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科
各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作者: 胃腸科
逆行性內視鏡膽胰管攝影術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一、 有下列狀況者,不適合進行此項檢查:
不適合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的禁忌(如消化道穿孔、重度心肺功能疾病、意識不清、無法合作者等)。
1.顯影劑過敏症。
2.急性胰臟炎。
3.急性膽道感染。
4.出血傾向。
二、 逆行性內視鏡膽胰管攝影術,需檢查團隊合作完成,對受檢者而言乃是一種安全之檢查方法,惟仍有少部份受檢者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1.藥物之反應(口乾、視力模糊、心悸、小便困難、顯影劑過敏)。
2.腹痛。
3.黏膜擦傷出血。
4.腸穿孔破裂。
5.澱粉酵素升高或急性胰臟炎 (機率約百分之一至七),嚴重性胰臟炎 (機率約千分之一)。
6.菌血症,嚴重情形如敗血症休克。
7.吸入性肺炎。
8.其他偶發之病變,如心律不整、呼吸衰竭、休克等,死亡率約千分之二。
三、 受檢者如需接受乳頭切開術、取石術、放置鼻膽管或內置管時少部分受檢者可能會之有併發症。
1.出血:約有百分之二至五的發生率,嚴重時需經血管栓塞或外科手術治療。
2.十二指腸穿孔,約千分之五至百分之二發生率,嚴重時須外科手術治療。
3.其他少見者如結石崁頓(stone impaction)等需外科手術治療。
4.綜合死亡率約千分之二。
四、 受檢者請注意:
1.檢查中有下列狀況者,請舉手示意檢查的大夫:腹痛難忍、呼吸困難。
2.檢查後,有任何不舒服現象(例如腹痛、呼吸困難、排出黑便或血便、發燒),請告知醫師或至急診室處理。
五、 受檢者或立同意書人對以上說明如有疑問,請在立同意書前詢問診治醫師,並充分仔細瞭解。
胃鏡、內視鏡超音波術、小腸鏡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一、 有下列狀況者不適合進行此項檢查:懷疑有消化道穿孔、重度心肺功能異常(如心律不整、急性心肌梗塞發作二週內、呼吸急促、氣喘發作),吞食強酸強鹼有穿孔危險,意識不清無法合作者等。
二、 泛內視鏡檢查對患者而言乃是一種安全之檢查方法,惟仍有少部份患者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1.藥物之反應(口乾、視力模糊、心悸、小便困難,皆暫時性現象)。
2.腹痛。
3.黏膜擦傷出血。
4.腸穿孔破裂。
5.額關節脫臼。
6.菌血症,嚴重情形如敗血症休克。
7.吸入性肺炎。
8.其他偶發之病變,如心律不整、呼吸衰竭、休克等,死亡率約千分之二。
三、 受檢者如需另外接受治療性內視鏡(如異物摘除、息肉切除、止血、狹窄擴張、食道靜脈曲張治療、鼻胃管灌食置放、胃造廔等)時,少部分患者可能併發出血(機率為千分之一)、黏膜裂傷、腸穿孔(機率為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菌血症等併發。食道靜脈瘤止血術因與患者本身肝臟病況息息相關,死亡率約百分之二,合併症發生率約可高達百分之二十。
四、 受檢者請注意:
1.檢查中有下列狀況者,請舉手示意檢查的醫師:腹痛難忍、呼吸困難。
2.檢查後,有任何不舒服現象(例如腹痛、呼吸困難、排出黑便或血便、發燒),請告知醫師或至急診室處理。
五、 受檢者或立同意書人對以上說明如有疑問,請在立同意書前詢問診治醫師,並充分仔細瞭解。
大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一、 有下列狀況者不適合進行此項檢查:急性大腸炎、已知或懷疑有腸穿孔者、接受大腸切除或骨盆腔手術不久者、已知或懷疑有骨盆沾粘者、有大量腹水者、凝血功能異常者、正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有嚴重心肺疾病者、意識不清無法合作者、大腸無法灌腸乾淨者。
二、 大腸鏡檢查對受檢者而言乃是一種安全之檢查方法,惟仍有少部份受檢者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1.藥物之反應(口乾、視力模糊、心悸、小便困難、皆暫時性現象)。
2.腹痛。
3.黏膜擦傷、出血。
4.腸穿孔破裂(機率為萬分之一至千分之七)。
5.其他偶發之病變,如敗血症、腹膜炎、心率不整、呼吸衰竭、休克、大腸內氣爆、脾臟損傷破裂等。
三、 受檢者如需另外接受治療性內視鏡(如異物摘除、息肉切除、病理切片、止血)時,少部份患者可能併發出血(機率為百分之一)、腸穿孔破裂(機率為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菌血症、腹膜炎等併發。
四、 受檢者請注意:
1.有下列狀況者請告知檢查的醫師:腹脹難忍、頭暈想吐、嚴重的腹脹難以忍受、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
2.檢查後,有任何不舒服現象(例如腹痛、呼吸困難、排出黑便或血便、發燒),請立即至急診室處理。
五、 受檢者立同意書人對以上說明如有疑問,請在立同意書前詢問診治醫師,並充分仔細瞭解。
各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作者: 胃腸科
逆行性內視鏡膽胰管攝影術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一、 有下列狀況者,不適合進行此項檢查:
不適合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的禁忌(如消化道穿孔、重度心肺功能疾病、意識不清、無法合作者等)。
1.顯影劑過敏症。
2.急性胰臟炎。
3.急性膽道感染。
4.出血傾向。
二、 逆行性內視鏡膽胰管攝影術,需檢查團隊合作完成,對受檢者而言乃是一種安全之檢查方法,惟仍有少部份受檢者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1.藥物之反應(口乾、視力模糊、心悸、小便困難、顯影劑過敏)。
2.腹痛。
3.黏膜擦傷出血。
4.腸穿孔破裂。
5.澱粉酵素升高或急性胰臟炎 (機率約百分之一至七),嚴重性胰臟炎 (機率約千分之一)。
6.菌血症,嚴重情形如敗血症休克。
7.吸入性肺炎。
8.其他偶發之病變,如心律不整、呼吸衰竭、休克等,死亡率約千分之二。
三、 受檢者如需接受乳頭切開術、取石術、放置鼻膽管或內置管時少部分受檢者可能會之有併發症。
1.出血:約有百分之二至五的發生率,嚴重時需經血管栓塞或外科手術治療。
2.十二指腸穿孔,約千分之五至百分之二發生率,嚴重時須外科手術治療。
3.其他少見者如結石崁頓(stone impaction)等需外科手術治療。
4.綜合死亡率約千分之二。
四、 受檢者請注意:
1.檢查中有下列狀況者,請舉手示意檢查的大夫:腹痛難忍、呼吸困難。
2.檢查後,有任何不舒服現象(例如腹痛、呼吸困難、排出黑便或血便、發燒),請告知醫師或至急診室處理。
五、 受檢者或立同意書人對以上說明如有疑問,請在立同意書前詢問診治醫師,並充分仔細瞭解。
胃鏡、內視鏡超音波術、小腸鏡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一、 有下列狀況者不適合進行此項檢查:懷疑有消化道穿孔、重度心肺功能異常(如心律不整、急性心肌梗塞發作二週內、呼吸急促、氣喘發作),吞食強酸強鹼有穿孔危險,意識不清無法合作者等。
二、 泛內視鏡檢查對患者而言乃是一種安全之檢查方法,惟仍有少部份患者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1.藥物之反應(口乾、視力模糊、心悸、小便困難,皆暫時性現象)。
2.腹痛。
3.黏膜擦傷出血。
4.腸穿孔破裂。
5.額關節脫臼。
6.菌血症,嚴重情形如敗血症休克。
7.吸入性肺炎。
8.其他偶發之病變,如心律不整、呼吸衰竭、休克等,死亡率約千分之二。
三、 受檢者如需另外接受治療性內視鏡(如異物摘除、息肉切除、止血、狹窄擴張、食道靜脈曲張治療、鼻胃管灌食置放、胃造廔等)時,少部分患者可能併發出血(機率為千分之一)、黏膜裂傷、腸穿孔(機率為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菌血症等併發。食道靜脈瘤止血術因與患者本身肝臟病況息息相關,死亡率約百分之二,合併症發生率約可高達百分之二十。
四、 受檢者請注意:
1.檢查中有下列狀況者,請舉手示意檢查的醫師:腹痛難忍、呼吸困難。
2.檢查後,有任何不舒服現象(例如腹痛、呼吸困難、排出黑便或血便、發燒),請告知醫師或至急診室處理。
五、 受檢者或立同意書人對以上說明如有疑問,請在立同意書前詢問診治醫師,並充分仔細瞭解。
大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治療說明與注意事項
一、 有下列狀況者不適合進行此項檢查:急性大腸炎、已知或懷疑有腸穿孔者、接受大腸切除或骨盆腔手術不久者、已知或懷疑有骨盆沾粘者、有大量腹水者、凝血功能異常者、正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有嚴重心肺疾病者、意識不清無法合作者、大腸無法灌腸乾淨者。
二、 大腸鏡檢查對受檢者而言乃是一種安全之檢查方法,惟仍有少部份受檢者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1.藥物之反應(口乾、視力模糊、心悸、小便困難、皆暫時性現象)。
2.腹痛。
3.黏膜擦傷、出血。
4.腸穿孔破裂(機率為萬分之一至千分之七)。
5.其他偶發之病變,如敗血症、腹膜炎、心率不整、呼吸衰竭、休克、大腸內氣爆、脾臟損傷破裂等。
三、 受檢者如需另外接受治療性內視鏡(如異物摘除、息肉切除、病理切片、止血)時,少部份患者可能併發出血(機率為百分之一)、腸穿孔破裂(機率為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菌血症、腹膜炎等併發。
四、 受檢者請注意:
1.有下列狀況者請告知檢查的醫師:腹脹難忍、頭暈想吐、嚴重的腹脹難以忍受、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
2.檢查後,有任何不舒服現象(例如腹痛、呼吸困難、排出黑便或血便、發燒),請立即至急診室處理。
五、 受檢者立同意書人對以上說明如有疑問,請在立同意書前詢問診治醫師,並充分仔細瞭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