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全民健康基金會

脂肪肝致病機轉新發現 藥物研發露曙光

撰稿/粘曉菁醫師(本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任天堂懷舊出新,將30年前的火熱遊戲紅白機進化成手掌般大小,讓當年的「超級瑪利歐」、「小精靈」等遊戲再現,令人回味不已。其中小精靈的遊戲,靠著一張嘴吃遍所有障礙物,而它就像我們身體的細胞自噬功能一樣,將不要的東西一一吞噬掉,包括:做錯的片段基因、廢棄的蛋白質、入侵體內的細菌或病毒等,自噬功能宛如人體內的清道夫般,清除所有體內不該存在的微小垃圾。

 

過量糖份和壞油 脂肪肝主兇

吃糖是許多人快樂的泉源,也是造成許多人生病的深淵,尤其是果糖,近幾年研究發現它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且代謝後變成游離性脂肪酸而堆積於肝臟形成脂肪肝,因此糖的日攝取量建議在每天食物總量的10%以下。壞油更是許多人的夢魘,從餿水油或工業油等提煉而成的「假油、壞油」,不僅讓我們腸道吸收過多的油,血中三酸甘油酯過高,進而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還導致過量自由基傷害血管引發心血管致命疾病。因此,消除脂肪肝第一步,就是管好嘴巴,慎選入口的食物種類與份量。

Rubicon抑制自噬功能 加重脂肪肝

日本科學家在2016年研究發現,體外細胞實驗誘發肝細胞變成脂肪肝,將導致特殊蛋白質(Rubicon)過量分泌;倘若把老鼠Ribicon此蛋白質的基因去除,實驗發現即使餵食老鼠高脂肪食物數週後,牠們仍不會產生脂肪肝;而人體脂肪肝組織中亦發現含有較高的Ribicon蛋白。這顯示過多的游離性脂肪酸送達肝臟,隨之引發細胞一連串反應,某些壞的蛋白質(如Rubicon)將大量分泌,進而干擾細胞自噬功能,使得肝臟脂肪代謝受損,一旦這些清道夫工作不佳,脂肪肝則日趨嚴重。

「粉肝」變「柴肝」 肝癌伺機在後

餐桌上的法國鵝肝醬,和台灣的煎粉肝,其實都是肥滋滋的脂肪肝,但是好吃的美食長在人體內,就沒有這麼美好囉!研究發現非酒精引起的脂肪肝,大約四分之一會變成脂肪性肝炎,一旦肝發炎就易造成肝臟慢慢纖維化,反覆肝發炎的結果就像皮膚上不斷受傷的疤痕,又大又硬又明顯,表現在肝臟則是變成肝硬化(台語俗稱柴肝)。雖然國內外研究極少見因為單純脂肪肝經過數十年走完肝病三部曲,最後變成肝癌;但是萬一加上B、C型肝炎病毒等來作亂,長出肝癌的風險將更大幅提升,危害健康。

多項脂肪肝新藥研發 開啟一線曙光

曾有業界報導預測,2020年的暢銷藥排行榜第一名可能是Obeticholic acid,這是一種用來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藥物(目前美國已核准用於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病人),因為脂肪肝病人眾多,估計銷售藥量將遠超越現在昂貴的C肝口服新藥。其人體試驗第二期結果不錯,約6成受試者可改善脂肪肝,2成的病人可以逆轉脂肪性肝炎,更有3成5的肝纖維化病人可獲得改善,目前已進入第三期人體試驗。

而同樣用來治療脂肪性肝炎的藥物,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的專門抑制脂肪酸和葡萄糖的代謝(如:Elafibranor)、有的則抑制發炎反應(如:Cenicriviroc)等,這些新藥都正積極努力完成人體試驗中,期盼不久的將來,可望吞一粒藥丸,即可達到消脂保肝的療效。當此革命尚未成功之前,逆轉脂肪肝並非遙不可及,目前全世界肝臟專家仍力推:健康減重、控制飲食與規則運動,為消除脂肪肝不二法門。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由日本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獲獎,其最重要成就是闡述細胞自噬(Autophagy)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而不久前肝臟學家也發現,脂肪肝的產生原因之一,乃因肝臟自噬功能失調,導致三酸甘油酯在肝細胞內異常堆積而形成脂肪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ctor 的頭像
    vector

    秤子維的秘密花園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