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長庚紀念醫院

 
肝腫瘤介入性治療的新進展
 
 
影像診療科部 洪建福 主任

 
原發性肝細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國人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每年都有超過一萬例以上的新增案例,本院每年的肝癌新病患約900人。肝臟腫瘤的治療方法必需考慮到病患的肝功能、腫瘤的大小、數目及位置。肝臟腫瘤直徑較小且數目較少的病患,可優先考慮手術切除、移植或其他局部摘除方式,包括腫瘤內純酒精、醋酸注射或射頻燒灼術。但若腫瘤已不可手術或不可局部根除,目前常用的方式為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以上這些治療健保皆有給付,但不見得人人適用,當束手無策時,新的介入性血管治療成為幫助病人延命的治療方式。

肝腫瘤介入性治療正值蓬勃發展的階段,本院率先在2008年引進釔90微球體內放射線療法,去年再引進可讓傳統肝動脈栓塞副作用更小的載藥微球,這些手術皆由介入性放射科醫生執行,這類醫師有完整的微創手術訓練,了解如何在影像診療科的導引下治療血管的相關疾病。以目前肝癌介入治療最常用的方法「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為例,影像診療科醫生會先透過X光血管攝影確定肝腫瘤的位置及供應腫瘤的血管,將導管放在特定的血管,經由導管注入治癌藥物及栓塞物質,腫瘤會因缺血而壞死,達到治療及控制腫瘤的效果(圖一手術意向圖)。

     

新型載藥微球可視為改良式的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利用載藥微球可裝填帶有正電荷的化療藥物的特性 (主要的搭配藥物為小紅莓Doxorubicin),讓化療藥物局部在腫瘤位置緩慢釋放,因化療藥物不會分散至全身,患者較毋需擔憂落髮、骨髓抑制及化療藥物伴隨的心臟毒性,治療後病患肝功能也較不受影響(見下表)。

   

新型載藥微球可視為改良式的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利用載藥微球可裝填帶有正電荷的化療藥物的特性 (主要的搭配藥物為小紅莓Doxorubicin),讓化療藥物局部在腫瘤位置緩慢釋放,因化療藥物不會分散至全身,患者較毋需擔憂落髮、骨髓抑制及化療藥物伴隨的心臟毒性,治療後病患肝功能也較不受影響(見下表)。

   

若晚期肝癌病患已不適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或試過栓塞治療但效果不彰者,『釔 90 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性診療(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簡稱SIRT)』可提供最後一線希望。治療流程分為兩階段:治療前七~十四天需作核醫肝內鎝標記巨聚合白蛋白掃描(Intrahepatic Technetium MAA Scan),以測定肝肺分流百分比並計算出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T/N ratio),確認肝臟的動脈結構,同時預先栓塞通往胃腸的側枝血管。治療前一天進行跨科劑量討論會,依據病人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肝肺分流百分比、肝功能及腫瘤大小以訂定最佳劑量。治療當天由放射線科醫師經由股動脈置入肝動脈導管,透過導管注入釔90微球體(圖三釔90微球體治療流程圖)。

釔90微球體直徑約為頭髮的三分之一,跟腫瘤微細動脈的直徑(25~75μm)相當接近,所以會隨著血流停駐在遠端的微細動脈中,數以千萬的微球有相當好的腫瘤覆蓋率,可對腫瘤進行約兩個星期的放射性照射,以相較體外放射治療高出許多的輻射劑量(>120Gy)殺死肝腫瘤。

 
 
由於是選擇性針對肝腫瘤進行照射,相較於傳統體外放射療法會把正常肝細胞一併殺死的問題減至最低。手術時間約需2至3小時,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多數病患只要進行一次療程即可,不似介入性栓塞或化療需反覆多次治療,應較能提高病患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多數病患反應該療法副作用低,沒有一般動脈栓塞後嚴重疼痛、發燒及壓迫感的不適,僅於治療後一至二周內反應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如胃口不佳等,於一個月內可恢復正常。

但釔90 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性治療目前尚無健保給付,病患需自費使用,整個診療約需70萬台幣。所以與其他國家不同,無法用於第一線主動脈內栓塞療法,台灣的病患大部分於栓塞失敗、或其他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才求助該療法。但即使將釔90微球體放在後線治療,仍有高達八成左右的腫瘤控制率,建議未來若肝動脈栓塞術治療兩次無效的病人可優先考慮釔90 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性治療。

本院栓塞或體內放射療法的技術已經與世界先進醫學中心並駕齊驅,這全歸功於擁有完整的治療團隊, 臨床部門針對病人狀況給與治療建議及醫療照護,加上放射應用單位:影像診療部與核子醫學部在釔90體內放射治療技術上緊密結合,團隊合作缺一不可,引進新的肝腫瘤介入性治療,無論是載藥微球或放射線釔90微球皆可視為病患延命的一線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