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元氣網

B肝患者用藥越久 肝癌風險越低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蘇維文醫師    2015-12-22

肝病是台灣的國病,每年約一萬人死於肝硬化、肝癌,而B型及C型肝炎等病毒性的病因為主要致病因素。研究發現,服用抗病毒藥物越久,肝癌罹患風險明顯減少,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蘇維文提醒肝炎患者,務必定期回診追蹤,在醫師評估下用藥,減少罹癌風險。

          
圖/楊順平 提供

蘇維文主任指出,台灣過去因母嬰垂直感染情況普遍,以致國內B肝盛行,全人口中約15%為B肝帶原者,但因症狀不明顯,許多感染者不知自己感染B肝,等到末期嚴重肝硬化、腹水、黃疸,或肝癌破裂出血,才被確診,但為時已晚。

為了對抗B肝,醫界採取初級預防、次級預防等二大策略。初級預防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全面施打B肝疫苗的國家,防制成效卓著,B肝盛行率從15%下降到新生兒帶原者低於1%。

次級預防則是針對國內30歲以上未施打過B肝疫苗的感染者,研究顯示,健保自2004年起給付慢性肝炎治療,如以未曾接受治療的風險為基準,接受B肝治療可使因肝硬化、慢性肝炎致死的風險從1下降到0.78,肝癌致死的風險下降到0.76,顯示B肝治療確實有助降低肝病致死風險。

台北榮總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服藥越久,罹患肝癌的風險越低,相對於未服用抗病毒藥物者,服用一年、二年、三年者罹患肝癌的風險從1下降到0.93、0.67、0.3。

蘇維文主任表示,抗病毒藥物分為口服與長效型干擾素針劑,各有其優缺點。口服藥物便利,一天一顆,沒有明顯副作用,如能規律服藥,對肝炎病毒有良好抑制效果,有效減低病毒引起肝臟發炎,只可惜病人順從性較差,且病人一旦停藥,就可能復發。目前台灣健保針對B肝治療只給付3年,多數接受口服藥物治療成效良好的病人,在3年後停藥,肝炎復發。

至於長效型干擾素屬於間接療法,雖可抑制病毒,但效果不如口服藥物強,不過具有調整病人免疫機能的功效,成功提升部分病人體內的免疫狀況,有效壓制清除病毒。

文獻指出,B肝病毒是否容易復發,與隱藏在肝細胞核內的CCCDNA形式的病毒有強烈關連。CCCDNA偏高的病人,停用口服藥物後復發機率高。而口服藥物無法抑制CCCDNA,長效型干擾素卻可成功抑制部分病人體內的CCCDNA,降低復發機率。

(cccDNA即共價閉合環狀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是一種有三級結構的雙鏈環狀DNA分子,最早是在噬菌體中發現的,而在自然界中被DNA病毒(如多瘤病毒科)感染的其它細胞中也有發現。)

接受一年長效型干擾素治療有效的病人,有80%其反應體內CCCDNA活性的表面抗原標記會消失。不過,長效型干擾素皮下注射後容易產生全身肌肉痠痛、發燒不適、噁心、腸胃不舒服等重感冒症狀的副作用,令許多病人畏懼,健保統計顯示,國內僅有15%病人願意接受長效型干擾素治療,蘇維文主任建議年輕B肝病人,可嘗試長效型干擾素治療,達到病毒長期抑制的療效。

無論是口服藥物或長效型干擾素,療效皆有局限性,無法滿足病人長期病情穩定控制的治療目標,因此醫界積極研發新藥,其中不同機轉的治療性疫苗可激起體內良好免疫反應,療效超越長效型干擾素,副作用卻減少,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可望日後加入抗B肝病毒行列。
------------------------------------------------------------

HBV 的感染與複製

人 HBV 是嗜肝 DNA 病毒的原型,同屬哺乳動物的正嗜肝 DNA 病毒還有旱獺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毛猴乙型肝炎病毒(WMHBV)等,此外還有水禽類嗜肝 DNA 病毒,如鴨B型肝炎病毒(DHBV)、鷺B型肝炎病毒(HHBV)。

1. HBV 的結構特徵

如圖 1A 所示,HBV 病毒,或稱「Dane 顆粒」,由含有 3 種外膜蛋白(血清學上的 HBsAg)的包膜包裹核衣殼(血清學上的 HBcAg)構成。核衣殼內包含的病毒基因組是一個部分雙鏈的鬆弛環狀 DNA,即 RC-DNA。

HBV 基因組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其結構緊密,功能齊全(圖 1B)。HBV 基因組的開放閱讀框(ORF)存在重合,一個 ORF 可轉錄 2 種 mRNA,編碼 2 種蛋白,所有基因表達和複製所必須的調節原件都埋在基因序列中。

 
圖 1.HBV 的基本分子特徵。圖 A 為病毒結構;圖 B 為基因構成(綠色箭頭:啟動子;EnHⅠ/EnH‖:轉錄增強子;DR1,DR2:直接重複序列;紅色波浪線:正鏈 DNA 上的 RNA 引物)。

2. HBV 的感染與複製

如圖 2 所示,HBV 感染肝細胞始於病毒顆粒表面 L 蛋白被肝細胞表面鈉 - 牛磺膽酸共轉運多肽(NTCP)受體識別並結合,可能以內吞形式進入細胞。在胞漿中釋放出核衣殼,核衣殼在核心蛋白核定位信號的作用下,進入胞核,並釋放出 RC-DNA,並最終形成 cccDNA。

cccDNA 與核小體結合形成獨立於細胞染色體外的微小染色體結構,這一過程有賴於 HBx 和核心蛋白的參與。

cccDNA 是病毒轉錄的範本,其利用宿主細胞的 RNA 聚合酶進行轉錄,可產生 3 種亞基因組 RNA,用於合成病毒蛋白,以及 2 種長於基因組的 RNA,用於病毒複製、轉譯核殼等。有效的 cccDNA 轉錄受到肝臟特異性轉錄因數及 HBx 的調控。

在細胞漿中,pgRNA 和病毒 P 蛋白一起被新形成的核殼蛋白包裹,在此以 pgRNA 為範本,逆轉錄形成負鏈,隨後 pgRNA 降解,正鏈合成,新的 RC-DNA 形成。含有 RC-DNA 的成熟核心顆粒包裹外膜蛋白,在細胞多泡體的參與下分泌出細胞,此外,新生的成熟核心顆粒還可以再次入核,擴充細胞的 cccDNA 池。

 
圖 2. 肝細胞中 HBV 的生命週期(GVG:粘多糖;NTCP:鈉 - 牛磺膽酸共轉運多肽)

認識慢性B肝持續感染的元兇:cccD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ctor 的頭像
    vector

    秤子維的秘密花園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