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水果日報
 
亞洲首例 微創手術捐肝救父  
 
 
【邱俊吉╱台北報導】

 
吳先生(右一)昨與捐肝給他的兒子(右二)出席台大醫院為他舉辦的慶生會。方萬民攝

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日前使用機器手臂完成亞洲首例「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患者吳先生近日將出院,他昨並與捐肝給他的兒子一同出席該院為他舉辦的慶生會,他說,感謝醫護團隊的細心照顧,「沒有你們,我沒辦法站在這裡。」

傷口僅約8公分

負責開刀的台大外科部主治醫師吳耀銘表示,50歲的吳先生罹患嚴重多囊肝,並導致肝臟衰竭,入院前已產生腹水,腹部腫脹有如孕婦,連肚臍都被撐出來。

醫療團隊研判須換肝才能治療,於是緊急安排比對,結果顯示吳先生22歲兒子的肝可供父親使用;兒子同意後,隨即於5月初進行移植手術。

吳耀銘說,醫療團隊這次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摘除吳先生兒子的右肝,相較傳統手術會在捐贈者身體留下約40公分、類似賓士標誌型的大型傷口,此微創手術造成的傷口僅約8公分,復原快速。吳先生兒子術後不到1周便已出院,受贈者吳先生也將在最近出院。

吳先生的兒子捐出60%右肝救父,他昨說,父親生病,沒有其他選擇,能捐就要捐;吳先生則說,兒子願捐肝,他很感激,更多虧台大的醫療團隊照顧,他才能站在這裡。

肝水泡定期追蹤

汐止國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楊瑞能說,多囊肝患者肝臟表面會長許多水泡,嚴重時會影響肝功能,但一般的肝水泡多為良性,民眾若在健檢時發現有肝水泡,不用太擔心,定期追蹤即可。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時電子報
 

亞洲首例 台大完成機器手臂換肝手術
 
 
中國時報 邱俐穎/台北報導  2013-06-01

 
台大醫院昨舉行「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記者會,吳爸爸(右)接受來自兒子(左)利用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所取出的60%右肝,完成移植手術。(王爵暐攝)

 捐肝救父不再留賓士疤!五十歲吳先生因罹患多囊性肝合併肝衰竭,產生大量腹水,肚子脹大如懷胎十月,廿二歲兒子勇敢捐肝救父,透過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僅在腹部留下五個小傷口及一道八到十公分的傷口取肝,父子兩人捐肝、移植手術順利完成,吳先生將於明天出院。

 台大醫院昨宣布完成亞洲首例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耀銘表示,傳統手術肝臟移植手術傷口大,約會留下三道、長達四十公分的「賓士形」傷口。

 但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只需在肚子上開五個、約○.八至一.二公分的傷口,就能進入腹腔進行右肝捐贈切除,後再從下腹部切八至十公分傷口取肝,除傷口小、減少感染、沾黏的機率,更能大幅減少捐贈者術後疼痛。

 吳耀銘說,吳先生術前因大量腹水,大腹便便如同孕婦,連肚臍都凸了出來,漏出腹水。換肝移植手術前後歷經十小時,抽出的腹水及肝臟重達十.五公斤,術後吳先生腰圍從一一八公分恢復到八十八公分。

 吳先生兒子二話不說捐出自己六十%、八百公克的右肝,透過機器人手臂,在切除手術過程中,完全不必輸血,僅失血二百CC,術後第六天就順利出院。

 相較於傳統微創手術只能直進直出,吳耀銘說,機器手臂就如同外科醫師手的延伸,甚至可旋轉五四○度,操刀醫師就如同在玩電動一樣。

 去年至今,台大微創肝臟手術已完成七十二例,過去只有十%至廿%肝癌患者可使用微創手術,現提升至四十四%,吳耀銘說,克服技術門檻,很難的手術也能完成,但患者是否適用機器手臂微創手術,仍須由醫師專業評估。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自由電子報
 

台大微創寫紀錄 捐肝救父不留賓士疤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吳先生(中)罹患多囊性肝合併肝衰竭及大量腹水,他的22歲兒子(左二)捐出60%的右肝給父親,術後恢復良好,平安出院。(記者羅沛德攝)

吳先生罹患多囊性肝合併肝衰竭,急需換肝,兒子小吳決定捐肝救父。台大醫院首度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取肝,只在小吳的肚子上留下5個小洞及下腹部有一道傷口,不僅較傳統取肝手術在腹部留下一個大大的「賓士形」傷口美觀,同時也大幅降低感染機會。

50歲的吳先生說,6、7年前罹患肝病,今年3月病情急轉直下,合併肝衰竭及大量腹水,他原本體重67公斤,因腹水腫脹到78公斤左右,肚子腫得就像懷孕10個月,連肚臍都整個擠凸出來,移除了10.5公斤的病肝,換上兒子捐贈的新肝之後,有「重生」的感覺。父子二人術後均恢復良好,平安出院,昨日台大醫院特別為父子兩人舉辦慶生會。

    
患者手術前後外觀比較。

台大外科部主治醫師吳耀銘表示,「達文西機械手臂」就像是醫師的手腕及手指的延伸,從小吳的肚皮5個各約0.8到1.2公分的切口進入腹腔後,先靈活剝離血管,再切下右肝,之後再由下腹內褲邊緣畫出8到10公分的傷口取出右肝,交給另一組醫療團隊為吳父進行移植。

吳父的換肝則以傳統開腹手術進行,小吳共捐出800公克的右肝,僅失血200c.c.,住院6天就出院。

吳耀銘進一步指出,肝臟是血管、血流豐富的器官,尤其右肝總重量的2/3,過去只能用傳統開腹手術,會在肚皮留下狀似「賓士」的大大商標,傷口長達40公分,需住院7到10天,且術後感染等併發症比率約為20%到40%,機械手臂能縮小捐贈者傷口,降低術後併發症,有助於提高「活體捐肝」的意願。

翻閱文獻,台大應是亞洲首例以機械手臂進行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的醫院。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醒報
 

機器手臂動肝臟手術 台大展成果
 
 
【台灣醒報記者余柏青台北報導】

 

機器手臂換肝手術好處多多,但因健保不給付,醫療費高達30萬元。台大醫院5月31日舉辦「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記者會,副院長林明燦表示,繼順利完成機器手臂腎臟移植微創手術後,台大醫院近期更成功完成換肝手術,寫下外科新頁。與會者均認為,既然機器手臂微創手術越來越受重視,健保應該給付才合理。

台大醫院5月31日舉辦的記者會上,副院長林明燦介紹了這項嶄新的機器人微創手術,他也將在6月1日由台大醫院舉辦的「機器人暨微創手術國際研討會」中,介紹給來自日、韓等國及國內知名外科醫師,提供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的機會。

6月1日將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研討會,與會者包括日本、韓國、香港、中國及國內各大醫院執行機器手臂手術的外科系醫師,共有40幾位,會中將發表25項專題報告,而其中的機器手臂移植肝臟微創手術,就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要焦點。

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在介紹「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時表示,自機器手臂發明後,應用於醫療領域的微創手術,愈來愈受到重視。台大醫院微創手術團隊以病人安全為第一目標,創造多贏的醫療服務。林明燦說,自2012年完成機器手臂腎臟移植手術後,2013年5月又成功執行「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不但寫下外科手術新頁,在亞洲也居於領先地位。

手術團隊之一、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耀銘醫師說,22歲的兒子捐出60%的右肝臟,給罹患多囊性肝合併肝衰竭及大量腹水的爸爸。機器手臂在兒子腹部開出小傷口進入腹腔,進行切肝手術,然後在爸爸下腹部切出傷口取出肝臟,再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術後父子恢復情況良好,現已出院。

「機器人有4隻手臂,等於節省了兩個醫師人力,微創手術傷口僅為傳統手術的五分之一,可大幅減少病患術後傷口疼痛,加速復原。」台大醫院外科部醫療事務室主任胡瑞恆同時指出,傷口隱藏在下腹部的褲緣內,病患不用再因為手術而留下「賓士形」傷口,改善術後傷口的外觀。

不過據了解,這項創新醫療技術,健保目前並不給付,病患如有需要,得自付約30萬元醫療費。台大醫院自2012年1月執行第一台機器手臂手術至今,已廣泛應用在胃腸外科、肝膽外科、泌尿科、婦產科、心臟血管外科、耳鼻喉科等等科別,成功完成400多例手術。在相繼完成腎臟、肝臟移植手術後,採用機器手臂進行微創手術勢將日益普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