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
認識肝切片檢查
護理科8B 病房 編製
一、什麼是肝切片檢查?
在超音波掃描引導下,利用空心穿刺針,從皮膚插入肝臟抽取一小片肝臟組織做細胞學或病理學的檢查。取出的肝臟組織很少,並不會影響本身的肝臟功能。
二、檢查目的:
1.確定肝炎、肝硬化的原因或程度。
2.鑑別肝腫瘤性質。
3.評估肝炎治療的效果。
三、檢查前準備:
1.填寫檢查同意書,檢查24 小時內需有人陪伴。
2.檢查前評估凝血功能,或事前矯正異常的狀況。
3.檢查前練習吸氣、閉氣的方法。
4.禁食6~8 小時:
上午做者→前一晚午夜12 點後禁食(包括食物、開水、飲料、藥物)。
下午做者→早餐後禁食(包括食物、開水、飲料、藥物)
5.送檢前排空膀胱,更換檢查衣,睡於推車上。
四、檢查時注意事項:
1.檢查時採平躺,右側靠近床緣,右手上舉置於頭下。
2.經超音波指引確定位置。
3.在右上腹部進行皮膚消毒並注射局部麻醉劑。
4.請放鬆心情及做深呼吸動作,於呼氣後停止呼吸不動直到穿刺針拔出為止。
5.在檢查中若有不適請勿動,可用語言或手勢向醫師反應。
6.檢查後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傷口並用砂袋加壓。
五、檢查後應注意事項:
1.檢查後採右側臥,並以砂袋壓迫穿刺部位1~2 小時;之後平躺以砂袋繼續壓5
小時(共約6 小時需躺在床上)。
2.護理人員定時為您監測生命徴象,並密切觀察傷口、疼痛、出血、休克等情形。
3.穿刺部位會有輕微疼痛感,可作深呼吸放鬆、檢查後若無限制及不適就可進食。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彰化基督教醫院
肝臟切片檢查術
醫療中心
一、需施行檢查的原因
在何種情況需要肝臟穿刺切片檢查?
1:原因不明之急、慢性肝炎之診斷。
2:肝腫瘤。
3:肝臟功能持續不正常。
4:原因不明發燒。
5:各種慢性肝炎,嚴重程度之評估。
二、施行檢查的目的、方式
此檢查目的為經由肝臟切片取得適當檢體,經進一步處理後期許能獲得診斷。實施方式為:
1. 以超音波定位,在右腹部尋求血管最少的部位,用穿刺針抽取少許肝臟組織,送病理科代驗。
2. 此項檢查必須在內科超音波室進行,當您住進病房後,將由護理人員提供您必要的諮詢,如門診病人,則於超音波室休息1~2小時,期間由超音波室護理人員照護,無任何不適即可回家。
三、處置治療效益與優缺點
肝臟切片檢查可取得約0.1 x 1公分的檢體,對肝臟病變可獲得最直接的證據,對臨床醫師可提供有用資訊。如凝血功能正常、無腹水狀況時,實施此檢查的安全性極高。但是如凝血功能異常、有腹水或需做切片的位置靠近血管或表面時,則出血或感染的風險較高。
四、替代方式
除一般抽血、影像學能提供的資訊外,經皮穿肝的肝臟切片能提供最直接且更進一步的肝臟資訊。另外也可以考慮做經頸靜脈及肝靜脈做肝臟內切片,同樣有出血及感染的風險。或是以外科方式手術取得部分肝臟檢體。
五、治療預估成功率及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和機率:
一般而言肝臟切片是相當安全的檢查,約有1/4的人會有腹痛之情形,但多可以止痛劑緩解,約有九成以上之併發症在施行切片後24小時內即會發生,但只有1~3%須要進一步住院處理,最嚴重的併發症為腹內出血,在施行切片後1~3小時即可出現明顯症狀,真正可引起生命危險者小於萬分之一。
六、檢查應注意事項
(A)檢查前應注意事項
1.檢查前禁食4~6小時。
2.檢查前評估凝血功能。
3.有口服或注射凝血藥物者,請告知醫師或護士。
(B)檢查中注意事項
1.採平躺或側躺。
2.醫師利用超音波找出注射部位,並做記號。
3.皮膚消毒並注射局部麻醉劑。
4.檢查中如有不適,勿亂動,可用言語向醫護人員反應。
(C)檢查後注意事項
1.切片後在超音波室休息,如有任何不適,請告知醫護人員。
2.檢查後,採右側臥姿勢,使穿刺部位壓住,以預防出血須絕對臥床休息1~2小時。
3.施行切片後一小時,無任何不適即可進食。
4.切片三天內不可提重物,勿做劇烈運動,尤其腹部用力的動作 (如:抱小孩.搬重物)。
5.返家前,護理人員會測量血壓.脈搏,無異常,即可回家。
6.返家前,再用超音波檢查確定沒有出血,即可回家。
7.給予「返家注意事項衛教單」。
(D)出院回家後注意事項
出院返家後如有腹痛、冒冷汗、心跳加速請與本院內科超音波室連絡
(電話:04-7238595轉3500)或赴本院急診儘速處理。
七、未處置風險
如肝病或本身病情無獲得適當診斷,則有惡化的可能。