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華人健康網

偵測早期肝癌利器!新肝臟標靶顯影揪出小腫瘤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6/11/16  

肝癌久居國人十大癌症的前3名,致死率高,對國人健康的威脅頗鉅!因此,如何在肝腫瘤細胞擴散前,儘速切除化驗良性、惡性與否非常重要。可偏偏在傳統影像檢查技術下,小於2公分大小的肝腫瘤,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被準確鑑別。所幸,在醫學技術的進步下,如今已有新型的肝臟標靶顯影劑,有助醫師找出隱藏的小型肝腫瘤,選對合適的治療方針!

 
左為雙和醫院消化內科吳立偉醫師,右為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邱彥程醫師。

肝癌治療怎著手?肝腫瘤的數量多寡、大小是關鍵!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彥程表示,根據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級(BCLC)可知,肝腫瘤的數量多寡,一向是決定醫師採取何種治療方針的重要判斷依據。就以民眾常聽聞肝臟移植手術來說,一般多只適合單一腫瘤小於3公分,或是3個腫瘤≦3公分者為限。若腫瘤數量超過3個以上,在生存率及治癒率上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級(BCLC)。(圖表資料/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彥程提供)

此外,除了手術切除、肝臟移植等選項外,射頻灼燒術也是肝腫瘤治療中一個相當成熟且廣為應用的治療。可值得注意的是,射頻灼燒消融肝腫瘤的術前影像檢查,可謂影響手術成敗的關鍵。因為,消融的範圍如果太大,容易傷害肝周邊的器官及組織;如果消融的範圍太小,又容易因為消融不乾淨而造成肝腫瘤復發!消融範圍大小差距約0.5至1公分,這0.5公分就能決定治療成敗,也因此突顯肝癌治療術前影像檢查精準度的重要性!

肝腫瘤愈小愈難偵測!小於1公分傳統影像難鑑別

不過,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目前醫學界也發現,無論哪一種影像檢查,肝腫瘤愈小愈難偵測出來。根據國外研究顯示,以早期肝癌為例,精準度較高的電腦斷層攝影(CT)和磁振造影(MRI)相比較,1到2公分的肝腫瘤,CT的準確度只有6成;MRI的準確度為8到9成。

但是,如果為1公分以下的肝腫瘤,CT的準確度就大幅降低到1成;MRI的準確度更只有3~7成。因此,在過去的肝腫瘤治療過程中,如何有效提高檢查精準度,一向是醫師們的一大挑戰!尤其是,因肝硬化使肝臟凹凸不平,透過超音波及一般MRI較難看出肝腫瘤病灶的患者更是棘手。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彥程表示,肝腫瘤檢查的另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影像能否找出肝腫瘤旁的衛星結節。

提升總體存活率!肝臟標靶顯影劑助揪出肝腫瘤蹤跡

此外,邱彥程醫師強調,肝腫瘤檢查的另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影像能否找出肝腫瘤旁的衛星結節。一般來說,肝腫瘤的衛星結節大多很小顆,約0.5~1公分左右,距離主要腫瘤的距離,最也多在0.5~1 公分內。但是,因為小於2公分以下的肝腫瘤衛星結節沒有血管,因此,超音波無法照出,MRI的準確度也只有3到7成。

而研究顯示,射頻灼燒消融肝腫瘤的復發率之所以高於外科手術,原因就是因為消融範圍過小,以及術前影像檢查未提早發現。所以,一般消融範圍都需要比原來的腫瘤大小更大,就是為了考慮衛星結節的因素。

根據刊登於2015年《Gastroenterology》期刊的國外研究顯示,進行MRI檢查時,如果加入肝臟標靶顯影劑,4年後總體存活率和無復發存活率都高於CT,而且也較CT找出16%的衛星結節。

吳立偉醫師解釋,之所以有上述效果,這是因為小顆肝腫瘤和衛星結節大都血管尚未增生。因此,利用肝臟標靶顯影劑可進入正常肝細胞內,無法進入肝腫瘤細胞的特性,便能幫助較正確找出隱藏的小顆肝腫瘤,來提高影像檢查的精準度所致。

肝臟標靶顯影劑揪癌蹤!B、C肝肝癌高危險群更要注意

吳立偉醫師就分享到,自己在過去門診中的典型案例。一位70歲的B肝帶原患者在其他醫院接受CT和MRI診斷出肝臟有2顆腫瘤。可沒想到,在做MRI診斷時,進一步使用肝臟標靶顯影劑後,卻發現患者的肝臟其實有5顆腫瘤才對。在立刻進行多針電燒方式清除所有肝腫瘤後,至今仍存活。

因此,其強調,針對肝癌的高危險族群,包含B、C肝炎造成肝硬化的患者,應至少使用MRI肝臟標靶顯影劑檢查1次,以利提早發現肝癌腫瘤的蹤跡、提早治療,增加未來存活率!

【醫師小叮嚀】:

吳立偉醫師也提醒,雖然肝臟標靶顯影劑有其高精準度,但使用肝臟標靶顯影劑時,還是要注意其噁心、頭痛、感覺熱與頭暈的副作用。至於曾經對顯影劑有不良反應、具過敏傾向或腎功能不良的病患,在操作前,也應仔細與醫師討論評估使用風險較有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