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輪夜班,一定會傷肝嗎?
 
 
文/許金川
 
Q:我今年35歲,有B肝帶原,4年前,因GPT高達600多,在醫師的建議下,服用干安能治療,吃了兩年多停藥。

停藥當時,剛好換工作,新工作必須輪三班,結果停藥半年後,B肝又復發,之後改服貝樂克,我深怕服藥期間輪班,會影響我的肝臟健康,僅輪早、午班,也因此放棄了升遷機會,請問輪值夜班究竟對肝臟有無不良影響?

另外,我目前GPT都恢復正常,醫師建議我持續服用貝樂克,請問長期服用此藥是否適當呢?

A:養生的重要法則之一,就是盡量作息正常,雖然中醫主張熬夜會傷肝,但此肝非彼肝,中醫傷肝主要是指自律神經失調,至於長期熬夜則可能造成生理機能的衰退。目前並無臨床研究證實,熬夜會影響肝臟健康,因此,輪值夜班應該不會使B型肝炎病毒變活躍,或者是影響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

至於B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或喜必福等,整體療程平均約2年至3年,甚至更久,不像注射藥物干擾素有一個明確的停藥時間點。

臨床上,通常會參考一些抽血指數作為停藥與否的依據,包括e抗原與e抗體的轉換,以及GPT與HBV-DNA(B肝病毒量)。

如果用藥前,e抗原陽性者,需用藥至e抗原轉為陰性,且產生e抗體,肝指數正常,也測不到B肝病毒,上述情況需持續兩次,當中間隔半年以上檢查,才會考慮停藥。

至於用藥前,e抗原陰性者,沒有e抗原轉換時間點可以參考,只能依據GPT與HBV-DNA值來判斷,一般要達肝指數正常且測不到B肝病毒,且此情況要持續3次,當中間隔半年以上的檢查,才能考慮停藥。

您服用貝樂克約一年半,最好可以用藥達到停藥標準再考慮停藥,因為未達停藥時間點停藥,日後B肝再復發的機率較高。

原則上,長期使用貝樂克並沒有特別的副作用或後遺症,也無臨床研究顯示,對人體有何不良影響,但用藥期間,需注意不可受孕,恐怕會影響胎兒健康。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B肝病毒量高達千萬 仍建議使用抗病毒藥

文/許金川

Q:我今年55歲,有B肝帶原,也有輕微肝硬化,但是我的GOT、GPT(肝功能指數)時而正常,時而偏高。最近醫師幫我驗了B肝病毒量,病毒量上千萬,醫師考慮幫我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但是最近我的GOT44、GPT52,只高出正常值一點點,健保沒有給付,請問這樣也要治療嗎?

A:B型肝炎是否要進行治療,除了參考肝指數GOT、GPT之外,B型肝炎病毒量、肝臟是否有纖維化及肝硬化,都是評估的重點,但是目前健保給付規範與醫界的治療共識有落差,因此,有部分需要治療的病人,仍無法享有健保給付。

在健保給付方面,對於e抗原陽性者,如果GPT高於正常值5倍以上,健保可以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一年半,或注射藥物干擾素半年,但如果GPT介於2至5倍之間,需要進行肝臟切片,確定核心抗原(HBcAg)陽性,並且有慢性肝炎變化,健保才會給付;至於e抗原陰性者,需GPT高於正常值兩倍以上,且一定要經過肝臟切片,證實HBcAg陽性,健保才會給付。

您長期以來,肝指數都起伏不定,歸屬於慢性B型肝炎,也就是肝臟因為B肝病毒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雖然最近肝指數只偏高一點,也未達健保給付的最基本正常值兩倍以上,由於先前抗病毒藥物還不是很理想,因此以前醫師是不會建議使用。

目前健保給付就是根據多年前的醫療觀念制定的,但近年來,陸續有更好的抗病毒藥物問世。醫界對B肝的治療日趨積極,因此以最近世界的醫療共識來看,您的年紀超過40歲,又有肝硬化,同時血中的病毒量也高達千萬,還是會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減少肝臟發炎,以避免肝硬化進一步惡化。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C肝治療 不等於化學治療

文/許金川

Q:奶奶今年60歲了,生小孩時,因為大出血,所以有輸血,可能因此被感染了C型肝炎,定期追蹤大概有5年時間了,最近再追蹤時,醫師建議奶奶要接受C型肝炎治療,可是聽說C型肝炎治療就是化學治療,會讓人十分難受,請問這是真的嗎?治療的成功率高嗎?

A:在以前感染了C型肝炎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因此,有不少病友慢慢由慢性C型肝炎進入肝硬化,再由肝硬化變成肝癌。

近年來,C型肝炎有了藥物可以治療,將病毒清除,以減少日後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因此,如果醫師評估可以治療,最好與醫師配合。

目前以干擾素加上口服的抗病毒藥物Ribavirin(雷巴威林)合併治療。由於干擾素會抑制骨髓造血系統的運作,所以治療期間會使得白血球與血小板降低,此外,也可能會出現發燒、疲倦、食慾不振、輕微掉髮、精神焦躁、失眠的情況,至於Ribavirin會有貧血與導致畸胎的副作用。

因為這些副作用讓許多人對C肝治療聞之卻步,甚至誤以為干擾素加上Ribavirin合併治療就是所謂的化學治療。臨床上,病患治療時,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上述一些副作用,導致體力與精神都變差,但即使如此,干擾素加上Ribavirin合併治療與化學治療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為一談。

對於治療時,伴隨而來的副作用,醫師都會密切觀察,包括患者不適的症狀及血球下降程度,必要時,會減低藥量,甚至暫停用藥,故還是有其彈性可做調整。

至於C型肝炎治療的成功率與患者本身的C肝病毒基因型有密切關係。

據統計,基因型第一型者治療成功率約6成,第二基因型者成功率可高達8至9成,但無法在治療前,就預測治療是否會成功,還是要依每位患者治療時的反應而定。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肝硬化病人黃疸續偏高 審慎以對

文/許金川

Q:媽媽有B型肝炎,大約在50歲時,得知有肝硬化。由於經濟因素,一直到健保大幅放寬給付條件之後,才開始用抗病毒藥物「貝樂克」治療,目前用藥大約已經一年了,GOT、GPT(肝功能指數)都恢復正常,也測不到B肝病毒了,但是她的黃疸指數卻慢慢從1.7升高到現在的2.2左右,請問這與B型肝炎有關係嗎?是不是要換另一種藥物治療呢?

A:黃疸其實就是體內的膽紅素過高所致。膽紅素是血液中,老舊紅血球被破壞之後,其中攜帶氧氣的血紅素被釋放到血液中,到肝臟之後,經肝細胞的加工處理,轉換成膽汁,流入膽管,然後貯存在膽囊中,最後再經由總膽管流入十二指腸,因此,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使黃疸指數偏高。

當肝臟功能不良,無法正常轉換膽紅素,或是膽管、總膽管被壓迫或堵塞,造成膽汁無法順利流入腸道,都可能導致黃疸指數升高。

此外,溶血性貧血的病人因為紅血球破壞過多,肝臟來不及處理過多的膽色素,也可能使黃疸指數偏高。

您的母親是肝硬化患者,如果她肝硬化厲害,當肝臟功能逐漸退化,膽紅素無法順利代謝,是有可能會出現黃疸指數慢慢升高的情況,這種情況即使B肝病毒在貝樂克治療之下,已經測不到,但黃疸還是無法恢復到正常範圍,也就是說,您的母親目前黃疸升高,應該與B型肝炎病毒沒有直接關係。

假如您媽媽的黃疸指數維持平穩,沒有再持續升高,目前只要繼續用貝樂克治療且保持定期追蹤即可。但如果黃疸指數一直往上升高,此時可能會懷疑其他可能性,例如膽道是否有被壓迫或堵塞?或肝臟長了東西?最好做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進一步確認,另一種情況則可能是肝硬化厲害,肝臟功能持續衰退,這時可能就要考慮肝臟移植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肝硬化發生 長期反覆發炎導致

文/許金川

Q:爸爸這兩個月來,總覺得腹脹,腳部也有輕微水腫,上週因為解出黑色糞便,我們帶他到醫院求診,超音波及抽血檢查之後才發現爸爸有肝硬化,所以才會陸續出現這些症狀,我印象中,爸爸的身體一直都很好,連感冒都很少見,怎麼會突然肝硬化呢?肝硬化有機會可以恢復嗎?

A:肝臟是人體內最主要的化學處理中心,卻又是人體中,最沉默的器官,當肝細胞發炎受損,若沒有經過抽血及超音波檢查,病人本身並不容易察覺有任何異狀,這是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加上只要存有1/4正常的肝細胞,肝臟就能正常運作,因此,輕微的肝炎、初期的肝硬化,甚至初期的肝癌,病人都是不自覺的,外觀與體力也大多不受影響。

肝硬化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突然發生的,一定是有某些原因造成肝臟反覆發炎,從慢性肝炎慢慢演變為肝臟纖維化,此階段若沒有好好控制,導致肝臟發炎的原因,長期下來,肝臟纖維化就會轉變為肝硬化,因此,從慢性肝炎到肝纖維化,再進展到肝硬化,通常是一段漫長的病程。

目前當務之急是要釐清肝硬化的原因為何,是因為B肝或C肝病毒導致慢性肝炎?還是因為長期飲酒?或服用藥物所致,或者是有自體免疫性肝炎或脂肪肝等,需找出最根本的原因,對此治療與改善,才能避免肝炎與肝硬化持續惡化。

一旦肝硬化厲害,目前沒有方法可讓肝臟軟化回來,也不可能再回到過去未硬化前的健康,除非肝臟移植,也就是換一顆新的肝臟。

假如您的父親肝硬化日趨嚴重,肝臟功能逐漸衰退,出現肝衰竭的跡象,最後就只有靠肝臟移植,才能重獲新生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胎兒蛋白升 並非單一種原因

文/許金川

Q:我的太太今年55歲,兩年前因無緣無故感到異常疲倦,上醫院抽血檢查後,才知道GOT、GPT很高,而且也有B型肝炎,當時胎兒蛋白指數也升高,醫師說這是肝炎導致的,果然,大約3個月後,肝炎慢慢恢復,胎兒蛋白也降至正常了。但是上週追蹤檢查時再抽血,胎兒蛋白又升高了,但這一次GOT、GPT卻完全正常,怎麼會這樣呢?

A:胎兒蛋白是胎兒在母體內所分泌的一種物質,所以媽媽在懷孕時,胎兒蛋白都會升高,但是一旦小孩出生之後,胎兒蛋白就會下降至正常,因此,正常成年人血中的胎兒蛋白是很低的。

可是當肝臟長出肝癌時,大多數的肝癌細胞本身會分泌胎兒蛋白,因此,胎兒蛋白是診斷肝癌的指標。

臨床上,大約有1/3小型肝癌的患者,胎兒蛋白是會升高的;另外,當肝炎發作厲害,肝細胞再生的過程當中,胎兒蛋白也會升高,若生殖器官長了腫瘤,也可能使胎兒蛋白偏高,此外,還有少部分患者的胎兒蛋白升高是不明原因的。由於上述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胎兒蛋白偏高,故一旦有胎兒蛋白異常的情況,一定要仔細釐清。

您的太太兩年前因為肝炎發作,使得肝指數、胎兒蛋白都升高。這次肝指數一切正常,但是胎兒蛋白又無故升高,此時就要懷疑是否有存在其他可能的原因了。

由於您的太太有B肝帶原,是肝癌的高危險群,首先要懷疑是不是肝臟長了壞東西,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初步檢查,看看有沒有可疑的病灶,必要時,再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加以確認,如果肝臟檢查正常,就要再進一步檢查生殖器官了。

假如檢查都沒有異狀,也要保持密切的追蹤觀察,包括胎兒蛋白的數據變化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罹患肝癌 務必立即治療

文/許金川

Q:父親今年70多歲,平時很少看醫師,身體算是十分硬朗。他一月份因為腹脹到診所求醫,無意間發現GOT、GPT輕微升高,進一步轉診到大醫院的肝膽科,才發現肝臟有很多顆腫瘤,最大的腫瘤約6到7公分。

醫師說,他應該是原發性的肝腫瘤,就是俗稱的肝癌,但還好他的肝功能還不錯,建議作栓塞治療,但是我搜尋了栓塞治療的相關資料,好像治療之後會很不舒服,我看父親現在不管是體力或食慾都很好,擔心治療之後反而會影響體力,甚至導致肝功能惡化,請問一定要做治療嗎?如果不治療會怎麼樣呢?

A:肝病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症狀,這是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所以,輕微的肝炎或早期的肝硬化或肝癌,往往病人都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如果真有症狀出現,通常都是大事不妙了,可能治療起來效果有限,且預後也不好。

您的父親目前有多顆肝腫瘤,但好在肝功能不錯,所以,還有機會可以作動脈栓塞治療,但如果因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而放任肝癌不治療,肝癌越長越多,可能會侵入肝臟內的血管或壓迫膽道,也可能會蔓延到其它器官,例如肺部或骨頭。

此外,也可能因為正常的肝組織越來越少,肝功能也會跟著退化,最後,黃疸、腹水、體重減輕等症狀也會出現,屆時可能很難治療,只能給予一些緩解症狀的支持療法了。

至於動脈栓塞治療在肝癌治療行之有年,治療技術已經相當純熟。一般來說,治療後,可能會出現發燒、腹痛、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肝功能指數也會些許升高,病患也會顯得比較虛弱、疲倦,但是每位患者出現的症狀不盡相同,嚴重程度也不一。

不過,通常這些不適的副作用會慢慢緩解,病患的體力、精神也會逐漸恢復。如果因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而猶豫不決,延遲治療,有可能因此而錯失了治療的契機!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肝癌動脈栓塞治療 通常無法一次OK

文/許金川

Q:媽媽75歲了,最近因為常常腳水腫,上醫院檢查才知道有肝硬化,而且有一顆6到7公分的肝癌腫瘤。入院後,做了好多檢查,最後醫師說不能手術切除,也不能電燒治療,只能做動脈栓塞治療,且栓塞治療不能一次治療完全,可能需要做2到3次。

為什麼不能一次治療完全?得要重複多次治療?到底需要做幾次,才能讓腫瘤消失?

A:肝癌治療大致分為治癒性治療跟非治癒性治療。

治癒性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局部治療(無線射頻燒灼術與酒精注射)及肝臟移植,通常可以完全去除腫瘤;非治癒性療法包含動脈栓塞治療與標靶治療,這兩種方式通常都無法徹底治療腫瘤,但治癒性療法多少可以達到部分控制腫瘤的效果,而非治癒性療法的有效機率更低。

肝臟有7公分大的肝癌腫瘤,且又合併有肝硬化,有可能是肝功能不佳,如果動刀切除肝癌,剩餘的肝臟恐怕無法負荷生理所需。

並不適合局部治療,相較之下,動脈栓塞治療較合適。

動脈栓塞治療是將供應肝癌的動脈堵住,讓腫瘤因為失去血液供應、缺乏養份而壞死,因此,只要栓塞的導管儘量深入靠近腫瘤,理論上,栓塞效果就會越理想,但有些發現較晚的肝癌,會有許多細小的血管跟著生長出來,供應腫瘤的血管可能不只一條,此時,就會增加栓塞上的困難,往往治療一次無法完全,需要一次治療之後,依據栓塞的效果再決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治療時間。

因此,很難一開始就預測要做幾次栓塞,才會治療完全。此外,栓塞治療時,也要衡量病人本身的肝臟功能與體力是否已經恢復。

假如肝功能或病人體力不夠理想,即使還有殘存的腫瘤,還是要先保持觀察,不能馬上治療,以免肝臟不堪負荷,引起肝臟衰竭。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愛肝加油站〉肝水泡若無症狀 不需積極治療

文/許金川

Q:我的母親肝臟長了許多水泡,最大顆的水泡約有10多公分。幾年前,她曾動過一次手術,但最近其中一顆水泡又大到10公分,醫師認為,母親的肝臟檢驗數據都正常,目前不需再治療,可是母親老是腹脹,她覺得是水泡撐在腹中造成。

請問是否有類似羊膜穿刺的手術能夠抽出水泡中的水,以減輕母親不舒服的情況?如果不處理,水泡這麼多又這麼大,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呢?

A:肝水泡又稱作肝囊腫,可以說是肝臟內十分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發生原因跟個人體質有關,常都是在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間被檢查出來。如果確定診斷是肝水泡,原則上,肝水泡並不會有惡性的變化,對患者的健康也無大礙。

大部分的患者肝臟功能都很正常,也不會有特別的症狀顯現出來,除非水泡很多、很大,整個肝臟腫得很大,壓迫到胃就可能引起腹脹,尤其在飯後更會感覺。事實上,大部分的病友都是一輩子與水泡「和平共處」。

臨床上,如果病人的肝臟功能沒有受到影響,也沒有不舒服的症狀,不會積極建議治療肝水泡。

您的母親的腹脹問題,不一定就是水泡所致,也可能是胃或大腸出了問題,最好進一步釐清,假如其他可能原因都已排除,腹脹確實是水泡所引起,屆時再考慮是否對肝水泡治療,以緩解腹脹不適。

至於肝水泡治療大概有兩種方式,一是利用超音波定位,將細針放入水泡內,抽出水泡中的水,同時打入無水酒精或其他藥物讓水泡壁的細胞不會再分泌液體出來,或者是以手術方式切除水泡或打洞,讓水泡內的液體流到腹腔內。但不管是何種治療方式,水泡有可能在治療之後,又再長出來,因此,通常不必積極治療。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