

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產生了會對抗甲狀腺的自體抗體,抗體攻擊甲狀腺後產生了過多的甲狀腺素,進而引發全身的症狀,包括心跳變快、失眠、體重減輕,也會有拉肚子或軟便、容易緊張、手抖等症狀。

此外,因為甲狀腺功能亢進時會促使人體各種代謝變活躍,有可能因此耗氧量增多,造成肝臟相對缺氧,使得肝指數升高,不過,也可能是自體抗體到處游走,轉而攻擊到肝細胞,造成自體免疫性肝炎。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及早用藥將甲狀腺功能壓制下來,肝功能也會跟著逐漸下降,恢復正常。不過,有些甲亢的藥物也可能會造成肝功能異常,此時應視情況調整藥量或換藥。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腹部超音波發現黑影 可能是肝脂肪非腫瘤
 
文/許金川   2020-03-16


Q:我的太太生小孩之後體重直直升高,原本正常的肝指數,也高了起來,這半年多來她努力運動、飲食控制瘦了約8公斤。上週她跟我去做了全身體檢,心想瘦身有成,應該都沒問題,沒想到腹部超音波竟發現有一顆黑黑的,疑似肝腫瘤,轉到大醫院做了電腦斷層,卻說沒看到腫瘤,還做了切片,也說沒問題,醫師說可能是變瘦、肝臟的油變少了造成的陰影,這有可能嗎?

A:女性產後坐月子養生固然重要,但卻容易補過頭,多餘的熱量轉為脂肪,除了讓體重增加、體型走樣之外,也會儲存在內臟,人體的化學工廠—肝臟首當其衝,原本可能只有輕度脂肪肝,最後變成了中度,甚至是重度脂肪肝。

此情況除了會造成脂性肝炎、肝指數異常,也會干擾超音波檢查的判斷,因為超音波是以灰階影像表現,當肝臟堆積過多脂肪,會使得超音波影像偏白、偏亮,有時還會形成所謂的局部脂肪堆積,指的是肝臟某個區域的脂肪比例較高,超音波看起來白白一塊,疑似腫瘤,還有另一種情況稱為局部無脂肪區域,也就是肝臟這個區塊的脂肪較少,由於正常的肝與脂肪肝相對之下會比較黑,所以,局部無脂肪區域會形成一個黑影,乍看之下會以為是肝腫瘤。

您的太太應該是因為體重減輕,但仍有脂肪肝,有的區塊脂肪多、有的區塊脂肪少,就形成了肝臟陰影,不過,因為不是真有腫瘤,所以只有超音波檢查看得到影像,但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是不會顯影的,切片檢查結果也通常會是正常的肝細胞,或是出現有脂肪浸潤或脂性肝炎的情況。

當前最重要的應該是持續減重,消脂保肝,並定期追蹤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隨著體重下降,肝臟脂肪也會越來越少,理論上這個疑似肝腫瘤的陰影應該也會慢慢消失!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癌肝外轉移 肺部機率最高
 
文/許金川   2020-03-23


Q:我爸爸的一位好友最近因為肩膀不舒服就醫,檢查到最後,竟然意外發現是肝細胞癌,而且聽說腫瘤已經轉移到肺部了

我的父親也是肝癌患者,開刀切除腫瘤已經快10年了,目前一切穩定,可是看到爸爸這位好友的情況,讓我們不禁有點擔心,原來肝癌是會轉移到其他器官的,請問什麼情況下,肝癌會轉移呢?

  
A:肝癌確實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器官,特別是肝癌發現太晚、腫瘤太大,或肝癌的顆數多且分散於肝臟左右兩葉,或是腫瘤已經侵犯到大血管,癌細胞很有可能隨著血液循環,轉移至其他器官。

此外,當腫瘤有破裂出血,或是部位貼近血管,也容易造成轉移。若從腫瘤分化的程度來看,如果病理報告顯示肝癌的惡性度較高,或是腫瘤本身沒有包膜,發生肝外轉移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臨床上,肝癌最常轉移的器官是肺部,其次包括淋巴、骨頭或腹腔,偶爾會有轉移至腎上腺或腦部的。主要是因為當肝腫瘤有侵犯到大血管,癌細胞可能隨著血液進入下腔靜脈,流入心臟、最後來到肺臟,造成肝癌轉移至肺,癌細胞也可能進入全身循環,進而轉移到骨頭或其他各器官。

至於轉移至局部淋巴腺或腎上腺,則大都是因為這些器官的位置鄰近肝臟之故。總之,肝癌的肝外轉移,大多以肝臟附近的器官,或與肝臟血流或淋巴迴流等相關連的器官最容易受到侵犯。

至於該如何避免肝外轉移?最重要的還是早期發現,才有機會接受電燒或手術切除肝癌,盡量將腫瘤治療完全,把癌細胞侵犯血管的機率降至最低。

術後除了定期的腹部超音波,也應適時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不同的影像檢查交替追蹤。

此外,有慢性B肝或C肝的患者,宜積極評估抗病毒藥物治療,以降低肝癌復發的機率,如此也有助於預防肝外轉移。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肝臟分為8小葉 依腫瘤標示部位
 
文/許金川   2020-03-30


Q:我的父親有C型肝炎,去年已經使用口服C肝新藥,成功將C肝病毒從體內根除了,但3月初追蹤卻發現一顆約3.6公分的肝細胞癌,預定下週開刀切除。

外科醫師跟我們解釋,可能會切除6、7、8三個小葉,我聽了有點搞混,印象中肝臟不是只有分左葉跟右葉,怎麼還有6、7、8個小葉?聽說開刀反而容易讓腫瘤轉移出去,是真的嗎?


A:從外觀上,肝臟被表面的鎌狀韌帶分成左右兩葉,右葉較大而厚,左葉小而薄,不過臨床上會依據肝內血管肝靜脈及肝門靜脈的血流走向,將肝臟區分成8個小葉,大致上肝臟右葉含蓋5、6、7、8小葉,左葉則包含了1、2、3、4小葉,而第1小葉又稱為尾葉。

這8個小葉的相關位置非常重要,當肝臟長了肝細胞癌,依據其位置不同,會影響到手術可切除的範圍及病況的預後。

 

一般來說,當肝癌長在邊緣,外科手術時,較能將腫瘤或含有腫瘤的肝葉整個切除,但如果肝癌位在門靜脈、總膽管匯集的肝門區,或腫瘤橫跨左右兩側,抑或腫瘤貼近大血管如下腔靜脈、門靜脈等,較難將腫瘤切除完全,術後腫瘤殘存及後續復發的機率也較高,會視情況改用動脈栓塞治療。

此外,如果腫瘤長在肝尾葉,也就是在第1小葉的位置,因部位偏後且在大血管旁邊,也會增加開刀的困難度。

二、三十年前,肝癌手術切除的技術與手術器械或許還沒那麼發達,因此,手術中的出血或接觸,確實有可能會增加轉移的風險,但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因為手術,而造成腫瘤轉移的情況幾乎不可能。

此外,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10人當中大概只有兩人。很多患者因為肝硬化、肝功能不良,或腫瘤發現太晚常常都無法手術切除了,因此,千萬別輕易放棄可以手術切除肝癌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