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膽結石併發急性膽囊炎 需緩解發炎再切除膽囊
 
文/許金川   2020-05-04

Q:我的婆婆前天因為半夜腹痛厲害、噁心嘔吐到急診求醫,做了電腦斷層才知道原來是膽結石引起急性膽囊發炎。

其實她知道有膽結石已經10多年了,一直都是和平相處,沒想到卻突然發作,目前醫師並沒有要幫她開刀切除膽囊,卻是先插了一條管子到膽囊,把膽汁引流出來,請問這是為什麼呢?要等何時才能開刀呢?
  
A:臨床上造成膽囊炎的首要原因就是膽結石。膽囊內長了石頭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形成急性膽囊炎,引起右上腹疼痛,甚至敗血症。

此外,如果結石堵塞在膽囊管排不出去,就會引起右上腹劇烈疼痛。有不少人有膽結石,但終其一生,都跟人體和平相處,沒有任何症狀。

大部分的急性膽囊炎都是在吃了油膩膩的大餐後發作的,因為膽囊要收縮將膽汁排入腸道,協助脂肪食物的消化,結石有可能也會被排出卡在膽囊管,此時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右上腹痛、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萬一石頭由膽囊管排出到總膽管,卡在總膽管開口掉不下去,此時就可能會引發黃疸症狀。

臨床上會以患者疼痛、發燒及抽血的發炎指數,合併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腹部超音波等影像檢查等綜合評估,再決定治療方式。

若判斷膽囊發炎還在早期階段,通常可以手術直接切除膽囊,目前大都採腹腔鏡手術切除為主,傷口小、恢復也快。但如果整體評估看來,發炎沾黏情況太厲害或病人情況不佳,手術風險高,通常會先施打抗生素,控制發炎。萬一結石堵塞得很嚴重、膽汁完全無法流出,膽囊因此愈加腫脹,為避免膽囊發炎加劇及破裂的風險,此時除了抗生素,還會放引流管至膽囊內,將膽汁引流出來,也就是所謂的經皮穿肝膽囊引流術,以緩解發炎症狀。一般會等6到8週後,待發炎情況較穩定了,再來切除膽囊。

因此,若已知道有膽結石,應該要定期做追蹤,如果曾經有因膽結石而造成膽囊發炎或右上腹疼痛者,因日後很有可能會再次發作,建議最好還是及早手術處理,以除後患。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電燒肝腫瘤分2類 適用時機、療程不同
 
文/許金川   2020-05-11

Q:我的阿嬤一個多月前發現一顆肝腫瘤,約3.5公分大,經影像檢查後確診是肝細胞癌,醫師安排她做超音波定位的電燒治療,最近回診追蹤,醫師說依據電腦斷層的影像看來,效果很好。

前兩天我跟一位同學聊起,意外得知他的父親也是肝癌病患,也接受電燒治療,但是他父親做的是電腦斷層定位的電燒,我才知道原來電燒還有分超音波定位跟電腦斷層定位,請問這有什麼差別嗎?



A:電燒治療全名稱為無線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簡稱RFA),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其原理是將電燒針通電後產生無線射頻。高頻的電流進到肝臟後會產熱,破壞腫瘤組織讓它壞死,目前大都用於早期肝癌,也就是當腫瘤顆數少於3顆,且大小盡量不超過5公分的情況下,較適用於電燒治療。

臨床上,電燒治療依據定位方式不同,可分為超音波定位及電腦斷層定位,雖然治療的原理是相同的,但適用的時機及治療過程則有些差異。

超音波定位是醫師做腹部超音波的當下獲取即時影像,定位後,直接下針電燒;電腦斷層定位的電燒則是醫師先依據電腦斷層的影像定位出腫瘤,再執行血管攝影將定位的藥劑注射到腫瘤部位,最後再依此標記下針電燒。

當腫瘤的位置靠近肋骨或橫膈膜,超音波下不易清楚定位,此情況會較適合選用電腦斷層定位,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經動脈栓塞治療後,仍有部分栓塞不完全,此時可在栓塞不完全的部位,加上電腦斷層定位的電燒,讓腫瘤治療的成效更完整。

雖然目前電燒治療的範圍越來越廣,技術也不斷進步,不過當腫瘤貼近大血管或是太靠近心臟,除了治療的危險性高之外,治療時,為了安全考量不容易有較大的安全範圍,因此治療後,局部復發的機率較高。

此外,如果患者肝功能太差,腹水嚴重或凝血功能太差,也不適用電燒治療。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膽管癌分肝內肝外 肝外較難早期診斷
 
文/許金川   2020-05-18

Q:我的太太沒有B型及C型肝炎帶原,去年10月因為體檢,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肝腫瘤,大概5公分大。開刀切除後,醫師告知,病理結果為膽管癌。

今年4月做術後追蹤的腹部核磁共振檢查,醫師說一切穩定,肝臟內沒有復發的腫瘤,可是我一直想不透,既然是膽管癌,不是應該切除膽管嗎?為什麼醫師切除的是我太太的肝臟?如果膽管被切除了,肝內的膽汁又如何流出來呢?

A:膽管分為肝內膽管及肝外膽管。肝內膽管就好像河流的渠道一樣,密佈在肝內每一處。肝臟細胞製造出來的膽汁流到這些肝內膽管內,再匯流到左、右兩側的肝管再流入總肝管,再進入總膽管(總肝管與膽囊管結合後稱為總膽管),然後排入十二指腸內,協助脂肪食物的消化,其中任一處的膽管細胞長出的癌,就稱為膽管癌。

因此,依據膽管癌發生的位置,可將其分為肝內膽管癌及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就是肝臟內的膽管細胞長出來的癌。由肝外膽管長出的癌稱為肝外膽管癌。此外,如果由左右肝管處的膽管細胞長出的癌,稱為肝門部膽管癌。

通常肝內膽管癌較有機會可由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至於肝外膽管癌,由於癌細胞大都是沿著管壁浸潤型的生長,要早期經由超音波檢查診斷出來並不容易,大都是在膽汁已經被腫瘤堵塞,出現黃疸症狀時,求醫診治才發現。

您太太的情況應該是屬於肝內膽管癌,因此切除肝臟的同時,肝內的膽管也是一併切除的。由於人體肝內的膽道分為左右兩側,切除其中一側的肝臟,另一側肝臟的膽汁依然能順利經由那側的肝管進入總膽管內,然後流入十二指腸。

假如是肝門部或肝外的膽管癌,若已經合併堵塞性黃疸,一般會先放置引流管將鬱積的膽汁引流出來,待黃疸指數下降,再評估可否放置支架撐開堵塞處或手術切除腫瘤。不過,如果是這類型的手術就更複雜了。由於膽道出口的主要幹道已被腫瘤侵犯,除了切除腫瘤,還需重建膽道才行。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腹超發現疑似肝血管瘤 先追蹤再評估是否切片
 
文/許金川   2020-05-25

Q:我去年屆齡退休,上個月跟朋友約了一起去做全身健檢,竟然發現肝臟有兩顆小腫瘤,分別是1.2公分及1公分,醫師說超音波看起來像是血管瘤,建議3個月後再追蹤。

可是3年前體檢,腹部超音波並沒有看到腫瘤,而且我的媽媽是膽管癌患者,發病年齡也剛好在退休之後,我越想越不放心,請問3個月後再追蹤會不會太久?有需要先做腫瘤切片嗎?
  
A:肝臟腫瘤的診斷不一定需要做腫瘤切片,依據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合併抽血報告評估後,大都可對腫瘤下臨床診斷,除非是評估結果無法判定腫瘤特性,或有治療或研究上的需求,才會對腫瘤做切片,取得病理診斷。

您今年體檢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兩顆小型肝腫瘤,疑似血管瘤,其實血管瘤是肝臟很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由肝內血管增生形成的,其發生與個人體質有關,如果是典型的肝血管瘤,因為內含有許多血管介面,超音波檢查時多半會呈高迴音性、高亮度的影像特徵,可以此做為診斷的依據。

不過您是初次發現肝腫瘤,加上又有膽管癌的家族史,謹慎起見,可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不同原理的影像檢查跟超音波做比對,假如腫瘤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的呈像上也具有血管瘤的特徵,應該就可初步判定為肝血管瘤了,不需要對腫瘤做切片,可先保持追蹤即可。

約3至6個月後,腹部超音波檢查評估腫瘤的大小及性質有無明顯變化,如果穩定,再逐漸延長追蹤時間至半年到一年。

此外,如果是大的血管瘤,由於血管瘤內充滿血液,切片出血的風險很高,因此,若非必要,臨床上不會輕易對疑似血管瘤的肝腫瘤做切片檢查,小的血管瘤出血的機率就非常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