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聯合新聞網
愛肝達人站/猛爆性「肝」炎、猛爆性「肺」炎?
聯合報/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2025-02-08
最近大S因急性呼吸衰竭而往生,因此國人矚目,而趕去醫院打流感疫苗的人也愈來愈多。
幾年前COVID-19疫情,席捲全世界,不僅國人恐慌,全世界亦是如此。
而最近的流行性感冒,雖然不像COVID-19那麼嚴重,但傳染力也是很強,也會在短時間內奪人性命。
人體有些器官會突然遭受外來的攻擊,而大量組織壞死。在醫學上每個器官的用詞不大一致,例如在肝臟的稱為「猛爆性肝炎」,在腎臟的稱為「急性腎衰竭」,在肺臟的稱為「急性呼吸衰竭」。器官大量壞死失去其功能,就會危及生命,甚至短時間內會死亡。
這其中,一般人最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猛爆性肝炎」,通常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包括ABCDE型肝炎,而其中B型肝炎急性發作最為常見;在美國大量服用消炎退熱藥,例如Tylenol則是主因。
其他病原菌也會引起肝膿瘍,造成肝細胞壞死,或長了肝癌也會破壞肝細胞而讓肝臟失去部分功能,但不會引起肝臟大量壞死,除非肝癌很大,即使如此,速度也是慢慢地,不會突然爆發而致死。
至於腎臟,會突然「猛爆性」發炎而致死的情況也不多,醫學上通常稱為「急性腎衰竭」,通常是失血過多或其他原因引起休克,以致腎臟失去血流的供應,腎功能急速惡化,此種情形通常會幾天內恢復,有時在急性期可以洗腎度過難關。
至於「猛爆性」的肺炎,醫學上通常稱為「急性呼吸衰竭」,就是短時間之內大量肺臟因發炎而失去換氣的功能,此種情形通常是病毒所引起,例如COVID-19病毒或大S得的流感病毒。不管哪一種,通常只有病毒才會破壞得那麼快。細菌有時也會如此,通常是發生在病人本身抵抗力不好之時。而流感或COVID-19,即使正常人也常受到攻擊引發致命性肺炎,引起急性呼吸衰竭。
俗語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只是代表飲食引起的疾病,但這些疾病通常不會在短期內致人於死命,而引起猛爆性肝炎或急性呼吸衰竭致人於死的通常是病毒,面對病毒的防範,有疫苗可施打,例如A肝及B肝疫苗或流感疫苗,但後者有時防不勝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尤其老人家或抵抗力弱的病人更容易感染而致命,不可不慎。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猛爆性肝炎致死率極高!
2025-01-08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最主要的功能是幫助身體解毒、排毒,也會協助許多凝血因子的合成,因此,當發生猛爆性肝炎,肝臟功能失償、無法處理毒素時,就可能引發黃疸、茶色尿、容易出血,最嚴重的情形就是會出現肝腦病變,初期可能是病人脾氣變得比較暴躁、性格出現變化,或者抱怨晚上睡不著,最嚴重時可能呈現無法辨識周遭人,甚至叫不醒的昏迷狀況。
台灣因為B肝帶原者眾多,許多是小時候母子垂直傳染而來,當時免疫系統還不知道B肝病毒是敵人,身體與之共處數十年,是免疫容忍期(immune tolerance)。等到30~40歲時,會進入免疫廓清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免疫系統此時發現B肝病毒是敵人,希望消滅病毒,肝臟因此成了戰場,傷亡慘重,肝發炎指數反覆上升,若此時又喝酒、吃些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就可能是導致猛爆性肝炎的導火線。
此外,吃抗病毒藥物控制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因為藥物無法完全殺光病毒,只是抑制,若貿然停藥,也容易讓病毒再活化。
還有因為治療疾病而需要使用的免疫抑制劑,因為干擾了身體的免疫力,也可能造成B肝病毒趁機活化,因此目前用藥前多會檢驗病人是否有B肝帶原,有可能需預先使用抗B肝病毒藥物,就算沒有驗到表面抗原,也會檢驗是否有B肝核心抗體(若有,代表曾感染B肝病毒),這類型的患者也有可能要預先使用抗B肝病毒藥物,避免病毒再活化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
猛爆性肝炎致死率極高,因為肝臟是相當重要的器官,猛爆性肝炎可能引發全身各器官的異常或衰竭,包括腦水腫、心律不整、腎衰竭、急性窘迫性呼吸衰竭,也可能有嚴重的感染問題,引發敗血症,種種因素加在一起讓猛爆性肝炎死亡率相當高,依據病情嚴重程度,可能達60%。
- May 24 Sat 2025 13:26
愛肝達人站/猛爆性「肝」炎、猛爆性「肺」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