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元氣網

及早照腹部超音波 日後比照有依據

聯合晚報 許金川  2017-10-15

做完腹部超音波,病人哭了。

醫生:「不要難過,看起來,是良性的!」

病人:「不是,我很感動,我跑了好多家醫院,從來沒有一個醫生像你一樣看那麼久、那麼仔細的!」

 
診斷肝癌,通常第一線工具是腹部超音波檢查。因為超音波最簡單、沒有痛苦、沒有輻射線、診斷率又高。 記者吳佳珍/攝影 報系資料照

提起肝腫瘤,許多人都小生怕怕,因肝癌這個名詞奪走身邊太多人的生命。診斷肝癌,通常第一線工具是腹部超音波檢查。因為超音波最簡單、沒有痛苦、沒有輻射線、診斷率又高。

但說來簡單,只要探頭放到病人肚皮就有影像出來,但有時要正確判斷是哪一種腫瘤並不太容易,例如肝臟內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血管瘤,大部分的肝血管瘤可以與肝癌區分,但有時會互相混淆;以為是肝癌,病人哭個半死,後來才知道是良性的血管瘤,或是以為是良性的血管瘤,後來才知是惡性的肝癌,甚至因此延誤了治療的契機。

因此要如何是好?
第一個是找肝膽腸胃科的醫師做腹部超音波,有專業的訓練,自然誤判率就降低了許多。第二是參考有無B、C肝、胎兒蛋白有沒有升高,如果有B肝或C肝,胎兒蛋白也高,那大概是肝癌沒錯。但如果沒有B、C肝,胎兒蛋白也不高,要判斷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就要很小心了,這時可加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來加以區分,約80%以上大都可以區別,如果還是不能確定判斷,最快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做肝切片,做病理診斷。如果小生怕怕,不敢做切片,也可以隔兩、三個月再追蹤觀察看腫瘤長大的速度,通常良性的長得很慢,惡性的就長得很快了。如果是惡性腫瘤,原本2公分可能三個月後就長大成2.5公分或3公分;良性的可能只會大0.1公分。

不管是良性或惡性,腫瘤總是由無到有,逐漸長大,不會憑空冒出一個大的腫瘤出來開始。因此,凡我國人,年齡滿30歲以上,要及早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做為存底,萬一曰後發現肝有腫瘤,就可對照比較,有助於鑑別診斷了。

另外,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全面針對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從民國73年起即開始針對B肝帶原媽媽的小孩施打B肝疫苗、75年起全面針對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許金川教授:「所以民國75年以前出生的台灣人我們稱舊台灣人。」因為那時候沒有施打B肝疫苗,所以約有15%-20%的人會直接從母體垂直感染成為B肝帶原者。

許金川教授表示,不過這些B肝帶原者在年紀大了以後,「人之將老、病毒也衰」,B肝病毒可能會消失成為抗體。對此情況,許金川教授強調,只要不是施打B肝疫苗而有B肝抗體的人,大部分原本是B肝帶原者,肝臟可能已經遭受到B肝病毒攻擊、受傷,仍是有罹患肝癌的可能。許金川教授呼籲,如果你的B肝抗體不是透過施打疫苗而來的,那對肝癌的威脅仍不得掉以輕心,最好還是每隔一年就做完整的肝臟檢查、腹部超音波;B、C肝帶原者則最好要每半年就做一次檢查,面對肝腫瘤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