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自由電子報
 

同是B肝帶原 弟罹癌早逝 姊開刀重生   

連結圖片
肝癌病友鄭惠文(右2)在先生林華漢(左1)陪同下,分享生命故事,並切蛋糕慶生。(記者簡榮豐攝)

連結圖片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昨天舉辦16週年慶,名聲樂家簡文秀(前)領唱感恩的心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肝是沉默的器官」,對於31歲的鄭惠文來說,感受最為深刻。因為她的弟弟在6年前死於肝癌,而她在3年前,也意外發現自己有3公分的肝癌,所幸發現得早,經手術切除後,已無大礙。

昨天鄭惠文和先生及女兒一起出席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簡稱肝基會)成立16週年慶活動,分享她的生命故事,也呼籲上班族,雖然忙於工作,但還是要定期做檢查,多花一些時間照顧自己的健康。
 
帶原者須定期追蹤檢查

鄭惠文說,由於父母是B肝帶原者,所以她跟弟弟也有B肝,但他們自恃年輕,只會催爸媽做身體檢查,卻完全忘了自己也需要健檢。

弟弟在當兵時,因為胃不舒服做檢查,才發現肝腫瘤已經有13公分大,且壓迫到胃,10月發病,11月手術,12月就離開人世。

但弟弟的死,並沒有讓鄭惠文警覺到自己也可能罹患肝癌,直到她在懷第2胎時,一直覺得噁心、嘔吐,原本以為是懷孕害喜的關係,但在懷孕第3、4個月例行產檢時,卻發現她的胎兒蛋白飆高,是標準值的40倍。

醫師一開始擔心是寶寶有水腦或是脊椎方面的問題,但檢查後都沒發現異狀,才懷疑可能是她有問題。但因怕會傷到胎兒,她也不敢做太多檢查,且當時腹部超音波檢查沒發現肝腫瘤,因此她和婦產科醫師討論後,決定生下女兒後再說。

沒想到鄭惠文產後持續有噁心、嘔吐現象,於是她再去看肝膽腸胃科醫師,結果在肝臟發現了3公分的腫瘤,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她的母親得知病情後,曾非常自責地說:「難道當我的孩子都要這麼辛苦嗎?」所幸鄭惠文術後恢復狀況不錯,母親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如今鄭惠文已經是2個女兒的媽媽,昨天她感性地說:「我很幸運,因為發現得早,所以手術治療後已無大礙,希望大家和我一樣,都能注意自己的健康。」

幸逢重生的她也承諾,未來會為台灣肝癌防治工作奉獻最大的心力!

肝基會執行長、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表示:「肝是沉默的器官,尤其是有B肝的人,平時更應定期追蹤檢查。」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水果日報
 

早發現 肝癌孕婦重生  
 
 
弟當兵發病2個月病逝「我已多活2年多」

連結圖片
鄭惠文(右二)三年前產後發現罹患肝癌第二期,昨與丈夫、女兒出面籲B肝帶原者定期追蹤。甯瑋瑜攝

【甯瑋瑜╱台北報導】肝病是國病,全國更有300萬名B型肝炎帶原成人,都需定期篩檢。31歲少婦鄭惠文與弟弟都是B肝帶原者,弟弟當兵時腹部悶痛,就醫時竟已是肝癌末期,她則是3年前懷孕時檢驗異常,產後追蹤發現肝癌2期,她昨說:「有救沒救的關鍵,在於發現早晚。」籲B肝帶原者應定期追蹤。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昨歡慶16周年,擔任義工的鄭惠文也分享罹癌故事。她懷次女時,胎兒蛋白是正常值40倍,因胎兒正常,醫師懷疑她本身有腫瘤,但怕傷到胎兒,建議產後追蹤。

籲B肝帶原定檢

鄭惠文產後因持續噁心回診,發現有3公分大的肝癌,「我直到手術前一刻才敢告訴父母,生了跟弟弟一樣的病。」她自認差別在於發現早晚,「弟弟僅活2個月,我多活2年多,所以我發願當義工,提醒B肝帶原者定期追蹤。」

B肝基會執行長許金川說,國內B肝帶原者集中為26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成人,「很多人誤以為肝癌發生在中老年,但臨床不少20、30歲病患,都是有症狀才就醫,幾個月就走了。」他提醒民眾應瞭解自己是否帶原,並主動接受血液、超音波篩檢。

遠離肝癌 注意事項

●無B肝帶原也無抗體者應打疫苗;B肝或C肝帶原與肝炎、肝硬化患者,定期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慢性肝炎者應接受治療
●避免用消毒不完全的器材穿耳洞、刺青、紋眉,不共用刮鬍刀和針頭,避免危險性行為
●少吃醃漬食物,不吃遭黃麴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等五穀
●不自行長期吃中草藥偏方、西藥,不吃來路不明植物、草菇
●戒菸、不過量飲酒;有脂肪肝者應減重
●多吃具抗氧化效果的蔬果

資料來源:許金川醫師、衛生署、《蘋果》資料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