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聯合新聞網
 

撒錢買保健品 國人年花800億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雲嘉南等六縣市老人每月花在買廣告藥物及保健食品的費用,高達十三餘億元,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國內一年花在保健食品上的費用多達八百億元,平均下來,每個月也有六、七十億元。

不只如此,衛生署統計顯示,國人用於保健食品等醫療保健支出,自一九九五年起逐年上升,直到去才略為下降。

國人每個月砸重金買保健食品及藥物,康照洲認為,有些保健食品價格真的不便宜,像靈芝、葉黃素、魚油、紅麴等,累積起來的費用自然不低。

康照洲說,對雲嘉南等六縣市老人的訪查是衛生署所委託,了解老人家用藥的情況,以及藥物來源;有些老人家幾乎不看報紙、電視,卻常聽廣播或地下電台,或因為鄰居朋友介紹、透過直銷買藥或保健食品。他說,衛生署才會想到透過社區藥局,輔導這些老人家,不要亂買藥,並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及保健食品使用量。

他指出,區域性小功率電台最常賣的就是標榜生技的食品,還有中藥,NCC近來一直在抓地下電台。至於有線電視也常大剌剌賣食品,誇大效用。

康照洲坦言,業者慣用推銷手法,就是引用動物實驗結果證明其效用,再連結到販售的食品,讓消費者誤以為食品具有療效,這類推銷手法因處於「灰色地帶」,增加執法難度。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聯合新聞網
 

濫用藥物嚴重 7旬老翁服27種藥
 
  
【聯合報╱記者陳信利/雲林縣報導】
 
連結圖片
雲林縣藥師林允崇(左)親切到宅訪視老人用藥情形,避免老人濫用藥物花錢又傷身。
圖/雲林縣健保特約藥局協會提供

一項最新用藥調查顯示,雲嘉南及台東等六縣市約六成老人,每月平均花費一千至三千元購買廣告藥物及保健食品,總金額高達十三億五千萬元,國人濫用藥物情形嚴重。

衛生署委託雲林縣健保特約藥局協會與雲嘉(嘉義縣市)南(台南縣市)及台東等六縣市藥師公會,針對六縣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訪查用藥情形,昨天公布結果。

這項訪查發現部分老人重覆用藥情形嚴重,台南縣與嘉義市有兩名受訪老人,分別使用廿七種及廿一種中西藥,經藥師半年六度訪視宣導,才各降為使用九種。

雲林縣健保特約藥局協會理事長吳宗周說,共完成八千五百五十八份訪視問卷調查,有三成老人會因看電視或聽電台廣告購買藥物或保健食品,其中近六成每月花費在一千至三千元不等。

他指出,六縣市共有二百四十五萬多名老人,若以此數據推估,每月花費高達十三億五千萬元,一年耗費約一百六十二億,又以台南縣最嚴重。

重覆過量使用藥物也是一大問題,嘉義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國輝說,住台南縣的七十多歲林姓老人,竟服用廿七種藥,不少藥的成分大同小異,且有不少是廣告藥;訪視藥師嚇一跳,「正常人吃了都會受不了,更何況是中風及慢性病纏身的老人!」

嘉義市七十一歲羅姓獨居老人也有廿一種中西藥,他說,因患有高血壓、支氣管及氣喘等毛病一直看不好,才會經常跑醫院或診所,「家裡才會有這麼多藥」。

吳宗周表示,雲林等六縣市二百六十九名藥師,半年來深入社區訪視一千一百四十名老人,經過宣導,服用醫師處方藥降幅百分之廿二;西藥、中草藥及保健食品平均降幅更高達百分之七十六,成效顯著。

其中使用健保藥物降幅達百分之卅九,半年省下約一百多萬元藥費;吳宗周認為,若擴及全台全面訪視宣導,推估全台一年可省下超過一億元老人健保藥費。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聯合新聞網
 

藥嘸通亂吃防治有成 「洗腎人生」變少了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千萬通亂吃藥」,衛生署耗時一年拍攝「腎情、深情」慢性腎臟病防治紀錄片,病友現身說法,提醒大家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不要亂吃藥,以避免慢性腎臟病上身。

衛生署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表示,國內洗腎人數達6萬人,每年新增約6千人,死亡人數達4千,國人洗腎率高,主要是糖尿病未受妥善控制,佔洗腎患者43.2%,其次是腎絲球腎炎、高血壓造成洗腎。

近年來因加強宣導教育、健保慢性病個案照護計畫,國人洗腎率自民國95年開始下降,97年更比96年下降8.8%。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說,台灣是近年唯一洗腎率降低的國家。明年1月起,健保將增加3.5億元在前期腎臟病患者照護,增加8.4億元於後期照護。

在紀錄片中現身說法的胡振榮,因遺傳性腎臟病,已洗腎10年。他為了能繼續工作,選擇腹膜透析,工作時,他利用中午用餐時間,先到會議室裡「偷偷」腹膜透析,沒有影響工作與生活,已退休的他可帶著太太到處趴趴走。

腹膜透析病友協會理事長游建勳因為B肝帶原,曾4次急性肝炎發作,他自行購買保肝丸,沒想到吃到腎臟出問題,他以自身經驗提醒,千萬不要亂信偏方、亂吃藥。

孔憲蘭也再次呼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患者應嚴格控制病情,避免偏方、不當藥物傷身,並遵循醫囑,定期驗血、驗尿、血壓檢查。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聯合新聞網
 

無症狀肝炎帶原者 不需刻意服用保肝藥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罹患病毒性肝炎,許多民眾傾向購買各式「保肝藥」。對此,中醫師顏聰明指出,無症狀帶原者不需要刻意大量使用保肝藥,尤其要避免大量無針對性的用藥,中藥須由醫師診斷後處方。

中醫師顏聰明提醒,並非所有患者皆須清除濕熱,所謂舌苔黃膩、小便黃赤,排便穢臭的濕熱症狀未必存在於所有病患身上。一般無症狀者不需要使用清熱解毒藥,如果需要保肝,也建議循中醫師處方服藥避免濫用藥物發生不適。

例如中醫研究顯示,氣滯血瘀患者濫用或單用清熱解毒藥,容易出現不適症狀。這類患者舌色暗紫、面色黯,脈沉細澀,血流不暢,入睡常出現困難。

不少肝病患者容易血流不暢,造成心肝脈絡受阻,患者多伴隨睡不著,胸肋處不舒服等症狀,此時需行氣活血,臨床上隨不同病患狀況,調整藥材,以治療改善,需由中醫師診斷後處方。肝鬱氣滯、脾虛、氣滯血瘀皆為可能出現的表現。在治療上,主要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軟堅散結、健脾益氣為原則。

國人最常見的病毒型肝炎,肝硬化的演變往往在10-20年,或更短的時間。其次,嗜酒過度。酒精性肝硬化為歐美國家導致肝硬化之最常見原因。其他因素則包含飲食不潔,營養失調等。食物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抗脂肝因子,含黃麴毒素,會損壞肝臟健康。

病患若情志鬱結,氣失調暢氣機不利,以致營血流行失暢。肝病傳脾胃使脾胃受損會致水濕停留;治療需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疏理肝氣、健脾益氣。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聯合新聞網
 

新聞幕後/賣藥暴利驚人 地下電台抄不盡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惠惠】

台灣人不只愛買保健食品出了名,還愛買地下電台的藥。衛生署調查發現,十八歲以上民眾,百分之六點五的人曾吃過地下電台賣的藥,以兩千三百萬人口算,多達一百一十五萬國人吃過。吃的人多,加上暴利驚人,難怪大多數地下電台干冒風險賣藥。

為了杜絕地下電台非法賣藥,NCC跟衛生署合作抄地下電台賣假、偽藥,但抓不勝抓;有違法業者的設備被扣押了,短短四十五分鐘後就復播,執法人員疲於奔命。

除了抓地下電台,每天打開電視,上午到下午的冷門時段,違規食品廣告節目比比皆是,一播就是半小時,瘦身、降血糖、保肝、促進生長等,效果一個比一個神奇。

儘管衛生署再三表示,電視上違規廣告食品,檢驗後幾乎都沒攙西藥成分,充其量就是廣告誇大不實;但對糖尿病、肝病等患者,誤信廣告,不尋求正規療法,仍可能造成傷害。

衛生署公布、查緝違規廣告從沒斷過,但民眾不解的是,電視上的違規食品廣告似乎不曾因此少過,甚至還變本加厲。

衛生單位不只查不勝查,違規業者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索性「另起爐灶」,連罰金都不必繳了。

為了遏止媒體刊播違規廣告,衛生署長楊志良打算修法,要求刊播誇大不實廣告的媒體刊播「反廣告」,請民眾不要購買或向民眾道歉。

不過,是不是有效,就要看這法能不能通過,執行成果如何了。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新生報
 

全國洗腎患破6萬 衛署籲控制三高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當民眾每天趕著上班,開始朝九晚五的工作時,有一群人也是每兩、三天要到醫院報到,為的就是洗腎。據健保局統計,目前全國洗腎病人已突破六萬人,其中五萬六千人是每周固定有三天要到醫院報到,由於造成國人洗腎主要原因第一名是糖尿病,其次是腎絲球腎炎、高血壓,再度呼籲國人控制三高,預防慢性腎臟病。

衛生署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昨(八)日指出,國內每年新增六千名病友,進入洗腎,截至目前全國洗腎病人已達六萬多人,其中五萬六千多位是做血液透析,即每周固定三次要到醫院報到,另五千六百多位是在家做腹膜透析,且國內洗腎病人五年的存活率達五成,超過歐美。

由於罹三高患者未來五年內發生慢性腎臟病的危險,比一般高,加上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造成國人洗腎的原因,第一名正是糖尿病,占達四成三,其次是腎絲球腎炎,占兩成五,第三則是高血壓,約占百分之八,再度呼籲民眾控制三高,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預防慢性腎臟病。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聯合新聞網
 

養肝沒有黃金時段 許金川破迷思
 
   
【聯合報╱記者廖乙臻/台北報導】

晚睡,傷肝?顧好肝,就得吃保肝丸?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昨天表示,社會大眾對於保肝很多觀念似是而非。

民眾易輕信坊間偏方,常常「聽什麼、吃什麼」,聽到鄰居老王吃了某種神奇藥方可以顧肝,就一窩蜂買來吃。另一種人,天天吃保肝的丸藥,卻不管買的產品是否經動物或人體臨床測試。許金川強調,很多偏方或未經驗證的保肝丸,都是欠缺科學驗證的危險產品,有些甚至可能傷肝,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

許金川也舉例,常有人自豪「我身體勇健,上山下海不是問題」,但能上山下海不代表身體無恙,更不代表肝沒問題;人的肝臟只要四分之一是正常的,就能維持日常生活。許多民眾平時活動自如,檢查後才發現,肝已經亮起紅燈。

最普遍的錯誤觀念是對GOT、GPT的誤解。許金川表示,大部分民眾測量肝指數GOT、GPT後,若指數在正常範圍就自認肝很正常;其實,這兩個指標,是肝臟發炎指標,只能測到當下有沒有肝發炎,無法得知過去是否發炎或預估未來狀況。

他強調,完整的肝臟健康檢查,應包括B、C型肝炎與胎兒蛋白檢查等,才能得知肝的確切情況。

連結圖片

另外,很多人相信半夜十一時至凌晨二時,是「養肝」的黃金時段,許金川表示,以西醫角度,沒有證據顯示晚睡會傷肝,或是超過幾點睡就一定「爆肝」。這說法較偏向中醫,因為中醫指涉肝的定義較廣,還包括了自律神經、氣血循環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主任醫師陳旺全表示,中醫探討的肝,牽涉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肝若不好,可能影響腸胃、神經、睡眠。

以中醫角度來說,也沒有超過幾點睡就會傷肝的理論。然而,一過晚上十點半,人體會分泌褪黑激素,若立即入睡可幫助身體恢復體力,有利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