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署立桃園醫院
認識肝炎及其治療
家庭醫學科 呂忠祐醫師
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細胞癌)是國人健康之大敵。據估計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5000人死於肝癌,而每年死於肝硬化者約有4000人之多。在衛生署的十大死因統計中,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細胞癌死亡者,均名列前茅。
肝癌乃是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第1位,女性癌症死因第2位。所以肝病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常見之本土病,也是我們的國病。大多數人對肝炎都不陌生,但究竟了解多少?是不是誤解多於了解呢?肝炎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
從衛生署歷年的統計中發現,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每年約有四、五千人因此病故,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因肝炎病毒引起的;而長年高居全國十大癌症死亡原因榜首的肝癌,每年也奪走五、六千人,其中也大約有90%是慢性肝炎的後遺症;我國B型肝炎帶原者有將近300萬人。
因此,「肝病」是我們的國病,則肝炎病毒可以算是罪魁禍首!其實「肝炎」本身並沒有那麼危險,它之所以可怕,在於它可能發生以下兩種情形而危害生命:
一、引發猛爆性肝炎:無論哪一種肝炎都有可能轉變成猛爆性肝炎,雖然機率很小,不過一旦變成猛爆性肝炎,死亡率高達80%左右。
二、肝炎的後遺症肝硬化及肝癌:長期的慢性肝炎有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的人每年約有5%會演變成肝癌。而肝硬化如果控制不當,也會有致命的危險。
肝炎的定義:
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的破壞,都稱為「肝炎」。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發動炎性細胞(例如:淋巴球)浸潤到組織內放出免疫物質,以對抗外來物,稱為「炎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發炎」。
這種反應若發生在肝臟,就是「肝炎」。會引起肝發炎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藥物、酒精,甚至某些先天性的異常,都有可能。因此肝炎的種類也很多。
肝炎的症狀:
70%的肝炎沒有症狀。人體其他部位發炎時,很容易會有紅腫熱痛等等症狀產生,讓我們有所警覺。但是肝炎卻不一定會有症狀。因為肝臟本身沒有什麼神經,不容易有疼痛的感覺;而且肝臟的再生能力、儲備能力都很強,被破壞的肝細胞很快的就會被再生的新細胞遞補,而且只要有1/5的肝臟,就能維持正常運作功能。因此,除了急性肝炎之外,60%~70%的肝炎都是沒有症狀、悄悄進行的。
比較嚴重的肝病患者或是肝炎急性發作的人有時可能會有下列的症狀出現。但因為某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在其他疾病也會發生,應該多加留意,避免錯誤的判斷。
1.疲倦:這是大家最容易連想到的症狀。但一般來說只有比較嚴重或是急性發作的人才會感到疲倦。此外,其他任何疾病、過勞、睡眠不足、甚至心理上精神上的問題、長期壓力等等,也會讓人感到疲倦。
2.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肝臟負責食物養份的轉化。肝功能變差時,養份無法處理,就造成所謂的「消化不良」。但是消化道或腎臟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引起這種現象。 上腹部不適或腹漲…通常只有急性肝炎發作時才會有腹痛的症狀。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胰臟炎…等也會造成上腹不適。
3.黃疸: 肝臟受損時,膽紅素無法順利處理排入膽汁,膽紅素便會積存在血液中造成黃疸。皮膚或眼白看起來會黃黃的。膽道或胰臟的疾病、某些血液疾病或先天性的疾病(例如蠶豆症)也會造成黃疸或尿尿顏色變深。 連續吃太多含有胡蘿蔔色素的食物(例如:紅蘿蔔、木瓜)也會因為色素沈澱而使的皮膚變黃,但眼白不會變黃,這種情形並不是黃疸。
4.茶色尿:積存在血液中的膽紅素混入尿液中,會使尿液呈現有如濃茶或可樂般的顏色。
※ 不同的原因會引起不同的肝炎,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
1. 病毒性肝炎
2. 非病毒性肝炎
※ 人類的病毒性肝炎共有A,B,C,D,E等五種。
1. A型與E型肝炎是經口傳染,所謂「病從口入」正是A型與E型肝炎的最佳寫照。急性A型肝炎病患的糞便含有大量A型肝炎病毒,被糞便汙染的水源、食物就可能感染沒有抵抗力的民眾。
2. B,C,D型肝炎經由體液傳染(主要是血液)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 有些肝炎並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直接造成肝臟發炎,稱為「非病毒性肝炎」。
(1) 最常見的例如: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
1. 酒精性肝炎(自討苦吃):「喝酒傷肝」,因酗酒所導致的肝炎就是「酒精性肝炎」。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不但會造成酒精性肝炎、導致肝的纖維化;久而久之甚至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2. 藥物性肝炎:中國人可以說是最愛吃藥的民族,有病吃藥、沒病吃補,反正總要吃點兒什麼來強身。其實無論吃藥或進補不當,都有可能造成「藥物性肝炎」,我們所服用的藥物不管是吃的、抹的還是打針的形式,其代謝的過程幾乎都與肝臟、腎臟有關,藥物與肝臟之間的交互作用十分密切。所以,用藥不當時,肝臟就可能受到傷害引起肝炎。
A型肝炎
A型肝炎的潛伏期約2-4星期左右。在臨床上,很難從症狀上 斷定病人所罹患的肝炎是A型肝炎。因為各種肝炎的症狀都很像,必須靠抽血檢查A型肝炎抗體才知道。
※ A型肝炎抗體有兩種:
1. IgG anti-HAV ,此抗體若為陽性,表示曾感染過A型肝炎,而且目前對A型肝炎病毒已有免疫力或抵抗力。
2. IgM anti-HAV,此抗體若為陽性表示目前感染急性A型肝炎。
3. 若是沒有IgG anti-HAV,表示你未感染過A型肝炎病毒,而且對A型肝炎病毒沒有免疫力。
有一部份的人不會有症狀,抽血時才知道自己已感染過A型肝炎。有一部的人會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倦、黃疸等症狀。只有極少部份人會發生猛爆性肝炎。幸好,絕大部份的A型肝炎都可痊癒,而且也不會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後遺症。
由於A型肝炎的傳染主要是經口傳染,所以預防A型肝炎傳染的最佳方式就是注重飲食及飲水的衛生。若是不得不前往A型肝炎的疫區,而且自己沒有保護性的IgG Anti-HAV抗體,最好接受A型肝炎疫苗注射。
B型肝炎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就是說在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在台灣地區的成年人,每5人就有1個(即15~20% )是B型肝炎帶原者。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300萬個同胞是帶原者,台灣地區肝病猖獗,B型肝炎帶原率高是主要原因。
但是HBsAg為陽性這一項數據並無法告訴我們該帶原者的肝受損程度,因為有下列幾項可能性:
1. 不活動型帶原者:就是肝功能正常,且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正常。不過有部份的;健康帶原者若接受肝穿刺,病理學上仍然看到有發炎的現象。
2. 慢性肝炎:GOT、GPT指數不正常,GOT、GPT的值會有上上下下的起伏。
3. 肝硬化:有部份的肝硬化病人可從肝功能看出肝硬化的蛛絲馬跡,不過仍須靠腹部超音波或肝穿刺來加以確認。
4. 併發肝癌:B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後有一部分人會慢慢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但也有少部分人不經由肝硬化,直接從肝炎變成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肝癌需要檢驗血中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當你得知自己是HBsAg陽性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必須要再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還要繼續做更進一步的檢查。至於要做什麼檢查,由您的醫師判定。常做的檢查包括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測定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 知道自己的肝病情況之後怎麼辦呢?
一般而言,若是健康帶原者每年追蹤1次應是足夠,肝硬化的病人,則須4-6個月追蹤1次。然而,要多久追蹤1次,會因每個人的病情不同而略有不同。這須要由您的醫師決定。
至於要追蹤幾年呢?答案很簡單:一輩子。雖然有點煩,但卻很重要。不少病人追蹤了2、3年都沒事,以為天下太平了,沒想到才1、2年沒追蹤,就長出肝癌來了,因此追蹤須持之以恆。尤其是肝硬化的病人千千萬萬要定期追蹤。
※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感染的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有兩種傳染途徑
* 母子傳染(又稱垂直傳染)
是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B型肝炎帶原者母親如為e抗原陽性,則新生兒,98%均會成為帶原者。新生兒時期因此途徑而得到B型肝炎者,很容易在日後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 水平感染
水平感染是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台灣地區目前的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50%是由母子傳染而來,另有50%是由水平傳染而來。
B型肝炎的藥物治療,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能將B型肝炎病毒從體內徹底的清除。也就是希望在臨床上,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並出現表面抗體,GOT、GPT變成正常,而且在病理上肝發炎的情況消失。這是一個理想,可惜現在還沒有這麼一個理想的藥物,可以同時達成上述這些目標。那麼,得B型肝炎是不是沒救了呢?其實不然。目前對B型肝炎治療效果較好的是干擾素。干擾素可以藉由抑制病毒及促進免疫系統這兩方面來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活性,使得肝發炎情況改善及GOT、GPT數值下降。可惜的是,表面抗原仍然存在,不會消失。而且有部份的病人,在停藥之後又會復發。
※ 干擾素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像感冒症狀(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骨頭酸痛)這種副作用,一般是出現在注射干擾素的第1週,之後就會消失。此外,少部份的病人也會有血球下降的現象,不過停藥後就會回復。不過,並不是所有的B型肝炎病人都適合干擾素的治療,而且干擾素治療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1. 一般而言,是用於e抗原陽性的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
2. 已經失代償性的肝硬化病人就不適合干擾素治療。
C型肝炎
C型肝炎是台灣地區肝病猖獗的第2號兇手(僅次於B型肝炎),台灣地區約有2-4%的人口感染C型肝炎。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由於輸血。不過所有C型肝炎的病人,約只有一半有輸血病史,其他可能感染途徑包括使用不潔的針頭、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C型肝炎的檢查是在民國78年才發展出來的。由於在此之前並無法篩檢C型肝炎,所以有少部份的病人因輸血而感染C型肝炎。不過自民國81年起,台灣地區已全面篩檢捐血者之C型肝炎,因此輸血後引起的C型肝炎已經大幅減少。
※ 要診斷C型肝炎:
1. 檢查血清中C型肝炎抗體
2. 檢測血清中C型肝炎病毒的存在
具有C型肝炎抗體,是表示曾感染過或是現在仍感染C型肝炎。目前所能檢測的C型肝炎抗體並不具有保護作用, 與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具有保護作用,兩者的意義有很大的不同。
急性C型肝炎有50%以上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有人估計可高達80%)。而慢性C型肝炎約有20%會變成肝硬化。所以若不慎感染到C型肝炎,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C型肝炎的病人,其GOT、GPT值常會有高高低低 的起伏變動,有時會降至正常範圍內,然後又再上升。所以,只有一次的正常GOT、GPT值並不表你的C型肝炎已經好了。
※ 干擾素是目前治療C型肝炎的最佳選擇,對於台灣肝病的第2號殺手C型肝炎,干擾素的治療效果如何呢?
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最佳選擇,仍是干擾素。用干擾素來治療C型肝炎,平均而言,約有50%的病人初期會有效,可是停藥之後,這些有效的病人中,約有一半又會復發。所以,長期的治療有效比率只有25%。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對干擾素的治療反應都一樣。
D型肝炎
只有B型肝炎帶原者,才會被傳染D型肝炎 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型病毒,因為它自己無法製造出完整的病毒顆粒,必須藉助B型肝炎病毒的外套才能造出具有傳染力的完整病毒。
由上述可知,D型肝炎的病毒只會感染B型肝炎帶原者,台灣地區的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10%同時罹患慢性D型肝炎。但是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的藥物毒癮患者及妓女,卻有高達60%~90%同時罹患慢性D型肝炎。
D型肝炎傳染途徑與B型肝炎類似,主要是經過體液(尤其是血液)而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嫖妓是傳播D型肝炎的主要途徑之一。
※ 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臨床上可分為兩大類:
1. 「同時感染」:B型肝炎病毒與D型肝炎病毒同時感染一個未具有抵抗力的人。事實上,就是同時發生了急性B型肝炎加上急性D型肝炎。此類感染比較少見,預後較好,大多數的患者並不會變成慢性D型肝炎。
2. 「覆加感染」:”雪上加霜”,原來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不幸又遭受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此種「覆加感染」比「同時感染」常見。慢性B型肝炎的病人若發生急性發作,有時禍首便是遭受D型肝炎病毒的「覆加感染」。此類感染預後較不好,大多數的人會變成慢性D型肝炎。
抽血檢查D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DV)便知道。D型肝炎病毒抗體陽性,表示說體內有D型肝炎病毒的存在。D型肝炎病毒抗體並不具有保護作用(與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具有保護作用不同)。
※ 若不幸感染了D型肝炎怎麼辦?
目前並無特別的藥物可以很有效的治療慢性D型肝炎。常用來治療慢性B型或C型肝炎的藥物-干擾素,對於慢性D型肝炎的治療並不理想。所以,最佳的防治之道,就是不要感染B型肝炎而變成帶原者。只要你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D型肝炎病毒對你就「莫法度」。若不幸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切記不要接觸有可能已經污染血液的器具,比如說,共用針頭或刮鬍刀等。同時,也應避免涉足風月場所,以免感染D型肝炎。
E型肝炎
由E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發炎就是E型肝炎;E型肝炎主要盛行於印度、孟買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部份的中國大陸等區。在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有E型肝炎抗體,表示這些人過去可能感染過E型肝炎,但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因而不自知。不過目前為止,在台灣地區尚未見到E型肝炎而導致猛爆性肝炎的案例,E型肝炎也未曾流行,因而E型肝炎在台灣不常見。
E型肝炎的病程
感染到E型肝炎和A型肝炎一樣,只會造成急性肝炎,不會變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要注意的是,若懷孕婦女感染到E型肝炎,其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可達20~39%。
E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E型肝炎的感染途徑與A型肝炎相似,都是“病從口入”。食用遭到E型肝炎病毒汙染的水或食物,就可能因此受到感染。
E肝的診斷
只要抽血檢驗E型肝炎抗體(anti-HEV),但目前檢測E型肝炎試劑尚未普及,只有部份醫院才有。
E肝的預防
由於E型肝炎的感染途徑與A型肝炎類似,其預防之到主要還是要注重飲食衛生。至於E型肝炎疫苗,仍在研發當中。
認識肝炎及其治療
家庭醫學科 呂忠祐醫師
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細胞癌)是國人健康之大敵。據估計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5000人死於肝癌,而每年死於肝硬化者約有4000人之多。在衛生署的十大死因統計中,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細胞癌死亡者,均名列前茅。
肝癌乃是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第1位,女性癌症死因第2位。所以肝病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常見之本土病,也是我們的國病。大多數人對肝炎都不陌生,但究竟了解多少?是不是誤解多於了解呢?肝炎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
從衛生署歷年的統計中發現,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每年約有四、五千人因此病故,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因肝炎病毒引起的;而長年高居全國十大癌症死亡原因榜首的肝癌,每年也奪走五、六千人,其中也大約有90%是慢性肝炎的後遺症;我國B型肝炎帶原者有將近300萬人。
因此,「肝病」是我們的國病,則肝炎病毒可以算是罪魁禍首!其實「肝炎」本身並沒有那麼危險,它之所以可怕,在於它可能發生以下兩種情形而危害生命:
一、引發猛爆性肝炎:無論哪一種肝炎都有可能轉變成猛爆性肝炎,雖然機率很小,不過一旦變成猛爆性肝炎,死亡率高達80%左右。
二、肝炎的後遺症肝硬化及肝癌:長期的慢性肝炎有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的人每年約有5%會演變成肝癌。而肝硬化如果控制不當,也會有致命的危險。
肝炎的定義:
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的破壞,都稱為「肝炎」。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發動炎性細胞(例如:淋巴球)浸潤到組織內放出免疫物質,以對抗外來物,稱為「炎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發炎」。
這種反應若發生在肝臟,就是「肝炎」。會引起肝發炎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藥物、酒精,甚至某些先天性的異常,都有可能。因此肝炎的種類也很多。
肝炎的症狀:
70%的肝炎沒有症狀。人體其他部位發炎時,很容易會有紅腫熱痛等等症狀產生,讓我們有所警覺。但是肝炎卻不一定會有症狀。因為肝臟本身沒有什麼神經,不容易有疼痛的感覺;而且肝臟的再生能力、儲備能力都很強,被破壞的肝細胞很快的就會被再生的新細胞遞補,而且只要有1/5的肝臟,就能維持正常運作功能。因此,除了急性肝炎之外,60%~70%的肝炎都是沒有症狀、悄悄進行的。
比較嚴重的肝病患者或是肝炎急性發作的人有時可能會有下列的症狀出現。但因為某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在其他疾病也會發生,應該多加留意,避免錯誤的判斷。
1.疲倦:這是大家最容易連想到的症狀。但一般來說只有比較嚴重或是急性發作的人才會感到疲倦。此外,其他任何疾病、過勞、睡眠不足、甚至心理上精神上的問題、長期壓力等等,也會讓人感到疲倦。
2.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肝臟負責食物養份的轉化。肝功能變差時,養份無法處理,就造成所謂的「消化不良」。但是消化道或腎臟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引起這種現象。 上腹部不適或腹漲…通常只有急性肝炎發作時才會有腹痛的症狀。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胰臟炎…等也會造成上腹不適。
3.黃疸: 肝臟受損時,膽紅素無法順利處理排入膽汁,膽紅素便會積存在血液中造成黃疸。皮膚或眼白看起來會黃黃的。膽道或胰臟的疾病、某些血液疾病或先天性的疾病(例如蠶豆症)也會造成黃疸或尿尿顏色變深。 連續吃太多含有胡蘿蔔色素的食物(例如:紅蘿蔔、木瓜)也會因為色素沈澱而使的皮膚變黃,但眼白不會變黃,這種情形並不是黃疸。
4.茶色尿:積存在血液中的膽紅素混入尿液中,會使尿液呈現有如濃茶或可樂般的顏色。
※ 不同的原因會引起不同的肝炎,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
1. 病毒性肝炎
2. 非病毒性肝炎
※ 人類的病毒性肝炎共有A,B,C,D,E等五種。
1. A型與E型肝炎是經口傳染,所謂「病從口入」正是A型與E型肝炎的最佳寫照。急性A型肝炎病患的糞便含有大量A型肝炎病毒,被糞便汙染的水源、食物就可能感染沒有抵抗力的民眾。
2. B,C,D型肝炎經由體液傳染(主要是血液)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 有些肝炎並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直接造成肝臟發炎,稱為「非病毒性肝炎」。
(1) 最常見的例如: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
1. 酒精性肝炎(自討苦吃):「喝酒傷肝」,因酗酒所導致的肝炎就是「酒精性肝炎」。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不但會造成酒精性肝炎、導致肝的纖維化;久而久之甚至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2. 藥物性肝炎:中國人可以說是最愛吃藥的民族,有病吃藥、沒病吃補,反正總要吃點兒什麼來強身。其實無論吃藥或進補不當,都有可能造成「藥物性肝炎」,我們所服用的藥物不管是吃的、抹的還是打針的形式,其代謝的過程幾乎都與肝臟、腎臟有關,藥物與肝臟之間的交互作用十分密切。所以,用藥不當時,肝臟就可能受到傷害引起肝炎。
A型肝炎
A型肝炎的潛伏期約2-4星期左右。在臨床上,很難從症狀上 斷定病人所罹患的肝炎是A型肝炎。因為各種肝炎的症狀都很像,必須靠抽血檢查A型肝炎抗體才知道。
※ A型肝炎抗體有兩種:
1. IgG anti-HAV ,此抗體若為陽性,表示曾感染過A型肝炎,而且目前對A型肝炎病毒已有免疫力或抵抗力。
2. IgM anti-HAV,此抗體若為陽性表示目前感染急性A型肝炎。
3. 若是沒有IgG anti-HAV,表示你未感染過A型肝炎病毒,而且對A型肝炎病毒沒有免疫力。
有一部份的人不會有症狀,抽血時才知道自己已感染過A型肝炎。有一部的人會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疲倦、黃疸等症狀。只有極少部份人會發生猛爆性肝炎。幸好,絕大部份的A型肝炎都可痊癒,而且也不會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後遺症。
由於A型肝炎的傳染主要是經口傳染,所以預防A型肝炎傳染的最佳方式就是注重飲食及飲水的衛生。若是不得不前往A型肝炎的疫區,而且自己沒有保護性的IgG Anti-HAV抗體,最好接受A型肝炎疫苗注射。
B型肝炎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就是說在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在台灣地區的成年人,每5人就有1個(即15~20% )是B型肝炎帶原者。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300萬個同胞是帶原者,台灣地區肝病猖獗,B型肝炎帶原率高是主要原因。
但是HBsAg為陽性這一項數據並無法告訴我們該帶原者的肝受損程度,因為有下列幾項可能性:
1. 不活動型帶原者:就是肝功能正常,且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正常。不過有部份的;健康帶原者若接受肝穿刺,病理學上仍然看到有發炎的現象。
2. 慢性肝炎:GOT、GPT指數不正常,GOT、GPT的值會有上上下下的起伏。
3. 肝硬化:有部份的肝硬化病人可從肝功能看出肝硬化的蛛絲馬跡,不過仍須靠腹部超音波或肝穿刺來加以確認。
4. 併發肝癌:B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後有一部分人會慢慢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但也有少部分人不經由肝硬化,直接從肝炎變成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肝癌需要檢驗血中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當你得知自己是HBsAg陽性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必須要再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還要繼續做更進一步的檢查。至於要做什麼檢查,由您的醫師判定。常做的檢查包括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測定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 知道自己的肝病情況之後怎麼辦呢?
一般而言,若是健康帶原者每年追蹤1次應是足夠,肝硬化的病人,則須4-6個月追蹤1次。然而,要多久追蹤1次,會因每個人的病情不同而略有不同。這須要由您的醫師決定。
至於要追蹤幾年呢?答案很簡單:一輩子。雖然有點煩,但卻很重要。不少病人追蹤了2、3年都沒事,以為天下太平了,沒想到才1、2年沒追蹤,就長出肝癌來了,因此追蹤須持之以恆。尤其是肝硬化的病人千千萬萬要定期追蹤。
※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感染的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有兩種傳染途徑
* 母子傳染(又稱垂直傳染)
是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B型肝炎帶原者母親如為e抗原陽性,則新生兒,98%均會成為帶原者。新生兒時期因此途徑而得到B型肝炎者,很容易在日後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 水平感染
水平感染是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台灣地區目前的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50%是由母子傳染而來,另有50%是由水平傳染而來。
B型肝炎的藥物治療,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能將B型肝炎病毒從體內徹底的清除。也就是希望在臨床上,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消失,並出現表面抗體,GOT、GPT變成正常,而且在病理上肝發炎的情況消失。這是一個理想,可惜現在還沒有這麼一個理想的藥物,可以同時達成上述這些目標。那麼,得B型肝炎是不是沒救了呢?其實不然。目前對B型肝炎治療效果較好的是干擾素。干擾素可以藉由抑制病毒及促進免疫系統這兩方面來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活性,使得肝發炎情況改善及GOT、GPT數值下降。可惜的是,表面抗原仍然存在,不會消失。而且有部份的病人,在停藥之後又會復發。
※ 干擾素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像感冒症狀(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骨頭酸痛)這種副作用,一般是出現在注射干擾素的第1週,之後就會消失。此外,少部份的病人也會有血球下降的現象,不過停藥後就會回復。不過,並不是所有的B型肝炎病人都適合干擾素的治療,而且干擾素治療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1. 一般而言,是用於e抗原陽性的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
2. 已經失代償性的肝硬化病人就不適合干擾素治療。
C型肝炎
C型肝炎是台灣地區肝病猖獗的第2號兇手(僅次於B型肝炎),台灣地區約有2-4%的人口感染C型肝炎。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由於輸血。不過所有C型肝炎的病人,約只有一半有輸血病史,其他可能感染途徑包括使用不潔的針頭、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C型肝炎的檢查是在民國78年才發展出來的。由於在此之前並無法篩檢C型肝炎,所以有少部份的病人因輸血而感染C型肝炎。不過自民國81年起,台灣地區已全面篩檢捐血者之C型肝炎,因此輸血後引起的C型肝炎已經大幅減少。
※ 要診斷C型肝炎:
1. 檢查血清中C型肝炎抗體
2. 檢測血清中C型肝炎病毒的存在
具有C型肝炎抗體,是表示曾感染過或是現在仍感染C型肝炎。目前所能檢測的C型肝炎抗體並不具有保護作用, 與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具有保護作用,兩者的意義有很大的不同。
急性C型肝炎有50%以上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有人估計可高達80%)。而慢性C型肝炎約有20%會變成肝硬化。所以若不慎感染到C型肝炎,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C型肝炎的病人,其GOT、GPT值常會有高高低低 的起伏變動,有時會降至正常範圍內,然後又再上升。所以,只有一次的正常GOT、GPT值並不表你的C型肝炎已經好了。
※ 干擾素是目前治療C型肝炎的最佳選擇,對於台灣肝病的第2號殺手C型肝炎,干擾素的治療效果如何呢?
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最佳選擇,仍是干擾素。用干擾素來治療C型肝炎,平均而言,約有50%的病人初期會有效,可是停藥之後,這些有效的病人中,約有一半又會復發。所以,長期的治療有效比率只有25%。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對干擾素的治療反應都一樣。
D型肝炎
只有B型肝炎帶原者,才會被傳染D型肝炎 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型病毒,因為它自己無法製造出完整的病毒顆粒,必須藉助B型肝炎病毒的外套才能造出具有傳染力的完整病毒。
由上述可知,D型肝炎的病毒只會感染B型肝炎帶原者,台灣地區的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10%同時罹患慢性D型肝炎。但是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的藥物毒癮患者及妓女,卻有高達60%~90%同時罹患慢性D型肝炎。
D型肝炎傳染途徑與B型肝炎類似,主要是經過體液(尤其是血液)而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嫖妓是傳播D型肝炎的主要途徑之一。
※ 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臨床上可分為兩大類:
1. 「同時感染」:B型肝炎病毒與D型肝炎病毒同時感染一個未具有抵抗力的人。事實上,就是同時發生了急性B型肝炎加上急性D型肝炎。此類感染比較少見,預後較好,大多數的患者並不會變成慢性D型肝炎。
2. 「覆加感染」:”雪上加霜”,原來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不幸又遭受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此種「覆加感染」比「同時感染」常見。慢性B型肝炎的病人若發生急性發作,有時禍首便是遭受D型肝炎病毒的「覆加感染」。此類感染預後較不好,大多數的人會變成慢性D型肝炎。
抽血檢查D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DV)便知道。D型肝炎病毒抗體陽性,表示說體內有D型肝炎病毒的存在。D型肝炎病毒抗體並不具有保護作用(與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具有保護作用不同)。
※ 若不幸感染了D型肝炎怎麼辦?
目前並無特別的藥物可以很有效的治療慢性D型肝炎。常用來治療慢性B型或C型肝炎的藥物-干擾素,對於慢性D型肝炎的治療並不理想。所以,最佳的防治之道,就是不要感染B型肝炎而變成帶原者。只要你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D型肝炎病毒對你就「莫法度」。若不幸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切記不要接觸有可能已經污染血液的器具,比如說,共用針頭或刮鬍刀等。同時,也應避免涉足風月場所,以免感染D型肝炎。
E型肝炎
由E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發炎就是E型肝炎;E型肝炎主要盛行於印度、孟買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部份的中國大陸等區。在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有E型肝炎抗體,表示這些人過去可能感染過E型肝炎,但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因而不自知。不過目前為止,在台灣地區尚未見到E型肝炎而導致猛爆性肝炎的案例,E型肝炎也未曾流行,因而E型肝炎在台灣不常見。
E型肝炎的病程
感染到E型肝炎和A型肝炎一樣,只會造成急性肝炎,不會變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要注意的是,若懷孕婦女感染到E型肝炎,其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可達20~39%。
E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E型肝炎的感染途徑與A型肝炎相似,都是“病從口入”。食用遭到E型肝炎病毒汙染的水或食物,就可能因此受到感染。
E肝的診斷
只要抽血檢驗E型肝炎抗體(anti-HEV),但目前檢測E型肝炎試劑尚未普及,只有部份醫院才有。
E肝的預防
由於E型肝炎的感染途徑與A型肝炎類似,其預防之到主要還是要注重飲食衛生。至於E型肝炎疫苗,仍在研發當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