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新新聞

根除台灣國病就是現在!

無疫苗預防,台灣感染C肝年增5800人
 

林筱庭  2015-12-24

C型肝炎不同於B型肝炎,雖無疫苗卻是可以根治,但隨著新藥物誕生,「治療就是預防」,有機會一口氣將感染人數降到最低,甚至「完全根除」。根除國病的最後一哩路要如何走?考驗著台灣政府的智慧。         

「若能因此全面治療C型肝炎,根除國病就是現在!」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脫口而出的這一句話,並不是什麼驚人豪語,而是有可能實現的未來願景。

台灣民眾缺乏「病識感」

十二月八日,《新新聞》周刊與台灣肝臟研究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一同舉辦C肝防治論壇,簡榮南便在論壇上提到,C型肝炎不同於B型肝炎,雖無疫苗卻是可以根治,但隨著新藥物誕生,「治療就是預防」,有機會一口氣將感染人數降到最低,甚至「完全根除」。

事實上,台灣每一年約有一萬三千人死於慢性肝病及其併發症,平均每四十五分鐘就有一名台灣人死於肝病,其「殺傷力」極為驚人,堪稱為「台灣國病」,其中肝癌死亡人數約為八千人,患者有六成是B型肝炎患者,三成就是C型肝炎患者。

在過去,台灣向來以B型肝炎為感染人數大宗,但自從31年前,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政策以來,B型肝炎新感染人數就不斷往下掉;如今,取而代之的新威脅就是沒有疫苗的C型肝炎。
據估計,全球約有一.七億人是慢性C型肝炎帶原者,亞洲則是高感染地區;其中台灣的C型肝炎病毒盛行率更是高於其他亞洲鄰近國家,約有四十萬至六十萬人感染,盛行率為4.4%,遠高於日本、中國、印度的1.9%、韓國的1.3%。

簡榮南認為,雖然過去的C型肝炎治療,台灣已有不錯成效,但整體防治上仍遇到不少挑戰。

首先,在於民眾對肝炎及肝癌普遍認知不足,甚至不知自己罹病,缺乏「病識感」。根據國健署2014年調查數據,九成以上民眾認為「熬夜」或「喝酒」是肝病主因,但只有五成四知道C型肝炎也是肝病致病因素。

肝臟無神經,病人無感錯過治療時機

該調查也顯示,民眾即使知道已罹患B型或C型肝炎,仍有三成因為身體未出現異常症狀而選擇不就醫。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指出,「這也是慢性病共同面臨的挑戰,調查也發現,民眾若進一步瞭解治療訊息選擇就醫意願就會提高,這也是防治的一線希望,政府應持續來倡議。」高醫副院長、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余明隆的調查也發現,不瞭解治療方式也是患者未接受治療的因素之一,約占未接受治療的一成一。

簡榮南認為,台灣C型肝炎感染人數實際應達七十五萬人,知道自己是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僅為二十七萬人,「其中主動尋求醫療協助的人就更少,只有十萬七千人。」

由於肝臟沒有神經,肝炎初期不會出現明顯症狀,民眾容易掉以輕心,加上認知不足,主動接受肝炎篩檢意願更低。壢新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徐偉倫說:「大家不願意來,只有覺得疲倦、皮膚癢才會來看診,但事實上只有少數肝病會皮癢,造成疲倦的原因也很多,這些不見得就是肝病。」

徐偉倫解釋,肝炎病人常常沒有感覺,導致常錯過治療時機,「或是篩檢異常也不持續追蹤,缺乏病識感,拖到肝硬化,出現水腫、黃疸才就醫。」他建議,衛生單位應與多家醫院合作,做縣市大規模篩檢與衛教宣導,才能儘速「挖出」罹病者,阻斷傳染途徑。

其次,則是C型肝炎存在於南北與年齡差異。高雄市肝病防治協會理事長盧勝男分析,C型肝炎「重南輕北」,盛行地域性明顯,盛行率最高縣市與最低者相差七、八倍,多集中在雲嘉南平原以及苗栗,若單以村里比較,落差甚至高達0~90.5%之間,盛行率也隨著年齡逐漸攀升,以1960年代為重要分水嶺。

高醫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莊萬龍解釋,過去南北醫療資源不均,造成不少「C肝村」,「針筒消毒沒做好,成為疾病傳播溫床,加上一、二十年前流行密醫,沒牌照都在看病,連藥局也會幫病人打針、處置,加上注射、拔牙、針灸、紋身等過程中器材消毒不完全,更容易造成大規模傳染。」如今醫療訊息發達、醫師教育水準提升,C型肝炎感染人數已大幅下降。

盧勝男建議,防治單位應利用有效指標,輔以成人健檢資料,匯出台灣肝病高風險地圖做為防治參考,篩檢出高危險群,進一步有效阻斷傳染途徑。「值得注意的是,靜脈注射毒癮者因血液暴露、交互感染機會較一般人多,也是潛在高盛行族群。」

藥物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逃避治療

「現在C型肝炎高流行鄉鎮已相當少,預防傳染已做得不錯,關鍵就在要把之前的感染者全抓出來治療,把體內病毒全消滅掉,可說是消滅國病的最後一哩路。」莊萬龍說。

然而,最後一項挑戰卻也最為棘手,便是傳統藥物治療時間長、副作用大。

目前C型肝炎的標準療法,是以「長效型干擾素」及「口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合併治療,也是全世界公認的標準療法,藉此抑制C肝病毒複製、攻擊肝臟,並讓體內免疫系統對抗C肝病毒。

一般來說,療程約在24至48周左右,部分患者更得要治療72周。雖然治療率在75至95%,但副作用大,不僅會出現肌肉痠痛、疲倦、頭痛與發燒等類流感症狀;還有失眠、焦慮、易怒、紅疹搔通、嘔吐,甚至有少數患者會出現貧血、白血球減少等副作用。

「治療過程比肝炎還要痛苦。」三年前檢測出罹患C型肝炎的王先生,回憶當年治療過程滿臉愁苦,他說,精神及食慾變差、掉髮、咳嗽、貧血等副作用幾乎「全中」,自嘲治療過程猶如化療,甚至一度想要停藥選擇放棄。

根據研究統計,使用「長效型干擾素」及「雷巴威林」治療的患者,約有四○%曾因副作用過大而向醫師要求減藥,更有37%因為害怕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而拒絕治療。因藥物產生的難受副作用,讓部分患者即使達到健保給付的標準,仍寧可選擇不治療。

不僅如此,藥物治療也有所局限,部分患者即使捱過長達半年的治療期,結果也有可能是治療無效;甚至更有部分患者因為其他身體疾病而無法接受治療,只能等待其他新藥上市。

余明隆指出,六年前他曾收治一名C型肝炎患者,因藥物治療無效,肝硬化愈來愈嚴重,半年後出現腹部積水,只能消極等待換肝,三年前換肝成功後,沒多久肝炎再度復發,「嘗試以干擾素治療,卻有更多副作用,一度肝衰竭。」當時束手無策,今年九月以專案進口自費新藥,病情才順利控制。

 
國外C型肝炎新藥,Sovaldi 和 Olysio

台灣尚未核准新型口服藥物上市

余明隆解釋,他調查台灣89間肝膽腸胃科診所3043名患者,就發現高達42%的患者明明罹患C型肝炎卻未接受治療;除了部分患者因未達健保給付條件不治療,「其中36.93%因為害怕副作用而不接受,一七.六三%便是因為血液失調、精神問題或其他身體疾病,導致無法接受治療。」

余明隆進一步解釋,C型肝炎的健保給付條件雖然相對單純,只要肝功能指數(GOT,GPT)異常、C肝抗體(anti-HCV)陽性即可;但國際治療準則是單以抗體陽性,且臨床經驗上仍有三分之一患者的肝功能指數其實正常,健保應考慮調整給付條件。

余明隆說,「年紀」也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年紀愈大愈害怕副作用,也愈不符合適合治療條件,如何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顧與治療,是醫界未來思考方向。」

值得慶幸的是,2013年起C型肝炎治療已陸續有新藥物問世,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只有3至6個月,為C肝患者帶來新選擇,「療程大幅縮短,療效更高達90至100%,副作用極少。」簡榮南指出。

據瞭解,目前台灣尚未核准新型口服藥物上市,僅能透過以專案申請來取得新型口服藥物治療,依療程及藥物種類區分,患者需自費100萬至240萬元不等。

「在沒有藥物以前,不適合傳統療法的患者只能等死,想要花錢活命都沒辦法。」余明隆說,目前台灣新藥審核速度比其他國家慢,加上新藥研發成本高、價格貴,「未來大家是否都能享受得到,就得看政府的智慧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肝炎防治專家Homie Razavi則指出,WHO設定肝病防治目標,希望於三○年C肝感染率能減少九成,希望所有會員國都能由政府制定政策、編列預算做疾病篩檢、預防與治療,「葡萄牙、西班呀、埃及都已建立C肝根除策略。」

根除國病的最後一哩路考驗政府智慧

Homie Razavi舉例,埃及政府以一顆藥十美元的價格,向藥廠談妥新型口服藥物價格,預計一年治療三十五萬名病患,三、四年內要完全撲滅C型肝炎。「雖然前期防治費用增加,但未來耗費的治療成本卻會大幅下降,即使不談費用,埃及人民壽命也因此延長,政府便有更多的錢拿來振興經濟。」

Homie Razavi預估,台灣每年將新增約5800名C型肝炎感染者,將來如何控制感染率,「問題即在於錢如何配置、防治政策的擬定方向。」說到底,根除國病的最後一哩路要如何走?考驗著台灣政府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