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國衛院新發現 肝臟生長因子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肝臟生長因子、自體免疫疾病、癌症,三者看起不相干,但國衛院幹細胞最新研究卻發現,間質幹細胞所分泌的「肝臟生長因子」(HGF),能有效降低人體免疫細胞的過度表現,不僅可用在治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甚至可用來抑制腫瘤生長。
該項研究成果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顏伶汝帶領的研究團隊所發表,是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上的一大突破,7月25日刊登於世界頂尖的Cell ournal相關最新幹細胞研究領域雜誌「Stem Cell Reports」。
顏伶汝指出,間質幹細胞分泌許多生長因子,其中又以「肝臟生長因子」最重要。對人體來說,這種生長因子可說是一刀兩刃,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但也可能危及生命,癌症患者如持續分泌肝臟生長因子,反而會讓腫瘤越長越快。
國衛院動物實驗顯示,在老鼠身上注射肝臟生長因子,可以調節免疫,降低自體免疫細胞對正常組織的攻擊。顏伶汝解釋,間質幹細胞可分泌肝臟生長因子,增加來自骨髓的免疫抑制細胞數目,進而降低人體免疫細胞的過度表現。
顏伶汝說,這項研究有助於改善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只要增強肝臟細胞生長因子作用,就可降低異常自體免疫反應。
但肝臟生長因子會讓腫瘤成長茁壯,因為腫瘤組織如有肝臟生長因子,常會使免疫細胞無法分辨敵我。顏伶汝認為,如能降低癌症患者分泌肝臟生長因子,就可讓免疫細胞發揮作用,殺死腫瘤細胞。
顏伶汝指出,在國防醫學院院長司徒惠康、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柯俊等人的合作下,已成功從間質幹細胞中找到調節自體免疫的關鍵機制。未來將與台大、三總、榮總等醫學中心,針對不同疾病進行臨床合作。
【2013/07/29 聯合晚報】
國衛院新發現 肝臟生長因子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肝臟生長因子、自體免疫疾病、癌症,三者看起不相干,但國衛院幹細胞最新研究卻發現,間質幹細胞所分泌的「肝臟生長因子」(HGF),能有效降低人體免疫細胞的過度表現,不僅可用在治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甚至可用來抑制腫瘤生長。
該項研究成果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顏伶汝帶領的研究團隊所發表,是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上的一大突破,7月25日刊登於世界頂尖的Cell ournal相關最新幹細胞研究領域雜誌「Stem Cell Reports」。
顏伶汝指出,間質幹細胞分泌許多生長因子,其中又以「肝臟生長因子」最重要。對人體來說,這種生長因子可說是一刀兩刃,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但也可能危及生命,癌症患者如持續分泌肝臟生長因子,反而會讓腫瘤越長越快。
國衛院動物實驗顯示,在老鼠身上注射肝臟生長因子,可以調節免疫,降低自體免疫細胞對正常組織的攻擊。顏伶汝解釋,間質幹細胞可分泌肝臟生長因子,增加來自骨髓的免疫抑制細胞數目,進而降低人體免疫細胞的過度表現。
顏伶汝說,這項研究有助於改善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只要增強肝臟細胞生長因子作用,就可降低異常自體免疫反應。
但肝臟生長因子會讓腫瘤成長茁壯,因為腫瘤組織如有肝臟生長因子,常會使免疫細胞無法分辨敵我。顏伶汝認為,如能降低癌症患者分泌肝臟生長因子,就可讓免疫細胞發揮作用,殺死腫瘤細胞。
顏伶汝指出,在國防醫學院院長司徒惠康、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柯俊等人的合作下,已成功從間質幹細胞中找到調節自體免疫的關鍵機制。未來將與台大、三總、榮總等醫學中心,針對不同疾病進行臨床合作。
【2013/07/29 聯合晚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