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超音波能否鑑別腫瘤與囊泡?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整理,諮詢/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展賢】  

問:我太太今年60歲,日前到醫院健康檢查,結果發現有輕微脂肪肝,還有一個一公分大的肝囊泡,醫師表示,三個月之後還需要追蹤治療。請問,腹部超音波是否可以鑑別「腫瘤」或是「囊泡」?以及囊泡究竟對身體有何影響?

答:肝囊泡就是肝臟當中的水泡,也是肝臟裡出現的水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不會擴散也不會影響肝臟功能。一般說來,肝囊泡形成的原因,是因為肝臟裡肝細胞或肝組織退化,因此會長出水瘤。

但肝囊泡大多是良性的,除非外傷嚴重撞擊,否則不容易破掉。患者除了根據醫師指示必須三到六個月追蹤一次以外,平時不用擔心囊泡傷害肝臟。但患者必須注意的事是,若囊泡在三到六個月間快速長大一倍,就必須請腸胃肝膽科醫師詳盡檢查。

部分有多囊性囊腫家族病史的患者,肝臟水瘤甚至可以長到30、40顆,這時患者才需要擔心;若僅是一、兩顆小水瘤,僅需要定期追蹤即可。 此外,曾有非洲某種寄生蟲寄生的患者,也會在肝臟長出水瘤,只要排除這兩項致病原因,民眾皆可放心與水瘤囊泡共處。

此外,腹部超音波即可辨別「腫瘤」或是「囊泡」,水瘤在超音波上看起來呈現一個黑黑的洞,且組織邊緣完整,與一般腫瘤不太相同,誤判的機會不大。因此建議,民眾40歲以上至少需要做一次全身健檢瞭解身體狀況,若沒有其他異常,三、五年再做一次即可,若健檢找出問題,根據檢查內容追蹤,肝臟囊泡非常普遍,發生率約5%,患者不用過度恐慌。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預防保健雜誌
 

肝臟的「泡泡」腫瘤是什麼?
 
 
全民醫事檢驗所 翁醫檢師  

    肝臟水囊腫,俗稱「水泡」,是一種良性的肝臟疾病。胃腸科醫師經常會在門診病人口中聽到這樣的講法:「醫師,我得到肝臟腫瘤」,乍聽之下,不由得心驚肉跳。幸好大部分的病人,經過詳細追問之後,都會說出病人之前曾在別的醫院做過超音波檢查,被告知有肝臟水囊腫,但是病人往往分不清楚水囊腫與腫瘤有什麼不一樣,非常緊張,馬上又到別的醫院要求再檢查。依國內資料顯示,在所有超音波檢查中,肝臟水囊腫病例之發生率約為3﹪左右。

  在一般無症狀的病人是不需要任何治療的。但在發生了併發症時,就應該考慮給予病人適當的處理。舉例來說,如得到了感染、發炎,可給予抗生素治療或做體外引流術;而破裂或出血,甚至壓迫到其他器官時,就可能需要接受開刀手術治療。

  最近越來越多文獻報告,以各式的硬化劑,如酒精,注入水囊腫中,可有效抑制水囊腫的長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綜合而言,肝臟水囊腫的預後都非常良好,併發症產生的機會不大,因此而死亡的機會可以說接近零,大可不必擔心,只要平時跟醫師合作,定期追蹤檢查,萬一有任何變化立刻與醫師聯絡,即與正常人無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