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肝癌檢查  步步為營
 
 
作者: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談癌色變是一般人常見的反應,肝癌真的沒辦法醫治嗎?其實不然,只要發現得早,肝癌的治療效果是相當不錯的。要早期發現肝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追蹤檢查。有一點相當重要的是,肝癌早期絕大多數沒有症狀,等到有了症狀才想去「早期」發現肝癌,可能為時已晚。

  診斷肝癌的第一線工具是腹部超音波掃瞄及血中胎兒蛋白檢驗,一般所稱的肝功能,對於肝癌的診斷並無多大的幫助,肝癌的病人,其肝功能可能是正常的。

  腹部超音波掃瞄沒有什麼副作用,不會痛苦,必要時可以再做,而且檢查出肝癌的敏感度相當的高,所以成為醫師診斷肝癌的第一線工具。然而腹部超音波雖然是項很簡單的檢查,但由於檢查者的功力不同,對於肝癌的檢出率也就不一樣,這是腹部超音波檢查的缺點。

  至於血中胎兒蛋白檢查則更簡單,抽個血就知道了。你一定會好奇,為何叫胎兒蛋白,跟胎兒有何關係呢?其實,胎兒的確會分泌胎兒蛋白,但是一旦出生後,這種分泌的機關就被關掉了。所以正常的成年人,其血中胎兒蛋白是相當低的。可是在肝癌,不知什麼原因卻又將此分泌機關開啟,所以在血液中可以偵測到胎兒蛋白上升。胎兒蛋白可以說是一種腫瘤的信號。有兩點要注意,第一、小型肝癌約有三分之一不會有胎兒蛋白上升,所以胎兒蛋白正常並不表示沒有肝癌的存在;第二、肝炎本身也會引起胎兒蛋白稍微上升。

  其他常用來診斷肝癌的方法還有腹部電腦斷層掃瞄(CT)、腹部核磁共振掃瞄(MRI )及血管攝影。電腦斷層掃瞄的缺點是要注射顯影劑,有極小部分的人會對顯影劑過敏,太小的腫瘤可能掃瞄不到;核磁共振則費用較高,一般是放在第二線的檢查;血管攝影則會有一點痛苦,一般是用於要開刀或做血管栓塞的病人。

  也許有人會問,是不是每一個肝癌的病人都需要做上述的檢查呢?為什麼做完超音波後還要做電腦斷層及血管攝影呢?理由是,雖然這些檢查的敏感度都很好,可惜並未達到百分之百,為了不要遺漏掉任何腫瘤,所以必須用不同的檢查來確定腫瘤的大小及數目,以便決定最好的治療方式。

  有時做完上述這些檢查,仍無法判定所看到的肝腫瘤是不是肝癌,此時便得做肝穿刺。肝穿刺的目的是要得到一個確定的診斷,以便決定治療方法。曾聽說,肝穿刺會使病情惡化,絕不可做肝穿刺。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觀念,肝穿刺不會對腫瘤的進展與治療有不良的影響,反而可幫助臨床醫師做出最佳的治療抉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ctor 的頭像
    vector

    秤子維的秘密花園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