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CDO23
 
認清肝癌三部曲
 
台灣每年有一萬多人死於肝病,肝癌更是台灣各類癌症中的頭號殺手,關鍵就在於六到八人中就有一人身上還有肝炎病毒,大多數人卻根本不知道,任由肝炎病毒在體內活躍地破壞肝臟,導致肝臟逐漸纖維化,接著就走入肝癌的命運,若沒有及時發現,等到發病才就醫,很少能活過半年。

  「不知道自己有肝炎病毒帶原,肝臟又是沒有神經的沈默器官,加上國人對肝病充滿誤解,是肝癌防治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台大醫院內科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說。

 許金川沈痛的指出,全台灣三百萬名B肝病毒帶原者中,有兩百萬人渾然不知,而在三十萬名C肝病毒帶原者中,這樣的人更多達二十七萬,連自己有沒有帶原都不知道,更別說瞭解肝炎病毒的殺傷力,這也成了現階段肝病防治的最大死角。台灣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一萬多人中,就有五千人是死於肝癌,其他則是死於肝硬化及猛爆性肝炎。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幾乎是肝癌的必經之路,許金川表示,唯有早期發現,定期追蹤治療,肝病患者才能儘量遠離死亡的威脅。

 過去子宮垂直感染是B型肝炎主要原因,因此不少肝癌患者都有家族史,今天,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已屆滿二十年,台灣年輕一輩感染B型肝炎比率大幅下降,進而遠離肝癌三部曲的威脅,而其餘未接種疫苗者,仍可能遭到血液、體液的水平感染,像共用牙刷、刮鬍刀、針頭、刺青、穿耳洞、性行為…都是可能原因。

 台北榮總與性病防治所今年發表一項調查,在九百一十六位本土娼妓、兩百六十三位牛郎與一百二十九位非法入境的中國娼妓中,發現其B肝帶原比率分別為十二%、十七%與十二%,後兩者可能成為新興的肝炎傳染途徑。此外,打針與點滴文化也是感染途徑之一,尤其是C型肝炎,台灣中南部尤其明顯。

 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李壽東表示,早年中南部打針與點滴文化盛行,針頭若沒換又消毒不全,就會造成感染,至今仍有不少人愛到藥房打點滴,有些藥房換了點滴針頭,卻沒有換塑膠導管,成了感染漏洞。

 肝炎與肝癌的關係倒底有多密切?李壽東表示,在所有的肝癌患者中,大約有八成都是和B型肝炎有關,C型肝炎則佔了一成五左右,研究指出,B型肝炎病毒帶原演變成肝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一百五十倍。

 因此,若發現肝炎病毒帶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在身體發出警告前,就密切地監測肝臟的變化,因為肝癌與其他的疾病很不一樣,肝臟要被破壞到八成,才會無法運作,因此一旦出現症狀,即使立刻就醫,腫瘤早已大到十幾公分,此時要談治療已經太晚。

 許金川表示,國人對肝病知識的誤解,讓很多人不但是無辜枉死,更可以說是死不瞑目。這些人並非不注意身體健康,不少人每年定期體檢,肝功能指數都是正常,最後卻因為肝癌末期吐血送醫,這樣的結果,讓很多人到死前都無法接受,家人更是悲痛得無以復加。

 知名歌手薛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早就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當年要啟程到中國巡迴演唱前,還特地抽血檢查了肝功能指數,發現一切正常才放心出發,在中途竟然爆發腹痛,檢查後才發現已經是肝癌末期,幾個月後就與世長辭。

 要避免這樣的悲劇,就必須對肝病有正確的瞭解。許金川表示,事實上肝功能指數代表肝細胞發炎的程度,數字會起伏不定,只能當作參考,要早期揪出肝臟的腫瘤,必須要另外做兩項檢查,就是「甲型胎兒蛋白」搭配「腹部超音波」。

 一旦肝臟出現腫瘤,透過這兩項檢查,檢出率高達九成五,只要能及早發現以手術切除,兩公分以下的腫瘤患者,大約有八成都能夠存活超過十年。而現在風行的高貴健檢PET,找到肝癌的比率只有五成。

 「肝炎帶原者每四到六個月就應該定期進行檢查,放眼台灣,肝癌防治做得最落實的地區就是馬祖。」許金川說,在馬祖這塊彈丸之地,軍民看病都集中在馬祖衛生院,一旦發現有肝炎帶原者就會加以列管,定期強制追蹤,因此當帶原者發現肝癌時,往往只是一、二公分的小腫瘤,開刀預後也普遍良好,目前為止許金川只遇過兩個例外,一位是已經搬到台灣十幾年因而疏於追蹤,另一位則是不受列管的前地方行政首長,兩人都是發病後才就醫,肝癌已經到了晚期。

 許金川表示,光吃保肝藥並不能預防肝癌,亂吃補藥更可能傷害肝臟,要對抗這個沈默的殺手,就不能心存僥倖,必須主動地及早發現肝炎病毒存在,之後嚴密監控肝臟的健康,一旦發現問題就及早治療,通常有很高的治癒率與存活率,才能真正遠離肝癌威脅。
 
疫苗防癌邁大步

 子宮頸癌疫苗近年正如火如荼在全球進行臨床試驗,人類對抗癌症的戰役,眼見將寫下歷史新頁。事實上,早在二十年前,「疫苗防癌」即已在台灣展開,這項B型肝炎疫苗接種政策在台灣推行多年後,不但有效控制了新生代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專家們估計,再過三十年,台灣新生代可望遠離肝癌的陰影!

阻斷病毒阻斷悲劇

 為什麼B肝疫苗可以防肝癌?台大醫學院院長、也是現任世界肝臟醫學會理事長陳定信指出,在台灣,肝癌、肝硬化患者中,九十%以上是因為病毒性肝炎所引起,其中又以B型肝炎最多。注射疫苗保護民眾免於遭到病毒感染致病,間接可以阻斷絕大多數肝癌發生的機會。

 陳定信說:「你知道嗎,抽菸的人得肺癌的危險性大概是一般人的十倍;但是一個B型肝炎帶原者又有肝硬化的話,得肝癌的危險性是沒有B肝的人的一千五百到兩千倍!」至於為何如此?陳定信有一個精闢的比喻。

 他說,身體裡的T細胞免疫系統就像警察,看到壞人(病毒)時,就會設法將它消滅。所以,當T細胞發現躲在肝細胞裡面的B型肝炎病毒時,就好像從窗子外面看到小偷一樣。問題是,這些T細胞不懂得將小偷揪出來消滅,而是直接展開砲火攻擊;當房子裡的病毒被炸死的時候,房子也會一併遭到破壞,也就是造成肝細胞壞死。

 更糟糕的是,這類患者的T細胞無法將所有的病毒清除;每隔一段時間,這些警察就「發憤圖強」對抗病毒,導致好不容易才修復的肝細胞,又被摧毀。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不但肝組織都變成疤痕、纖維化,變成肝硬化;在細胞不斷修復的過程中,也容易出錯,這些出錯的細胞,有些就成了後來的癌腫瘤。

B肝已成肝癌元凶

 「二十多年前,由貝斯里(Beasley)領軍,利用我國公保資料進行一項兩萬多人的大規模追蹤調查研究發現,這些四十歲以上具有B肝帶原的成人男性,居然發生肝癌的相對危險比不帶原的對照組高出兩百多倍!」陳定信說。

 雖然這個研究結果經過幾年後,陸續向下修正,但是在台灣B型肝炎是導致肝癌最大的元兇,已經可以確定。也因此,使用疫苗,讓肝炎病毒沒有機會在肝細胞中「定居」,不但可以讓患者免於成為慢性肝炎患者,也能夠大幅降低肝細胞突變成癌細胞的機會。

這些已經成為現代醫學教科書內的知識,現在看來似乎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不過,這可是台灣醫界與多國研究人員歷經多年研究才得到的成果。甚至當年在推動大規模疫苗注射計劃前,還曾經遭受到極大的阻力。

接種疫苗防範未然

 在當時的衛生署長許子秋極力爭取下,台灣才順利在民國七十三年展開國際間史無前例的大規模B型肝炎疫苗注射計畫,先針對高危險群新生兒注射疫苗,而採行的注射時程與劑量,則是根據先前榮總的研究成果訂出。

 台大小兒科教授張美惠主持的一項跨院研究更發現,台灣在施行兒童B型肝炎疫苗注射十年後,注射肝炎疫苗的六至九歲兒童,其肝細胞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零點一三例,遠低於未注射者的每十萬人零點五二例。

 「一九八四年起,台灣開始推動B型肝炎疫苗接種,民眾B肝帶原率跟著年年往下降,經過十年,台灣小孩B型肝炎帶原率變已經降到一%以下。」陳定信說,若以慢性肝炎患者出現肝癌、肝硬化死亡的年齡中間值約五十五歲來估計,到西元二○四○年、現在的肝炎患者凋零殆盡後,台灣地區將很不容易見到B肝引發的肝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ctor 的頭像
    vector

    秤子維的秘密花園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