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高醫醫訊

甲型胎兒蛋白(AFP)-高≠肝癌,正常≠沒肝癌

肝膽內科   葉明倫主治醫師(103年6月)

在門診常會遇到病患,拿著檢驗報告問:「醫師,我的甲型胎兒蛋白不正常,我會不會得了肝癌﹖」,或是「醫師,你不是告訴我有肝癌,為什麼我的甲型胎兒蛋白是正常的﹖」。

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一種由胎兒腸胃道,卵黃囊及肝臟所分泌之球蛋白。可以經由羊水,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中。因此在懷孕婦女,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也會上升,大約在妊娠的第28至32週會達到最高。但如果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異常上升,也必須考慮胎兒發育異常之可能。此外一些源自於生殖細胞的腫瘤,如畸胎瘤病患其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也有可能異常上升。

除了上述情況外,肝臟疾病也有可能伴隨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的上升,其中又以肝癌為最常見造成異常上升的疾病,因此甲型胎兒蛋白也被用於肝癌高危險群病患之篩檢工具,一般建議慢性肝炎病患每六個月,肝硬化病患每三個月應檢驗血清甲型胎兒蛋白濃度,若異常或持續上升須小心肝癌之可能。

此外甲型胎兒蛋白也可應用於診斷肝癌及肝癌治療後的追蹤,在治療前甲型胎兒蛋白高的肝癌病患,治療後若甲型胎兒蛋白下降回到正常範圍,代表治療效果好甚至肝癌完全清除,相反的若治療後甲型胎兒蛋白持續上升或先下降後上升,則代表治療效果差或肝癌復發轉移。但並非全部肝癌病患甲型胎兒蛋白都一定會上升,有一部分肝癌病患甲型胎兒蛋白是不會上升的,在這種情況下甲型胎兒蛋白就無法當成診斷或追蹤的工具,因此在肝癌高危險群病患之追蹤篩檢上,不只要檢驗血清甲型胎兒蛋白還必須合併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避免遺漏甲型胎兒蛋白正常之肝癌。

除肝癌外,肝細胞再生過程中也會分泌甲型胎兒蛋白。因此在肝炎,尤其急性肝炎或肝硬化病患其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也可能有上升之情形,此上升情形是間接反應肝細胞壞死後的再生,不過仍然必須小心排除肝癌的可能。因此甲型胎兒蛋白高不一定就是肝癌,但正常也無法絕對排除肝癌。所以肝癌高危險群病患必須合併其他檢查工具來追蹤,而非僅靠血清甲型胎兒蛋白檢驗。

抽血檢查血中甲型胎兒蛋白,是檢查出早期肝癌的好方法之一。一般正常值小於20ng/ml。如果血中甲型胎兒蛋白超過400ng/ml以上時,約有90%以上可以確定是肝癌。不過約1/3的小型肝癌病人,甲型胎兒蛋白值正常,所以也不能只靠它來診斷肝癌。

若AFP超過1000ng/ml,當然高度懷疑是肝癌;但若在15-400ng/ml之間,除了肝癌外,就比較有可能是其他肝臟病變,像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是病毒性肝炎的急性發作,或是胃癌、畸胎瘤、卵巢癌、胰臟癌、睪丸癌等,或是懷孕。

肝癌的預防途徑分述如下:

1.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肝癌患者中八成以上曾感染B型肝炎。

2.避免酗酒:研究發現有酗酒習慣者,具有加乘效果。

3.避免食用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

4.避免藥物濫用:某些藥物服用過量可能有導致肝癌之虞。例如類固醇、男性荷爾蒙、動情素等。

5.定期篩檢:大部份肝癌病人血液中「甲型胎蛋白」普遍會升高,因此建議一般正常成年人應每年接受一次「甲型胎蛋白」血液篩檢。

肝癌不但死亡率高,病因複雜,早期又沒有症狀,唯一預防的方法只有從「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著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