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痔瘡,坐立不安好難挨!

諮詢/林本仁(臺大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臨床副教授)

撰文/黃倩茹

生活壓力大、情緒緊張、排便不正常,讓痔瘡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發作時讓人痛苦難當。想要避免痔瘡上身,最好多吃蔬果、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35歲的阿德是業務員,常因工作壓力精神緊張、焦慮,三餐老是在外,蔬菜水果的攝取量不足,晚上與客戶的交際應酬更是免不了,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習慣性飲酒,讓阿德的排便總是不順暢、有苦難言,最近更不時在馬桶裡看見鮮血,醫師說阿德是長了痔瘡,如果不能調整作息、改善便秘的話,痔瘡只會越趨惡化。

痔瘡是肛門口黏膜下的靜脈叢,也是人體正常的軟墊組織,是每個人都有的組織。隨著時間,這些靜脈叢可能因某些因素鬆弛,進而朝肛門口下墜且脫出,形成「痔瘡」。

不良生活習慣易使痔瘡發作

痔瘡的形成和靜脈長時間受壓力有關,壓力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使周圍的組織變弱,造成黏膜與肛門周圍皮膚的脫垂。在臨床上,患有痔瘡的病人通常有下列特徵:

1.生活習慣:
經常熬夜、精神緊張或焦慮的人。

2.飲食習慣:
飲酒過量、嗜食辛辣食物、喜食精緻食物、食物中缺乏足以刺激腸道黏膜的纖維質。

3.排便習慣:
經常性便秘,或長期用力排便。

4.職業因素:
長期久站、久坐,或負重遠行的工作。

5.感染因素:
肛門部位受到感染,使肛內皮膚、直腸黏膜受到刺激或損傷。

6.疾病因素:
肝硬化腹水、心臟病、骨盆腔腫瘤、靜脈栓塞、慢性咳嗽、長期不當使用肛門軟便劑。

7.懷孕因素:
懷孕會導致骨盆腔循環壓力增加,在懷孕後期格外明顯。

雖然痔瘡可用藥物或手術等方式治療,但僅是緩解急性症狀,若在手術後生活習慣依然故我,痔瘡還是會再度找上門。所以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是預防痔瘡發作的最佳良方。

排便流血就是痔瘡?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門疾病,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發生痔瘡,只是大小與嚴重程度的差異有別。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平均每兩位就有一位曾經罹患痔瘡。

會懷疑自己有痔瘡的病人,通常是「在排便時發現糞便表面、衛生紙上或馬桶裡有鮮血」、「在排便時在肛門口會有可觸及的軟塊,或是會痛的腫脹感」、「肛門附近或肛門裡會癢」,或「肛門流出黏液」。

雖然痔瘡輕微發作時通常還能忍受,但也不能因為「只是痔瘡,自己處理就好」,或因羞於求診,而拒絕醫師的專業診斷。尤其是當排便流血的情形已經持續好幾週,也有可能並非痔瘡引起的,而是有更嚴重的問題,如直腸癌,如果疼痛持續不斷,或因長期出血造成貧血,可能就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痔瘡常與肛門周圍的疾患搞混,像是肛裂、肛門附近膿瘍、肛門或直腸腫瘤,甚至是直腸癌,這些疾病都會以「排便流血」、「肛門附近疼痛」的症狀來表現,很容易與痔瘡混為一談,因此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在門診中,醫師會以肛門指診或肛門鏡檢來確認病徵,若有需要再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痔分內外  對症下藥

痔瘡一般分為內痔、外痔。在肛門位置有個稱為「齒狀線」的地方,在齒狀線以上的肛門黏膜,由臟器神經支配感覺;齒狀線以下的肛門黏膜,由體表神經支配感覺。因此長在齒狀線以上的痔瘡,稱為內痔,內痔在症狀表現上比較不會痛,病人通常只是覺得肛門處總是熱熱的不舒服,但是排便時會無痛出血;長在齒狀線以下的痔瘡,稱為外痔,外痔的皮膚感覺就和體表一樣,對疼痛的感覺敏銳,一旦有痔瘡出血造成的瘀血卡在這裡,就會引起劇痛,造成典型的坐立難安。

 

假如痔瘡急性發作疼痛難耐,可以先嘗試溫水坐浴,每隔數小時在溫水中坐10分鐘,排便後坐浴尤佳,有助緩解腫脹、疼痛的感覺。此外,在清洗肛門時要特別注意,不要用力擦洗皮膚,只要用濕紙巾輕輕拍乾即可,也可以在肛門中及周圍抹上一點凡士林,減少排便時的疼痛。或是使用軟便劑來幫助排便,避免用力解便的情況發生,或是使用栓劑或藥膏來減緩疼痛、止癢,都是急性期可用的處置方式。

輕度痔瘡可先採非手術療法

至於痔瘡的治療方式,針對輕度痔瘡可採用軟便劑、痔瘡外用藥膏或栓劑,如果藥物無法改善症狀,再考慮採用橡皮筋結紮法或紅外線燒灼治療法等非手術方式,對於較嚴重的痔瘡就會考慮以外科手術方式將痔瘡切除。

橡皮筋結紮法僅適用於內痔,其原理是利用很小的橡皮筋藉由結紮器將內痔綁起來,阻斷血流供應,內痔組織便會逐漸壞死脫落。此法好處是操作時間很短,無須麻醉、在門診就可以進行,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不過橡皮筋結紮法僅適用於內痔,且如果有一個以上的內痔,則要分次處理,不可以一次綁好幾個內痔。外痔不適用橡皮筋結紮法的原因,在於外痔是由體表神經支配感覺,如果用橡皮筋結紮法會非常疼痛,因此不適用。

紅外線燒灼治療法是利用紅外線將組織的蛋白質凝結,或者蒸發掉組織內的水分,使痔瘡組織萎縮。

嚴重的痔瘡才會考慮採行外科手術,手術前會給予適合的麻醉,術後大多需要住院觀察。手術後肛門局部會有腫脹疼痛的感覺,適度的溫水坐浴、局部換藥有助將不舒服的感覺減低。

不過回到問題的根源,還是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才是預防痔瘡的最好辦法。

改善排便習慣 預防痔瘡上身

便祕與痔瘡屬因果關係,便祕可說是痔瘡發生與發作的重要因素。

當食物進入腸胃道後,一般經過24至48小時就可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若食物殘渣在腸內停留的時間過久,水分會被大量吸收導致糞便過乾、過硬,打亂了正常的排便規律。常見的症狀有:排便次數明顯減少(每週小於3次)、糞便乾硬、排便困難(費時、費力,或是排便不完全,甚至需要其他方法輔助),這些症狀都容易造成直腸和肛門部的靜脈叢血液循環不良,以及黏膜脫垂,很容易產生痔瘡,因此痔瘡的預防和治療首重改善排便習慣。預防方法包括:

1.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麩皮麥片、全穀類食物;少吃精緻食品(例如白米飯、白麵包等),因為精緻食品缺乏纖維質,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沒有幫助。

2.避免排便習慣受到干擾:精神緊繃、生活規律改變、長途旅行疲累等未能及時排便的情況,容易引起便秘。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可形成條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規律。有便意時不要忽視,立即排便。至於排便環境與姿勢盡量方便,以免抑制便意,破壞排便習慣。

4.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對於久坐少動、精神高度集中的腦力工作者而言,腹肌的鍛鍊有利腸胃功能的改善。

5.每天喝6杯250ml的開水。清晨是一天當中補充水分的最佳時機,清晨飲用溫開水可使腸胃甦醒,刺激蠕動、防止便秘。

6.絕不久坐馬桶:最多坐在馬桶上10分鐘,不在馬桶上閱讀書報、玩手機、寫報告,因為長期蹲坐馬桶會減少肛門附近的血液回流,增加痔瘡的形成。

7.避免濫用瀉藥:濫用瀉藥會降低腸道敏感性,久而久之會形成對某些瀉藥的依賴性,造成便秘。
------------------------------------------------------------------

〔健康Q&A〕

Q:大便時肛門會滴血,或擦肛門時會有血,是痔瘡嗎?

A:可能是。糞便表面、衛生紙或馬桶裡有鮮血,是痔瘡常見的癥候,但也有可能是肛門或直腸出現其他問題(例如:大腸直腸癌、直腸炎、肛裂、肛門廔管等),而在解便時出現鮮血。因此若在解便時發現鮮血,最好的方法是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讓醫師做專業診斷,千萬不要認為「只是痔瘡」,而錯失其他疾病的黃金診療時機。

Q:我阿姨說,她原來有痔瘡,醫師用橡皮筋綁起來就好了,可是,我媽媽的痔瘡卻不能綁,為什麼?

A:橡皮筋結紮法是門診中治療痔瘡常見的方式,以橡皮圈結紮痔瘡根部,阻斷血流,使痔瘡在結紮後10天左右自動乾枯脫落。不過橡皮筋結紮法僅適用於內痔患者,外痔患者不適用。

Q:聽說有痔瘡的人,不能喝酒,否則會發作,是真的嗎?

A:是。飲酒過量是痔瘡的好發因子之一,毫無節制的飲酒會使痔瘡發作,但小酌無妨。

Q:聽說痔瘡每天用溫水沖一沖,以後就會消失,是真的嗎?

A:每天用溫水沖痔瘡,有助緩解腫脹、疼痛的感覺,因此採用溫水坐浴、使用免痔馬桶,或是沐浴的時候用蓮蓬頭沖患部,都是可行的辦法。但是要讓痔瘡不再發作,最好的方法仍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人皆有痣,狗獨無?

其實,不僅是狗,靠四肢爬行的動物,幾乎很少會得痔瘡。為什麼?原來,人類每天除了睡覺時間以外,不是站著就是坐著,直立的時間很長,加上肛門位置較低,受地心引力的影響,直腸肛門靜脈血液回流受到阻礙,成為誘發痔瘡的因素之一。而四肢爬行動物如狗、牛、馬、兔等動物極少得痔瘡,是因爬行動物肛門位置較高,有利於肛門直腸部血液回流,所以不易長痔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ctor 的頭像
    vector

    秤子維的秘密花園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