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蘋果日報
台首見腹腔鏡切嬰肝瘤
傷口僅4公分 為傳統手術1/5癒合快
曾雪蒨╱台中報導 2016.10.18
台中一名八個月大男嬰日前洗澡時,家人摸到他上腹部有凸起腫塊,就醫檢查確診罹患惡性肝母細胞瘤,以往治療方式以化療與手術為主,因腹腔鏡手術器械超過二十公分,一歲以下嬰兒腹腔直徑約二十公分,加上血管細小,風險雖高,卻有出血量少、傷口小、疼痛度低、癒合快等優點,團隊決定施以腹腔鏡手術,創下國內一歲以下嬰幼兒、以腹腔鏡切除肝腫瘤首例。
醫療團隊替八月大男嬰進行腹腔鏡手術,成功切除肝母細胞瘤。中國兒醫提供
主刀的中國兒醫兒童外科醫師黃富煥指,收治的男嬰惡性肝母細胞瘤長在左肝,考量男嬰五公分大的腫瘤緊鄰左門靜脈與中肝靜脈,動刀風險大,醫療團隊先以化療將腫瘤縮小到三公分,再用腹腔鏡手術切除,術後最大傷口僅四公分,是傳統手術傷口的五分之一。
傳統開腹傷口動輒20公分長,但腹腔鏡手術3處傷口中最長僅4公分(箭頭處)。翻攝畫面
先用化療縮小腫瘤
黃富煥表示,醫療團隊先以化療將腫瘤縮小,後在男嬰的腹部開三個零點五公分至四公分洞口,讓內視鏡與器械進入切除左肝,連同腫瘤一併取出,手術順利,評估治癒率達九成以上;男嬰左肝雖全切除,但右肝會代償性增生新肝取代。
男嬰歷經四小時手術,出血量才五十毫升,術後五天出院,手術成功,為台灣兒童外科領域開創新頁。
腹部有硬塊速就醫
中國兒醫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巫康熙說,肝母細胞瘤佔兒童肝癌六成以上,病因是肝臟基因突變,常見於三歲以下嬰幼兒,肝腫瘤侵犯面積不到肝臟一半的患者,治癒率可達九成以上,但如侵犯面積超過四分之三以上,治癒率就會降到百分之四十四至八十四,因肝腫瘤初期幾無症狀,發現時大多已是中晚期,提醒「家長幫幼兒洗澡時可以按壓腹部,看有無突出硬塊,提早發現盡早治療。」
國外病例為9月大
中國兒醫副院長李建興指,國外曾發表九月大嬰幼兒以腹腔鏡開肝腫瘤,而台中男嬰個案僅八個月大,中國兒醫兒童肝腫瘤團隊將把該個案治療方式投稿美國小兒外科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中港澄清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指,肝母細胞瘤病例罕見,他行醫逾二十年、僅碰過一例七歲的肝母細胞瘤個案,當時以傳統刀治療,他肯定「傷口小、出血量少的腹腔鏡手術是未來趨勢,也盼帶給小患者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肝母細胞瘤小檔案
病因:肝臟基因病變
好發年齡層:3歲以下嬰幼兒
發生率:百萬分之3,佔兒童肝癌6成
症狀:初期無症狀,後期會出現黃疸、大便灰白色、無食欲症狀
治療方法:化療、手術切除腫瘤、換肝手術
治癒率:化療合併手術切除腫瘤,治癒率可達9成以上
注意事項:幫幼童洗澡或換尿布時,可按壓腹部看有無腫塊,有助及早發現並治療
資料來源:中國兒醫兒童外科醫師黃富煥
- Oct 18 Tue 2016 20:34
台首見腹腔鏡切嬰肝瘤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